一种泵的集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43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的集油结构,属于机械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泵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效果变差,油漏到泵外的问题。本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穿设在泵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泵壳上的油封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挡油圈,挡油圈的外壁与泵壳之间具有间隙,且挡油圈和油封沿着转轴轴向间隙设置,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和设置在泵壳一侧并与泵壳连接的密封压盖,集油腔开设在泵壳上并与间隙连通,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挡沿位于挡油圈远离油封的一端,挡沿的内壁与转轴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挡油圈的端面部分与挡沿的端面正对设置。本泵的集油结构避免了油液漏到泵外,进一步的提升了泵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密封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泵
,涉及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轴与泵壳体之间通过油封来对其进行密封,但是油封随着泵轴转动,此时泵油和泵壳体之间的油液通过油封密封,油封等密封件通常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因此在长时间使用会出现磨损老化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泵轴和泵壳体的油液进行收集。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04357705U】公开了一种罗茨真空泵的密封结构,包括依次穿套在转轴上的迷宫密封件、轴承密封件,转轴贯穿泵体,且转轴伸出泵体的一端套在轴承上,轴承套在轴承压盖内,泵体、轴承压盖、轴承以及转轴包围形成容纳迷宫密封件和轴承密封件的腔室,迷宫密封件贴紧在泵体上,轴承密封件贴紧在轴承上,迷宫密封件和轴承密封件之间设有甩油环,甩油环固定套在转轴上,且甩油环与迷宫密封件、轴承密封件之间均具有轴向间隙。
[0004]上述结构是通过轴套和轴承在轴向上将甩油环卡紧,从而避免了甩油环在随着转轴转动时发生轴向偏移,并且通过迷宫密封件和油封对甩油环与泵体之间形成的集油空间进行密封,迷宫密封件和油封在长久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等现象,当油封和迷宫密封件老化后,集油空间与外界空气之间形成压力差,由于集油空间的内部压力较大,因此容易使得油液从迷宫密封件或油封处漏出,从而影响了罗茨真空泵的密封效果和集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泵的集油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泵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效果变差,油漏到泵外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穿设在泵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泵壳上的油封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挡油圈,所述挡油圈的外壁与泵壳之间具有间隙,且挡油圈和油封沿着转轴轴向间隙设置,其特征在于,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和设置在泵壳一侧并与泵壳连接的密封压盖,所述集油腔开设在泵壳上并与间隙连通,所述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所述挡沿位于挡油圈远离油封的一端,所述挡沿的内壁与转轴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所述挡油圈的端面部分与挡沿的端面正对设置。
[0008]工作原理:在安装时,可先将泵壳套设在转轴上,再依次安装油封和挡油圈,最后将密封压盖压紧在泵壳上,转轴转动时需要对其润滑,油封能使润滑油局限在转轴与泵壳之间,为了避免润滑油从泵体内流出,而在使用时,油封是紧抱着转轴并与转轴有相对的转
动,油封的外侧直接与泵壳紧配合,此时随着转轴转动时,在长时间使用后,油封会出现磨损老化,油封与转轴之间会出现缝隙,润滑油容易从缝隙内流出,通过在转轴上套设有挡油圈,且挡油圈与油封沿着转轴轴向间隙设置,挡油圈能随着转轴转动,并对从缝隙内流出的润滑油进行阻挡,此时挡油圈与泵壳之间形成间隙,挡油圈的外壁不与泵壳接触,也不与油封接触,因此挡油圈在转动时不会受到泵壳和油封的阻力,并且通过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挡沿,此时挡沿与转轴之间有空隙,因为空隙是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得此时间隙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在油封磨损老化后,油液从油封处漏出后并不会因为压力差将油液压出间隙外,且挡油圈的端面部分与挡沿的端面正对设置,使得挡沿能将挡油圈与泵壳底部的间隙阻挡,而挡油圈在挡油时是将油液通过离心力甩到间隙内,再通过间隙流入到集油腔内,避免了油液从间隙流出,通过挡油圈和挡沿的设置,实现对从油封和泵壳流出的油液进行进一步的双重阻挡,避免了油液漏到泵外,进一步的提升了泵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密封效果。
[0009]由于挡沿并不随着转轴同步转动,不增加转轴的负重,挡油圈在随着转轴转动时,只是受到了转轴的转动力,而并没有外界的阻力,保证了挡油圈在转动时不易受到另外的阻力,挡油圈转动时不会发生形变,提高了挡油圈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进一步的减少转轴的负重,进而避免增加转轴的驱动力,转轴仅仅只是带动挡油圈转动,保证了转轴的转动正常,并且油液通过挡油圈的阻挡从间隙流至泵壳的集油腔内,从而能在保证不增加转轴的驱动力的前提下提升了密封效果。
[0010]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挡油圈和挡沿两者正对设置的端面均为平面。
[001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挡油圈的外侧与泵壳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油液能通过挡沿稳定的挡住,避免油液甩出泵外,提升了集油结构的密封效果。
[0012]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挡油圈靠近油封的一端内凹形成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与间隙连通,所述挡油圈的外侧壁与集油腔的进口正对设置。
[0013]导油口的设置,一方面能快速的将流到挡油圈上的油液进行导向,使挡油圈上的油液快速的流入到间隙内并顺着间隙流动至集油腔内,或者直接从集油腔的进口流入到集油腔内,实现了对油液的导向,提升了泵的集油效率。
[0014]另一方面,增加了间隙的空间,使得油液能位于间隙内,避免了间隙的空间太小,将油液溢出,提升了泵的集油效果。
[0015]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泵壳上具有将间隙与集油腔连通的集油通道,所述集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挡油圈的外侧,所述集油腔的内侧面具有挡油面,所述挡油面设置在靠近集油通道的一侧,所述集油腔在挡油面处的直径较小。
[0016]集油通道进油口的位置设置,油液通过挡油圈的阻挡后位于间隙内,并且通过集油通道的设置,可通过油液自身的重力直接通过集油通道的进油口流入到集油腔内,集油腔的内侧面具有挡油面,避免了油液直接滴落到集油腔的腔底后溅起并通过集油腔的进口溅出,使得油液顺着挡油面下滑时,油液的流动速度会更加的缓慢,进一步的提升了泵的集油效果。
[0017]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本集油结构还包括集油瓶,所述泵具有泵腔,所述集油腔内的油液能流入集油瓶内,所述集油瓶内的油液可流至泵腔内。
[0018]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从泵体内收集的润滑油,可通过集油瓶再次流入到泵腔内,
从而实现了对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0019]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转轴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油封套设在大端上,所述挡油圈套设在小端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呈环形且倾斜设置的引导面,所述大端和小端通过引导面连接。
[0020]引导面的设置,使得油封与转轴之间溢出的油液能通过引导面更顺畅且稳定的导入到间隙内,避免油液漏出泵外,提升了泵的密封效果。
[0021]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泵壳上连接有将集油腔与集油瓶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一端部分设置集油瓶内且位于集油瓶的上端,本集油结构还包括能将集油瓶与泵腔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位于集油瓶内并靠近集油瓶的底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能控制进油管开闭的阀门。
[0022]可通过阀门控制是否将收集的润滑油重新导入到泵腔内,并且出油管和进油管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4)、穿设在泵壳(4)内的转轴(1)、固定在泵壳(4)上的油封(2)和套设在转轴(1)上的挡油圈(3),所述挡油圈(3)的外壁与泵壳(4)之间具有间隙(5),且挡油圈(3)与油封(2)沿着转轴(1)轴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41)和设置在泵壳(4)一侧并与泵壳(4)连接的密封压盖(102),所述集油腔(41)开设在泵壳(4)上并与间隙(5)连通,所述密封压盖(102)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102a),所述挡沿(102a)位于挡油圈(3)远离油封(2)的一端,所述挡沿(102a)的内壁与转轴(1)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102b),所述挡油圈(3)的端面部分与挡沿(102a)的端面正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具有大端(11)和小端(12),所述油封(2)套设在大端(11)上,所述挡油圈(3)套设在小端(12)上,所述转轴(1)上设有呈环形且倾斜设置的引导面(13),所述大端(11)和小端(12)通过引导面(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圈(3)靠近油封(2)的一端内凹形成导油口(31),所述导油口(31)与间隙(5)连通,所述挡油圈(3)的外侧壁与集油腔(41)的进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于祥
申请(专利权)人:马德宝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