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07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包括固定框架、光栅槽体、光栅叶片和把手;固定框架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光栅孔槽;两个光栅槽体均位于固定框架腔体内并分别紧贴左侧壁和右侧壁,两个光栅槽体之间的区域为可视窗口;在光栅槽体上设有贯通光栅槽体的光栅插槽,光栅孔槽与光栅插槽相对;光栅叶片有多个并分别插入左右两侧的光栅插槽内,左侧光栅叶片和右侧光栅叶片能自由移动以在可视窗口呈现不同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有效解决课堂上学生对放射治疗技术及原理的理解困难问题,极大提高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效率和质量。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疗科课堂及实习教学的教具。

技术介绍

[0002]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WHO的数据显示,目前约70%的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而约有40%癌症是可以用放射治疗治愈。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集中到肿瘤,而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已由二维的普通照射发展到三维的精准照射,甚至四维照射。主要原理是通过多叶光栅所形成的与肿瘤或照射部位形状一致的射线束,精准地照射肿瘤,极大改善患者生存。因此,为医学生讲授肿瘤的放射治疗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0003]然而,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肿瘤放射治疗学的课程,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放射治疗学课程,也往往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对于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放射治疗技术、原理和流程缺乏感性认识,理解相对吃力,很难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肿瘤放射治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克服现有课程教学中学生理解吃力,学习效率不高的缺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包括固定框架、光栅槽体、光栅叶片和把手;
[0007]所述固定框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包括前壁、后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以及由前壁、左侧壁、后壁和右侧壁依次相接围成的上下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腔体;在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多个光栅孔槽;
[0008]所述光栅槽体有两个且分别为左光栅槽体和右光栅槽体,两个光栅槽体均位于固定框架的腔体内,并分别紧贴左侧壁和右侧壁,两个光栅槽体之间的区域为可视窗口;在光栅槽体上设有贯通光栅槽体的光栅插槽,左侧壁的光栅孔槽与左光栅槽体的光栅插槽一一相对,右侧壁的光栅孔槽与右光栅槽体的光栅插槽一一相对;
[0009]所述光栅叶片有多个,插入左侧壁的光栅孔槽及左光栅槽体的光栅插槽内的多个光栅叶片为左侧光栅叶片,插入右侧壁的光栅孔槽及右光栅槽体的光栅插槽内的多个光栅叶片为右侧光栅叶片,左侧光栅叶片和右侧光栅叶片均与前壁和后壁相平行,左侧光栅叶片和右侧光栅叶片能自由移动以在可视窗口呈现不同的形状;
[0010]所述把手安装在固定框架的前壁上。
[0011]本技术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0012]具体的,所述光栅槽体为长方体结构;
[0013]左光栅槽体的前壁面与固定框架的前壁相贴,左光栅槽体的左壁面与固定框架的左侧壁相贴,左光栅槽体的后壁面与固定框架的后壁相贴;
[0014]右光栅槽体的前壁面与固定框架的前壁相贴,右光栅槽体的右壁面与固定框架的右侧壁相贴,右光栅槽体的后壁面与固定框架的后壁相贴;
[0015]左光栅槽体的右壁面和右光栅槽体的左壁面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可视窗口。
[0016]具体的,所述光栅槽体与固定框架之间可拆卸。
[0017]具体的,所述左光栅槽体上的光栅插槽贯通左光栅槽体的左壁面和右壁面;右光栅槽体上的光栅插槽贯通右光栅槽体的左壁面和右壁面。
[0018]具体的,所述光栅叶片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所述光栅孔槽和光栅插槽也均为长方体结构以与光栅叶片相配合。
[0019]具体的,所述左侧壁上的多个光栅孔槽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布设,右侧壁上的多个光栅孔槽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布设;光栅槽体上的多个光栅插槽均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布设。
[0020]具体的,所述左侧光栅叶片与右侧光栅叶片一一相对,左侧光栅叶片和其相对的右侧光栅叶片之间的距离可调。
[0021]具体的,所述把手包括相连的连接部和握把部,连接部与固定框架的前侧壁相连,通过握把部手持该教具。
[0022]具体的,所述连接部为圆柱形,握把部为两端粗且中部缩径的棒状结构。
[0023]具体的,所述固定框架的长、宽和高分别为:1~99cm、1~99cm和1~99cm。
[00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5](Ⅰ)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可生动形象地展示二维放疗技术及三维放疗技术的原理及差别,通过光栅叶片的移动,使可视窗口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加深学生对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疗技术等最新技术的理解。
[0026](Ⅱ)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及拆卸,大小合适,便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实践。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框架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光栅槽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光栅叶片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3]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0034]1.固定框架,2.光栅槽体,3.光栅叶片,4.把手;
[0035]11.前壁,12.后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15.腔体,16.光栅孔槽,17.可视窗口;
[0036]21.左光栅槽体,22.右光栅槽体,23.光栅插槽;
[0037]41.连接部,42.握把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
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9]实施例1:
[0040]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1、光栅槽体2、光栅叶片3和把手4。
[0041]固定框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包括前壁11、后壁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以及由前壁11、左侧壁13、后壁12和右侧壁14依次相接围成的上下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腔体15;在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均设有多个光栅孔槽16。
[0042]光栅槽体2有两个且分别为左光栅槽体21和右光栅槽体22,两个光栅槽体2均位于固定框架1的腔体15内,并分别紧贴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两个光栅槽体2之间的区域为可视窗口17;在光栅槽体2上设有贯通光栅槽体2的光栅插槽23,左侧壁13的光栅孔槽16与左光栅槽体21的光栅插槽23一一相对,右侧壁14的光栅孔槽16与右光栅槽体22的光栅插槽23一一相对。
[0043]光栅叶片3有多个,插入左侧壁13的光栅孔槽16及左光栅槽体21的光栅插槽23内的多个光栅叶片3为左侧光栅叶片,插入右侧壁14的光栅孔槽16及右光栅槽体22的光栅插槽23内的多个光栅叶片3为右侧光栅叶片,左侧光栅叶片和右侧光栅叶片均与前壁11和后壁12相平行,左侧光栅叶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1)、光栅槽体(2)、光栅叶片(3)和把手(4);所述固定框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包括前壁(11)、后壁(12)、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以及由前壁(11)、左侧壁(13)、后壁(12)和右侧壁(14)依次相接围成的上下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腔体(15);在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上均设有多个光栅孔槽(16);所述光栅槽体(2)有两个且分别为左光栅槽体(21)和右光栅槽体(22),两个光栅槽体(2)均位于固定框架(1)的腔体(15)内,并分别紧贴左侧壁(13)和右侧壁(14),两个光栅槽体(2)之间的区域为可视窗口(17);在光栅槽体(2)上设有贯通光栅槽体(2)的光栅插槽(23),左侧壁(13)的光栅孔槽(16)与左光栅槽体(21)的光栅插槽(23)一一相对,右侧壁(14)的光栅孔槽(16)与右光栅槽体(22)的光栅插槽(23)一一相对;所述光栅叶片(3)有多个,插入左侧壁(13)的光栅孔槽(16)及左光栅槽体(21)的光栅插槽(23)内的多个光栅叶片(3)为左侧光栅叶片,插入右侧壁(14)的光栅孔槽(16)及右光栅槽体(22)的光栅插槽(23)内的多个光栅叶片(3)为右侧光栅叶片,左侧光栅叶片和右侧光栅叶片均与前壁(11)和后壁(12)相平行,左侧光栅叶片和右侧光栅叶片能自由移动以在可视窗口(17)呈现不同的形状;所述把手(4)安装在固定框架(1)的前壁(1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课堂教学的多叶光栅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槽体(2)为长方体结构;左光栅槽体(21)的前壁面与固定框架(1)的前壁(11)相贴,左光栅槽体(21)的左壁面与固定框架(1)的左侧壁(13)相贴,左光栅槽体(21)的后壁面与固定框架(1)的后壁(12)相贴;右光栅槽体(22)的前壁面与固定框架(1)的前壁(11)相贴,右光栅槽体(22)的右壁面与固定框架(1)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丽娜相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