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及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579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包括常用转轴、备用转轴、互锁机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常用转轴通过所述互锁机构与所述备用转轴连接,所述常用转轴通过第一拉簧与常用N相触头连接,所述备用转轴通过第二拉簧与备用N相触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机构包括第一限制件、第二限制件和固定座,所述第一限制件和所述第二限制件对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限制件连接;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常用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限制件上安装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限制件的旋转角度,在所述第二限制件上安装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限制件的旋转角度。制件的旋转角度。制件的旋转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及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及使用其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在对技术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中心如果电源故障则意味着大量数据丢,因此人们用双电源转换开关与不间断电源UPS组合供电以保证其供电的连续性。然而双电源在转换过程中无论是两位置还是三位置结构即:具有常用电源合、备用电源合为两位置,再增加两个电源都分的双分位为三位置都会存在负载中性线的短时悬浮中性线和其它相线一样会有一个暂时的断开,会导致服务器重启,造成据丢失或服务器损坏等严重后果。
[0003]对于常用和备用电源的中性线都联结的技术方案,则双电源在转换的过程中,中性线可能有较长时间的重叠,中性线重叠时间过长则会引起上级漏电传感器的误动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杂散电流对系统的不利影响。由于操作机构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存在制造误差和/或装配误差,或在使用过程中机构受到较大冲击力,导致连杆或某些零部件变形,影响操作机构动作的准确性,甚至出现合闸不到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带调整机构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可调整和补偿操作机构制造、装配、使用过程才产生的误差实现精准从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向备用电源或常用电源的转换过程中有一个短暂中性线闭合重叠时间并在转换结束时又可靠快速是切断常用电源或备用电源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包括常用转轴、备用转轴、互锁机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常用转轴通过所述互锁机构与所述备用转轴连接,所述常用转轴通过第一弹簧与常用N相触头连接,所述备用转轴通过第二弹簧与备用N相触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机构包括第一限制件、第二限制件和固定座,所述第一限制件和所述第二限制件对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限制件连接;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常用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限制件上安装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限制件的旋转角度,在所述第二限制件上安装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限制件的旋转角度。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半齿轮、第一内齿部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内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限制件的中部,所述第一半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部啮合,所述第一半齿轮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限制件两侧的第一挡板定位,所述第一半齿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为相同的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半齿轮上齿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内齿部上齿的数量。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限制件还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限制件还包括第二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限制件与所述第二限制件为相同的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短弧面和第一长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上连接孔和第一下连接孔,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二短弧面和第二长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上连接孔和第二下连接孔,所述第一上连接孔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上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所述第一下连接孔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第二限制件通过所述第二下连接孔以可旋转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
[0010]进一步,所述常用转轴上以可旋转方式安装一常用合闸悬臂,所述常用合闸悬臂的一端顶靠在所述常用转轴的第一轴肩上,所述常用合闸悬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常用转轴上的第一驱动件限制其沿所述常用转轴的旋转轴作轴向运动。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一凹点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一凹点与设置在所述常用合闸悬臂的第一凸点接触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一驱动轴与常用合闸悬臂上的第一凹槽接触配合。
[0012]进一步,所述常用合闸悬臂包括第一上孔和第一下孔,所述常用合闸悬臂的第一上孔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互锁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常用合闸悬臂的第一下孔连接常用N相触头。
[0013]进一步,所述常用合闸悬臂与所述备用旋转悬臂为相同的结构,所述常用转轴与所述备用转轴为相同的结构,所述常用转轴与所述备用转轴镜像安装于基座上。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基座、常用操作机构、备用操作机构和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所述常用操作机构、所述备用操作机构和所述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通过第一限制件与第二限制的面接触实现顺序动作,即当一侧N极完成合闸时另一侧N极才能实现分闸动作,其动作稳定性好、准确度高;2、本专利技术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可通过改变第一限制件和第二限制件上圆弧特征的大小实现重叠时间长短的调整;3、本专利技术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可通过调整第一半齿轮或第二半齿轮在第一限制件或第二限制件上配合的位置改变第一限制件或第二限制件的旋转角度,从而补偿制造或装配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去除外壳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常用机构为A、B、C、N相为合闸状态,备用机构A、B、C、N相为分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序号为2A的常用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序号为21A的常用合闸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互锁机构的爆炸视图;
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0021]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0022]如图1

2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包括基座1、常用操作机构3A,备用操作机构3B和互锁机构4。常用操作机构3A和备用操作机构3B安装于基座1上,在常用操作机构3A上设置有常用转轴2A、常用N相触头51A和常用A、B、C三相触头51B,在备用操作机构3B上设置有备用转轴2B、备用N相触头51B和备用A、B、C三相触头51B;常用转轴2A和备用转轴2B镜像设置,常用转轴2A通过互锁机构4与备用转轴2B连接;同时常用转轴2A通过第一弹簧6A与常用N相触头51A连接,备用转轴2B通过第二弹簧6B与备用N相触头51B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弹簧6A和第二弹簧6B均为拉簧。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从中间位转到备用电源合闸时(此时常用电源N相处于合闸状态),常用操作机构3A合闸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包括常用转轴、备用转轴、互锁机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常用转轴通过所述互锁机构与所述备用转轴连接,所述常用转轴通过第一弹簧与常用N相触头连接,所述备用转轴通过第二弹簧与备用N相触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机构包括第一限制件、第二限制件和固定座,所述第一限制件和所述第二限制件对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限制件连接;所述第一限制件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常用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限制件上安装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限制件的旋转角度,在所述第二限制件上安装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二限制件的旋转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半齿轮、第一内齿部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内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限制件的中部,所述第一半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部啮合,所述第一半齿轮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限制件两侧的第一挡板定位,所述第一半齿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为相同的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齿轮上齿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内齿部上齿的数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件还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限制件还包括第二配合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接触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限制件与所述第二限制件为相同的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性线重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一短弧面和第一长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上连接孔和第一下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航星王森男肖璐李天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