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51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包括基座、内套筒、以及外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壁上,以在内套筒上下活动,外套筒和内套筒形成的空间作为腔体;所述外套筒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腔体内模拟液的温度。本迁移池具有随时监控内套筒内模拟液温度的功能,使得迁移实验温度具有可控性,保证了迁移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


[0001]本技术涉及迁移测试池,具体涉及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

技术介绍

[0002]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为测试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需要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迁移试验。国标GB 5009.156

2016中3.3明确要求:迁移试验测定对象为在合理预期使用条件下可能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面。因此,对于单面接触食品且两面材质不一致的样品,需使用迁移测试池进行单面迁移试验。该标准中给出了一些常用的迁移测试池图例,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商品化的迁移测试池出售,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每个迁移测试池的最大容积(V)为固定值、待测样品与迁移池中浸泡液接触面的面积(S)也为固定值,若将浸泡液完全充满整个迁移测试池内套筒,浸泡的面积/体积比(S/V比)就只能是固定值;若需要在不同S/V比下进行迁移试验,浸泡液就不能灌满整个迁移池内套筒,这样就会导致内套筒内残留较多空气,假如样品容易氧化或待测物质为易挥发性物质,在长时间的迁移试验过程中,会导致样品氧化(如生锈),或待测物质(如甲醛)挥发至腔内上方的空气中,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0003]此外,现有的测温迁移测试池大多数无法监控内套筒内模拟液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包括基座、内套筒、以及外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壁上,以沿内套筒外壁上下活动,外套筒和内套筒形成的空间作为腔体;所述外套筒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腔体内模拟液的温度。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以放置密封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所述内套筒外壁的上半部。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外套筒的下半部开设两个螺纹孔,孔内各配有一个顶丝。
[0010]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口凸出于所述外套筒的顶端,注液口的外侧设置有螺牙,以用于装配螺纹盖帽;所述螺纹盖帽设有一插孔,用以插入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的底部和基座之间通过卡箍来锁紧。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卡箍内壁附着胶垫片。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的底部往外延伸,并带有一用于嵌入密封圈的环形凹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边缘和基座边缘处均设计成斜角。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为光滑面。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针对GB 5009.156

2016标准中给出的迁移池图例、以及市售各款迁移池普遍存在的不足,设计出一款操作简便,能快速调节腔体的容积、满足各种不同S/V比的样品测试需求同时具有监测温度功能的迁移池。本款迁移池设计成活动套筒式,基座、内外套筒均使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材质制作,基座与内套筒底部通过卡箍卡紧并通过橡胶圈来保证两者的密封性;整个腔体由内外套筒组成,内外套筒均设计成圆柱状,测试面积S固定,可以通过上下移动外套筒来调节腔体的容积,从而改变浸泡的S/V比。内套筒外壁设计一个凹槽,内嵌有环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通过该密封圈,保证了内外套筒之间的滑动性,同时也保证了内外套筒之间的密封性。本迁移池在外套筒顶部预留一个注液口,注液口具有在实验开始前向内灌装溶液、和实验结束后往外倒出溶液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则可以在注液口处插入一个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来随时监测腔体内模拟液的温度,从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图1中A

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螺纹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基座;2、内套筒;3、套筒;4、卡箍;5、橡胶垫片;6、橡胶密封圈;7、聚四氟乙烯密封圈;8、注液口;9、顶丝;10、螺纹盖帽;11、插孔;12、热电偶温度传感器;13、数字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5]参阅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主要包括基座1、内套筒2、以及外套筒3。
[0026]该基座1作为承载样品部位,由不锈钢制或聚四氟乙烯制作而成,既耐腐蚀、不易生锈,又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加工性。基座1与内套筒2通过卡箍4来锁紧,基座1边缘和内套筒2边缘处均设计成斜角,卡箍4锁紧时,受力均匀分布在斜角处,从而保护内套筒及基座1,也能保证两者装配良好,不会错位。此外,卡箍4内壁附着一层橡胶垫片5,起到保护内套筒2和基座1边缘的作用,卡箍4使用方便快捷,锁紧时无须使用另外的辅助工具。
[0027]该内套筒2由不锈钢制或聚四氟乙烯材质做成,内套筒2底部往外延伸,并带有一个可嵌入密封圈的环形凹槽,用以安装橡胶密封圈6,通过橡胶密封圈6来保证两者的密封性。内套筒2外壁上部设计一个凹槽,内嵌一个环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7,通过该聚四氟乙烯密封圈7,在保证外套筒3的滑动性同时也保证了内套筒2与外套筒3的密封性。当然,内套筒
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验样品来选择。
[0028]该外套筒3由不锈钢制或聚四氟乙烯材质做成,外套筒3内壁加工成光滑面,增加套筒的滑动性,同时也能与聚四氟乙烯密封圈7起到密闭效果,外套筒3顶端凸出增加一个注液口8,方便往内套筒2内灌注溶液,也便于把内套筒2内溶液往外倒;外套筒3底部增加两个两边对称的螺纹孔,孔内各配有一个顶丝9,当外套筒3位置确定后,把顶丝9锁紧,达到外套筒3定位的作用。如此,即使整个迁移池在实验过程中被加热或冷却,但由于外套筒3上方的注液口8不是密闭状态,因此腔体内溶液的热胀冷缩并不会导致溶液经由外套筒3与内套筒2间的缝隙、以及基座卡箍处的缝隙溢出,在长时间的迁移实验过程中,可保证了溶液的完整性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0029]该注液口8外侧带有螺牙,螺纹盖帽10可以通过注液口8紧固的安装在外套筒3上。螺纹盖帽10中心部位设有一个插孔11,热电偶温度传感器12的测温杆可通过插孔伸入腔体内,监测模拟液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套筒,所述套筒包含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壁上,并沿内套筒外壁上下活动,外套筒和内套筒形成的空间作为腔体;所述外套筒的顶端设置有注液口;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以监测腔体内模拟液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以放置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设置在所述内套筒外壁的上半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套筒的下半部开设两个螺纹孔,孔内各配有一个顶丝。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可测温迁移测试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皓程陈杰梁炜锋李丹陈燕芬钟怀宁郑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