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40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包括平行排成一列的多个支座、固定在支座两侧的限位板、固定在支座上的滚轮结构,所述限位板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加工平台沿着支座排列方向划分为钢箱结构接长区和钢筋网片加工区,第一限位板位于钢箱结构接长区,第二限位板位于钢筋网片加工区,第一限位板顶部的高度大于滚轮结构顶部的高度,第二限位板顶部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滚轮结构顶部的高度,所述滚轮结构支撑钢箱并使钢箱沿着支座排列方向滑动,所述支座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对钢箱进行限位,钢筋网片穿过第二限位板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平台加工精度高、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有利于提高连续墙的整体质量。于提高连续墙的整体质量。于提高连续墙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连续墙接头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以其刚度大、抗渗性好和地层适应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围护结构或水利抗渗等结构中。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结构越来越多,永久结构对于地下连续墙受力要求高,一般接头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要接头有良好的抗弯和抗剪的要求。在超深、异形围护结构中,一种新型钢箱及承插网片的接头应运而生。
[0003]传统钢箱加工平台焊接钢板时需要用吊机将结构翻身,加工过程复杂,钢箱加工完之后再焊接钢筋网片,加工精度不高;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连墙深度较深,钢箱和钢筋笼起吊高度限制,一般需要履带吊与门机配合,分节吊装作业,将一节接头吊装到槽口后进行临时固定,吊装下一节并与上一节连接,随后将其整体下放,履带吊与门机移动困难,加工效率慢,现场节段间的加工焊接也使得钢箱结构的精度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有可能造成二期钢筋笼下放过程中承插式钢筋网片发生碰撞损坏,从而导致下放困难,同时,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出现问题处理困难,会严重影响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此外,一些结构复杂地下连续墙结构,钢箱接头与钢筋网片耦合连接,对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暂无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的专用加工平台,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箱高精度加工平台,在实现接头箱高精度加工的同时,集成钢筋网片加工,提高加工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的加工平台及方法,该加工平台能提高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的加工精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有利于提高连续墙的整体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包括平行排成一列的多个支座、固定在支座两侧的限位板、固定在支座上的滚轮结构,所述限位板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加工平台沿着支座排列方向划分为钢箱结构接长区和钢筋网片加工区,第一限位板位于钢箱结构接长区,第二限位板位于钢筋网片加工区,第一限位板顶部的高度大于滚轮结构顶部的高度,第二限位板顶部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滚轮结构顶部的高度,所述滚轮结构支撑钢箱并使钢箱在滚轮结构上沿着支座排列方向滑动,所述支座两侧的第一限位板对钢箱进行限位,钢筋网片穿过第二限位板顶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板外侧设置有多个垂直于钢箱滑动方向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安装有用于定位钢筋网片的一个或多个靠尺,所述靠尺垂直于定位杆,所述靠尺能沿定位杆长度方向滑动,并能在水平面上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靠尺包括一端与定位杆转动连接并水平设置的撑板、竖直向上设置在撑板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撑板滑动连接,所述撑板用于放置钢筋网片,定位板对钢筋网片进行定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沿定位杆长度方向的第二刻度,所述第二刻度用于竖向定位,所述靠尺的撑板上设置有沿撑板长度方向的第一刻度,所述第一刻度用于水平定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通过框架安装在撑板上,所述框架套设在撑板上,能沿着撑板长度方向滑动,并通过固定件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位于第二限位板与支座的连接处,相邻所述支撑梁间距相等。
[0011]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吊放第一节钢箱至吊装工位,移动第一节钢箱至接长工位;
[0013]吊放第二节钢箱至吊装工位,将其与第一节钢箱拼接加长,移动第一节钢箱至钢筋网片加工工位;
[0014]焊接第一节钢箱的防绕流铁皮和钢筋网片;
[0015]移动第一节钢箱,第二节钢箱进入钢筋网片加工工位,进行第二节钢箱的防绕流铁皮和钢筋网片的焊接。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片的焊接步骤包括:根据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调整所有靠尺的撑板和定位板至预设位置,将钢筋网片放置在撑板上进行焊接。
[00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片的焊接步骤包括:根据第二刻度调整所有靠尺的撑板至预设位置,根据第一刻度由内向外放置纵向钢筋于撑板上,将多个U型头钢筋放置在纵向钢筋上,将U型头钢筋与钢箱焊接,将纵向钢筋与U型头钢筋焊接。
[0018]进一步地,在钢筋网片焊接完后,再进行钢箱靠近滚轮结构一侧的防绕流铁皮的焊接。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钢筋网片加工区的限位板高度仅为滚轮高度,将钢箱推至位置时,不影响钢筋网片的安装,使钢箱结构接长和钢筋网片安装均在本平台上完成,提高了加工精度和便捷性,加工效率高。
[0021]2.本专利技术利用限位板对钢箱结构进行限位,能保证钢箱结构加工垂直度,避免较大的拼装误差。
[0022]3.本专利技术通过靠尺对钢筋网片进行定位,提高了承插式钢筋网片的加工精度,二期钢筋笼下放时不易发生碰撞损坏,下放容易,提高了地下连续墙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0023]4.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平台由标准化生产的型钢支腿、型钢梁、限位板及滚轮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尺寸偏差小,结构刚度大,加工平台制作简单。
[0024]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座上安装滚轮,使钢箱在加工平台上滑动,无需在加工时对其频繁吊装,极大提高了施工便捷性。
[0025]6.本专利技术能直接将接头加工至所需长度,然后整体吊装,无需现场加工焊接,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滚轮结构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网片加工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靠尺和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的立体图
[0031]图6为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的横断面图;
[0032]图7为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的钢筋网片布置图;
[0033]图8为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应用在T字型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支腿1、梁2、滚轴座3、滚轴4、滚轮5、钢箱结构接长区6、钢筋网片加工区7、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定位杆10、靠尺11、钢箱12、钢筋网片13、翼缘14、腹板15、固定套筒16、剪力钉17、肋板18、U型头钢筋19、纵向钢筋20、防绕流铁皮21、支撑梁22、定位板23、撑板24、框架25、固定件26、第一刻度27、第二刻度28。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6]该加工平台主要用于加工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平台包括平行排成一列的多个支座、固定在支座两侧的限位板、固定在支座上的滚轮结构,所述限位板包括第一限位板(8)和第二限位板(9),所述加工平台沿着支座排列方向划分为钢箱结构接长区(6)和钢筋网片加工区(7),第一限位板(8)位于钢箱结构接长区(6),第二限位板(9)位于钢筋网片加工区(7),第一限位板(8)顶部的高度大于滚轮结构顶部的高度,第二限位板(9)顶部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滚轮结构顶部的高度,所述滚轮结构支撑钢箱(12)并使钢箱(12)在滚轮结构上沿着支座排列方向滑动,所述支座两侧的第一限位板(8)对钢箱(12)进行限位,钢筋网片(13)穿过第二限位板(9)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9)外侧设置有多个垂直于钢箱(12)滑动方向的支撑梁(22),所述支撑梁(22)上固定有竖直向上的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上安装有用于定位钢筋网片(13)的一个或多个靠尺(11),所述靠尺(11)垂直于定位杆(10),所述靠尺(11)能沿定位杆(10)长度方向滑动,并能在水平面上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靠尺(11)包括一端与定位杆(10)转动连接并水平设置的撑板(24)、竖直向上设置在撑板(24)上的定位板(23),所述定位板(23)与撑板(24)滑动连接,所述撑板(24)用于放置钢筋网片(13),定位板(23)对钢筋网片(13)进行定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钢箱及承插式钢筋网片接头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0)上设置有沿定位杆(10)长度方向的第二刻度(28),所述第二刻度(28)用于竖向定位,所述靠尺(11)的撑板(24)上设置有沿撑板(24)长度方向的第一刻度(27),所述第一刻度(27)用于水平定位。5.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钊马超潘桂林石章入朱其敏钟永新王通王新龙贺祖浩夏欢刘杰李德杰饶为胜陈富翔陈培帅姬付全邱敏孙恒蒋道东杨志勇余俊鹿瑶姚兆龙姚翔川谢孟奇纪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