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38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光照折射管、气体置换管,气体置换管套设在光照折射管外,气体置换管安装在建筑墙体上,光照折射管上端设有用于接收阳光的第一透光镜,而光照折射管的下端设有用于反射阳光进行照明的第二透光镜,第一透光镜突出于建筑墙体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第一透光镜以及第二透光镜接收、折射光线,以满足建筑内的光照需求,并且可通过热气流上升的物理原理,使热气流上升时带动气体置换管转动,将热气流排出或制造负压,形成对建筑室内外空气的置换,提高建筑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性。提高建筑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性。提高建筑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造房屋、工厂厂房时一般会预埋大量的线路以及预设足够的通风口来保证建筑建造完成后的通风以及供电照明需要,而部分建筑建造的地点位于众多高楼之间采光环境较差,或过于靠近周围的建筑而造成建筑间的空气流动性较差,导致建筑内的空气得不到有效的置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不足。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光照折射管、气体置换管,所述气体置换管套设在光照折射管外,所述气体置换管安装在建筑墙体上,所述光照折射管上端设有用于接收阳光的第一透光镜,而光照折射管的下端设有用于反射阳光进行照明的第二透光镜,所述第一透光镜突出于建筑墙体的表面。
[0005]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光照折射管内设有供阳光通过的反射腔,所述第一透光镜设于反射腔的上端,所述第二透光镜设于反射腔的下端,并且所述反射腔呈扩口设置,所述反射腔口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第二透光镜设置。
[0006]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反射腔的上下两端均为扩口结构,两个所述扩口结构口径较大的一端均向外设置。
[0007]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光镜以及第二透光镜均为凸面镜。
[0008]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气体置换管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动的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呈倾斜状贯穿至气体置换管的侧面,所述气体置换管侧面环状阵列有多个叶片。
[0009]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光照折射管包括滚珠,所述光照折射管的外侧设有一环状槽,所述滚珠活动卡设于环状槽内。
[0010]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气体置换管的周面下侧固定有一卡环,所述卡环外套设有一套接环,所述卡环与套接环呈活动链接。
[0011]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卡环通过所述套接环与所述建筑墙体相连。
[0012]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的工作方法,将所述建筑结构安装于墙体上,并将第一透光镜贯穿至墙体外表面,使室外的阳光照射至第一透光镜内,通过反射腔将阳光反射至第二透光镜处,通过第二透光镜照射至室内,并且当室内高温气体上升会顺着气体流道向外排出,完成建筑的室内外空气置换。
[0013]一较佳技术方案:当热气体上升顺着气体流道向外排出时或室外风吹过气体置换管时,可带动气体置换管转动,加快室内外空气置换效率。
[0014]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第一透光镜以及第二透光镜接收、折射光线,以满足建筑内的光照需求,并且可通过热气流上升的物理原理,使热气流上升时带动气体置换管转动,将热气流排出或制造负压,形成对建筑室内外空气的置换,提高建筑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立体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拆解平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拆解立体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拆解半剖示意图。
[0021]图中:光照折射管1、第一透光镜11、第二透光镜12、滚珠13、遮掩盖14、反射腔15、气体置换管2、叶片21、气体流道22、卡环23、套接环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如图1

5所示,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光照折射管1、气体置换管2,所述气体置换管2套设在光照折射管1外,所述气体置换管2安装在建筑墙体上,所述光照折射管1上端设有用于接收阳光的第一透光镜11,而光照折射管1的下端设有用于反射阳光进行照明的第二透光镜12,所述第一透光镜11突出于建筑墙体的表面,并且所述光照折射管1内设有供阳光通过的反射腔15,所述第一透光镜11设于反射腔15的上端,所述第二透光镜12设于反射腔15的下端,并且所述反射腔15呈扩口设置,所述反射腔15口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第二透光镜12设置,有必要解释的是所述反射腔15表面采用金属釉面或镀银等反射率较高的材料制成或涂抹,通过高反射率的材料涂抹反射腔15的表面,使阳光透过第一透光镜11处找设置反射腔15内时,能够将照射的阳光再次反射至第二透光镜12处,而第二透光镜12则设置于建筑室内,因此当光通过第二透光镜12照射出时,便可对室内环境进行照明,而该种照明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当建筑坐落点光照较弱时,便可通过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将室外的光线折射至室内,以弥补顺着窗户折射至室内的光线无法充分渗透至室内满足照明需求的问题;并且,所述反射腔15的上下两端均为扩口结构,两个所述扩口结构口径较大的一端均向外设置,导致反射腔15的内轮廓便如同沙漏状轮廓设置,而气体置换管2的内轮廓也与反射腔15的内轮廓相对应,因此当将气体置换管2套设在光照折射管1外时,便可通过反射腔15与气体置换管2弯折状的轮廓形成两者间的固定,避免气体置换管2从第一透光镜11上脱落;并且,所述第一透光镜11以及第二透光镜12均为凸面镜,便可通过第一透光镜11的凸面镜轮廓利用更多的表面积接收更多的阳光,使更多的阳光可经过反射腔15的反射,
折射至第二透光镜12处,增加对建筑室内的照明效率。
[002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置换管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动的气体流道22,所述气体流道22呈倾斜状贯穿至气体置换管2的侧面,所述气体置换管2侧面环状阵列有多个叶片21,而所述气体置换管2的周面下侧固定有一卡环23,所述卡环23外套设有一套接环3,所述卡环23与套接环3呈活动连接,并且所述卡环23通过所述套接环3与所述建筑墙体相连,在安装本专利技术前可先在建筑上先打好孔洞,再将本专利技术通过套接环3安装在打好的孔洞内,使气体置换管2不被固定且可转动,当将本专利技术安装设置于建筑的顶端后,当出现建筑内出现暖气流上升时,暖气流会顺着气体流道22向外排出,由于气体流道22呈倾斜开设的,因此暖气流顺着气体流道22排出时可同时带动气体置换管2转动,完成建筑室内外的空气置换,或建筑外有风吹过时,便可吹动气体置换管2外侧的叶片21,使气体置换管2进行转动,在气体置换管2转动时制造负压,将建筑内的空气向外引导完成建筑室内外的空气置换,而由于暖气流会上升属于公知的物理常识,便不在此多做赘述,而为了减少气体置换管2在暖气流排出时推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可将气体置换管2的内端设为空心状或扩大气体流道22的内轮廓或设置多组叶片21以及气体流道22,来增加建筑室内外的空气置换效率,以解决如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

或过于靠近周围的建筑而造成建筑间的空气流动性较差,导致建筑内的空气得不到有效的置换

的问题;并且,所述光照折射管1包括滚珠13,所述光照折射管1的外侧设有一环状槽,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照折射管(1)、气体置换管(2),所述气体置换管(2)套设在光照折射管(1)外,所述气体置换管(2)安装在建筑墙体上,所述光照折射管(1)上端设有用于接收阳光的第一透光镜(11),而光照折射管(1)的下端设有用于反射阳光进行照明的第二透光镜(12),所述第一透光镜(11)突出于建筑墙体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折射管(1)内设有供阳光通过的反射腔(15),所述第一透光镜(11)设于反射腔(15)的上端,所述第二透光镜(12)设于反射腔(15)的下端,并且所述反射腔(15)呈扩口设置,所述反射腔(15)口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第二透光镜(1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腔(15)的上下两端均为扩口结构,两个所述扩口结构口径较大的一端均向外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镜(11)以及第二透光镜(12)均为凸面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置换管(2)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用于空气流动的气体流道(22),所述气体流道(22)呈倾斜状贯穿至气体置换管(2)的侧面,所述气体置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锋蔡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世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