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725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可变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由其中心至边缘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R13/T78<2.5;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4。TTL/ImgH<1.4。TTL/ImgH<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全面普及,人们不仅需求手机具备优质的拍摄效果,而且逐渐加强了对手机外观的关注。为了实现手机强大的成像功能,一部手机通常搭载了多款成像镜头。镜头数量越多,占据手机内部空间的比例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的外观。
[0003]另外,现有的成像镜头,无法更好的满足不同拍摄场景或不同效果的需求,成像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众所周知,光圈是相机镜头的开口,通过调整它开口的大小来控制进入相机中的光线,从而达到准确控制照片中的景深和曝光。比如说在专业相机中,光圈越大除主体以外的背景愈发模糊,暗光环境下可捕捉更多的光线,画面细节更丰富,而光圈越小则背景更清晰,亮光环境下避免画面过曝。而在手机内部极为狭小的相机模组空间内,几乎很难容纳下可变光圈镜头。
[0004]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兼具小型化、光圈可变、良好成像质量的镜头是镜头领域内研究的热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可变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由其中心至边缘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R13/T78<2.5;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4。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光学成像系统在可变光圈处于第一状态时具有最大入瞳,并且光学成像系统在可变光圈处于第二状态时具有最小入瞳。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变光圈包括第一光圈和第二光圈,其中,第二光圈的孔径尺寸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保持不变,第一光圈的孔径尺寸在第一状态下大于第二光圈的孔径尺寸,并在第二状态下小于第二光圈的孔径尺寸。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入瞳对应的光圈数值Fno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小入瞳对应的光圈数值Fno2满足:0.2<Fno2

Fno1<1.0。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2<CTi/|(Rj

Rw)/(Rj+Rw)|<2.5,其中i=1、2、3或4,j=2i

1,w=2i;其中i取1时,j=1,w=2,CT1表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1表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i取2时,j
=3,w=4时,CT2表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3表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i取3时,j=5,w=6时,CT3表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5表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表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i取4时,j=7,w=8时,CT4表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7表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表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2<CT1/|(R1

R2)/(R1+R2)|<2.5、0.2<CT2/|(R3

R4)/(R3+R4)|<2.5和0.2<CT3/|(R5

R6)/(R5+R6)|<2.5以及0.2<CT4/|(R7

R8)/(R7+R8)|<2.5中的至少两项条件式。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满足:0<f/f1234<1.0。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4.5<(f4

f3)/(f1+f2)<7.5。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

2.0<f5/R10<1.5以及

2.0<f7/R14<1.5。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

2.0<f6/R12<1.5以及

2.0<f8/R16<1.5。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

5.5<f567/(f7+f8)<

4.0。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满足:0<(CT5+T56)
×
10/R9<1.0。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1.1<ET8/CT8+R16/R15<2.0。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满足:2.5<ave(CTV
k
/TV
k
‑1)<4.5,其中k=5、6、7或8,CTV
k
是第五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物侧面为凸面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V
k
‑1是第五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物侧面为凸面的透镜和其前一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ave(CTV
k
/TV
k
‑1)是第五透镜至第八透镜中所有物侧面为凸面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五透镜至第八透镜中所有物侧面为凸面的透镜和其前一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比的和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可变光圈、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由其中心至边缘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R13/T78<2.5;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可变光圈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可变光圈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具有最大入瞳,并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在所述可变光圈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具有最小入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可变光圈包括第一光圈和第二光圈,其中,所述第二光圈的孔径尺寸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保持不变,所述第一光圈的孔径尺寸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大于所述第二光圈的孔径尺寸,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小于所述第二光圈的孔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入瞳对应的光圈数值Fno1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小入瞳对应的光圈数值Fno2满足:0.2<Fno2

Fno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2<CTi/|(Rj

Rw)/(Rj+Rw)|<2.5,其中i=1、2、3或4,j=2i

1,w=2i;其中i取1时,j=1,w=2,C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i取2时,j=3,w=4时,CT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i取3时,j=5,w=6时,CT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5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晔徐武超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