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簧组件及翻盖盒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13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3
本申请提供一种扭簧组件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受力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盒盖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盒体连接。第一受力部为呈螺旋状的簧体,簧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受力部,且第一受力部为呈螺旋状的簧体,且簧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使扭簧的受力点在簧体本身,在打开和关闭翻盖盒子的盖子的过程中,是簧体由形变到复位的一个过程,相较于传统的受力点在双扭簧的连接杆,由于簧体自身带有弹性,簧体本身受力不易断裂,从而有效地提升扭簧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地延长了翻盖盒子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簧组件及翻盖盒子


[0001]本技术涉及盒子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扭簧组件及翻盖盒子。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翻盖盒子的盖子与盒体连接的转动件用的是双扭簧,在翻盖盒子的盖子打开和关闭时因其受力端在双扭簧的两个扭簧的中间连接处即连接杆上,长时间地频繁打开和关闭使用容易造成连接杆断裂,从而造成双扭簧断裂,进而影响翻盖盒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易断裂且使用寿命较长的扭簧组件及翻盖盒子。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扭簧组件,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受力部和第二连接部;
[0006]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盒盖连接;
[0007]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盒体连接;
[0008]所述第一受力部为呈螺旋状的簧体,所述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外接件、第一弯折件和第一内接件,所述第一弯折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接件和所述第一内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外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弯折件的一端与所述盒盖连接,所述第一内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弯折件的一端与所述簧体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的第二外接件、第二弯折件和第二内接件,所述第二弯折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外接件和所述第二内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外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弯折件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第二内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弯折件的一端与所述簧体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件的弯折角度为45度

90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件的弯折角度为45度

90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弯折件的一端形成有弯钩。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位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位的弯折方向相反。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簧体包括若干依次首尾相连接的线圈。
[0017]一种翻盖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翻盖盒子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所述扭簧组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盒盖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盒体连接,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申请的扭簧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受力部,且第一受力部为呈螺旋状的簧体,且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使扭簧的受力点在簧体本身,加上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和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均呈弯折状,使第一连接部更好地组装连接于盒盖,第二连接部更好地组装连接于盒体,在打开和关闭翻盖盒子的过程中,是簧体由形变到复位的一个过程,相较于传统的受力点在双扭簧的连接杆,由于簧体自身带有弹性,簧体本身受力不易断裂,从而有效地提升扭簧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地延长了翻盖盒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扭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本申请提供一种扭簧组件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受力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盒盖连接。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盒体连接。第一受力部为呈螺旋状的簧体,簧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0026]请参阅图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扭簧组件10,以下对扭簧组件10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7]一实施方式的扭簧组件10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0、第一受力部200和第二连接部300。第一连接部100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第一连接部100用于与盒盖连接。第二连接部300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第二连接部300用于与盒体连接。第一受力部200为呈螺旋状的簧体210,簧体2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0和第二连接部300连接。由于传统的翻盖盒子的盖子与盒体连接的转动件用的是双扭簧,在翻盖盒子的盖子打开和关闭时因其受力
端在双扭簧的两个扭簧的中间连接处即连接杆上,长时间地频繁打开和关闭使用容易造成连接杆断裂,从而造成双扭簧断裂,进而影响翻盖盒子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受力部200,且第一受力部200为呈螺旋状的簧体210,且簧体2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0和第二连接部300连接,使扭簧的受力点在簧体210本身,加上第一连接部100的中间部位和第二连接部300的中间部位均呈弯折状,使第一连接部100更好地组装连接于盒盖,第二连接部200更好地组装连接于盒体,在打开和关闭翻盖盒子的过程中,是簧体210由形变到复位的一个过程,相较于传统的受力点在双扭簧的连接杆,由于簧体210自身带有弹性,簧体210本身受力不易断裂,从而有效地提升扭簧组件10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地延长了翻盖盒子的使用寿命。
[0028]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一连接部300相互平行。可以理解是,为了确保受力点在簧体210上,第一连接部100与第一连接部300要相互平行,这样在翻盖盒子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受力点全部施加在簧体210上,防止受力点转移至第一连接部100或第二连接部300导致扭簧组件10断裂,从而有效地提升扭簧组件10的使用寿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受力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盒盖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部位呈弯折状,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盒体连接;所述第一受力部为呈螺旋状的簧体,所述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外接件、第一弯折件和第一内接件,所述第一弯折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接件和所述第一内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外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弯折件的一端与所述盒盖连接,所述第一内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弯折件的一端与所述簧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的第二外接件、第二弯折件和第二内接件,所述第二弯折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外接件和所述第二内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外接件远离所述第二弯折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福刘惠群刘冠辉杨干雄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精工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