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10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气水混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其包括包括外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外管内端的内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湿地气体在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传输过程中,会有部分气体沿着导流板汇入液体流通腔室内端,而导流板底端开口向液体流通腔室内端顶部倾斜,汇入的部分气体会顺着导流板向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传输,传输过程中的气体会产生一定气压,气体与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接触时,会对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进行风力吹送,对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聚集的水渍以及杂质进行清理,避免杂质长期粘附至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导致液体流通腔室内侧导流空间变小,影响湿地水流排放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湿地气水混合
,具体地说,涉及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0003]人工湿地需要使用大量的管道进行气体以及液体的引导排放,现有的用于人工湿地的布置管道大多数对排放的气体与液体分开排放,不仅会增加管道布置量,同时无法利用气体流通产生的动能,而同时进行液体排放的管道内端未作防护措施,导致长期进行液体排放的管道内壁粘附大量杂质,使得管道内端排放空间变窄,影响正常的液体排放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一:预设与管道大小一致的基坑,并将基坑底端铺平;
[0007]步骤二:将管道安置在基坑内端,将管道一端对其湿地气水排放口;
[0008]其中,所述管道包括外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外管内端的内管,所述外管内端开设有引导腔室,所述内管内端开设有用于进行湿地水流引导的液体流通腔室,所述内管外侧与所述引导腔室形成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一对侧腔室以及湿地气体暂存腔室,且所述湿地气体传输腔室设置在所述内管外侧顶端位置,两所述侧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管外端两侧,所述湿地气体暂存腔室设置在所述内管外侧底端位置,所述内管顶端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内端开设有导流腔,所述导流板贯穿所述内管顶端,所述导流腔与所述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保持连通,所述导流板底端呈倾斜状态,且向靠近所述液体流通腔室顶端位置倾斜,用于进行气体导向传输。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板末端内侧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截面尺寸与所述导流板内端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所述滤板侧面开设有若干孔径。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外侧顶端位置设置有若干挡风板,各所述挡风板分别位于各所述导流板顶端开口位置,所述挡风板呈倾斜状态。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风板侧面开设有若干导向槽,所述导流板开口位置开设有若干引风槽,各所述引风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末端保持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风板倾斜角度为30度至60度。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均开设有溢出槽,所述溢出槽与所述侧腔室保持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出槽内侧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截面尺寸与所述溢出槽内端截面尺寸保持吻合。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出槽靠近所述液体流通腔室内端一侧开设有回流槽,所述回流槽一端与所述溢出槽内端保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液体流通腔室内端保持连通。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槽内端拐角位置呈弧形结构。
[00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外端两侧均设置有一对缓冲板件,两所述缓冲板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溢出槽上下两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该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中,湿地气体在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传输过程中,会有部分气体沿着导流板汇入液体流通腔室内端,而导流板底端开口向液体流通腔室内端顶部倾斜,汇入的部分气体会顺着导流板向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传输,传输过程中的气体会产生一定气压,气体与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接触时,会对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进行风力吹送,对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位置聚集的水渍以及杂质进行清理,避免杂质长期粘附至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导致液体流通腔室内侧导流空间变小,影响湿地水流排放效率。
[0020]2、该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中,通过设置的滤板对经过导流板内端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将灰尘与气体分隔开来,增加进入液体流通腔室内端气体的纯洁度。
[0021]3、该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中,通过设置的挡风板改变气体流向,气体经过挡风板时,通过挡风板倾斜面阻隔,将部分气体顺着挡风板倾斜面引入导流板内端,同时气体与挡风板倾斜面接触时,会对挡风板倾斜面产生压力,而挡风板倾斜面反过来会对气体产生反作用力,使得流入导流板内端气体压力增加,能够对粘附强度较高的杂质进行有效清理,从而进一步利用气体提高液体流通腔室内侧顶端杂质的清理效果。
[0022]4、该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中,通过设置的溢出槽对液体流通腔室内端溢出的水流进行分流处理,当液体流通腔室内端水流面与溢出槽底端接触时,两溢出槽形成分流通道,将过量的水流引入两侧腔室内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平面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管结构剖视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板结构拆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挡风板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流程图。
[0032]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3]10、外管;
[0034]20、内管;210、液体流通腔室;220、导流板;221、导流腔;222、引风槽;223、滤板;230、挡风板;231、导向槽;240、溢出槽;241、隔离板;242、回流槽;250、缓冲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请参阅图1

图8所示,提供了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步骤一:预设与管道大小一致的基坑,并将基坑底端铺平;
[0038]步骤二:将管道安置在基坑内端,将管道一端对其湿地气水排放口;
[0039]其中,管道包括外管10以及安装在外管10内端的内管20,外管10内端开设有引导腔室,内管20内端开设有用于进行湿地水流引导的液体流通腔室210,内管20外侧与引导腔室形成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一对侧腔室以及湿地气体暂存腔室,且湿地气体传输腔室设置在内管20外侧顶端位置,两侧腔室分别设置在内管20外端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预设与管道大小一致的基坑,并将基坑底端铺平;步骤二:将管道安置在基坑内端,将管道一端对其湿地气水排放口;其中,所述管道包括外管(10)以及安装在所述外管(10)内端的内管(20),所述外管(10)内端开设有引导腔室,所述内管(20)内端开设有用于进行湿地水流引导的液体流通腔室(210),所述内管(20)外侧与所述引导腔室形成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一对侧腔室以及湿地气体暂存腔室,且所述湿地气体传输腔室设置在所述内管(20)外侧顶端位置,两所述侧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内管(20)外端两侧,所述湿地气体暂存腔室设置在所述内管(20)外侧底端位置,所述内管(20)顶端设置有若干导流板(220),所述导流板(220)内端开设有导流腔(221),所述导流板(220)贯穿所述内管(20)顶端,所述导流腔(221)与所述湿地气体传输腔室保持连通,所述导流板(220)底端呈倾斜状态,且向靠近所述液体流通腔室(210)顶端位置倾斜,用于进行气体导向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20)末端内侧设置有滤板(223),所述滤板(223)截面尺寸与所述导流板(220)内端截面尺寸保持吻合,所述滤板(223)侧面开设有若干孔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水混合人工湿地流管道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0)外侧顶端位置设置有若干挡风板(230),各所述挡风板(230)分别位于各所述导流板(220)顶端开口位置,所述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名栈李绵鑫李浩绵李培源郑俊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禹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