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05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性面料技术领域。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包括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第一面料层由吸湿纱线材料交织而成,第二面料层由导热纱线材料交织而成,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一面料层的吸湿纱线材料与第二面料层的导热纱线材料交织形成接结点而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层结构织法,吸湿纱线材料和导热纱线材料之间相互作用,持续产生凉感效果。在染整加工过程中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与普通面料染整流程相同,即能赋予制得的面料具有凉感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纱线多为粘胶、锦纶等常规的纤维材料,无需额外加工,因此制造出的面料性能稳定,不容易由于多次的水洗造成凉感下降。此外可供选用的纱线材料相对价格低廉,因此所制备出来的具有凉感的面料成本低。备出来的具有凉感的面料成本低。备出来的具有凉感的面料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面料
,特别是指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炎热的夏天,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凉感功能面料的服装能够使人感觉凉爽和舒适,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凉感功能面料广泛应用于内衣、家居、日常、户外、运动等服装场景。凉感面料的主要特征是:导湿性好和导热性好,面料具有迅速扩散体热,加速排汗和降温作用,可持久保持人体凉感与舒适感。
[0003]目前技术上已经公开的凉感面料生产工艺主要有:1、使用凉感功能的纱线。如以涤纶,锦纶等纤维为主体,添加云母、玉石粉、珍珠粉、木糖醇及相变材料等,制成凉感功能纱线,进而制成凉感功能的面料(如CN112626674A、CN109402763A等);2、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加工。使用凉感助剂整理,将凉感微胶囊或是木糖醇凉感整理剂通过浸渍、浸轧或涂层等方式附加到面料上,使面料具有凉感功能(如CN215856913U、CN110295500A等)。以上第1种方法,存在生产纤维纱线成本高、生产流程长的缺点,第2种方法存在凉感功能效果不明显、不持久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使面料具有凉感功能,不仅面料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而且能够得到较好的凉感功能效果和持久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包括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第一面料层由吸湿纱线材料交织而成,第二面料层由导热纱线材料交织而成,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一面料层的吸湿纱线材料与第二面料层的导热纱线材料交织形成接结点而连接。
[0006]对于评估吸湿纱线材料,通过对纱线材料的公定回潮率数值大小进行确定;对于评估导热纱线材料,则通过对纱线材料的导热系数数值大小进行确定。二者的定义如下:
[0007]公定回潮率:在接近标准状态(湿度65%
±
3%,温度20摄氏度)时,纤维所含水分质量与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比。吸湿性好的材料含水率就高,湿度越大,凉感就越强,因此,粘胶含水率较高,适合用于开发凉感面料。
[0008]导热系数:指材料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场条件下,热能通过物质本身扩散的速度。导热系数越大,物质的导热性越好,所造成的冰凉感越强。
[0009]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一面料层的吸湿纱线材料与第二面料层的导热纱线材料按添纱组织结构交织形成,吸湿纱线材料按添纱组织交织而成天纱,导热纱线材料按添纱组织交织而成地纱。
[0010]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吸湿纱线材料的公定回潮率为11%

13%。
[0011]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吸湿纱线材料的公定回潮率比导热纱线的公定回潮
率高8.5%。
[0012]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导热纱线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44%

0.337W/(m
·
K)。
[0013]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吸湿纱线材料为粘胶或再生纤维素纱线,纺纱方式为紧密赛络纺。
[0014]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导热纱线材料为普通锦纶长丝,纺纱方式为全拉伸丝。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6](1)织胚:采用纬编大圆机将吸湿纱线材料和导热纱线材料编织,制成胚布;
[0017](2)胚布检验:将织出来的胚布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起横、破洞、折皱、异纤、漏针、勾丝;
[0018](3)染色:加入染色剂对检验后的胚布进行染色,染色温度60

100℃;
[0019](4)脱水:染色后的胚布进行脱水开幅烘干;
[0020](5)成品定型:对完成脱水的胚布进行成品定型,定型温度103

160℃。
[0021]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成品定型过程中添加亲水性硅油。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分层结构织法,其中添纱组织织法是比较普通的织造方法,无需特殊的织造设备即可实施,远离皮肤的外层(第一面料层)采用吸湿性好的吸湿纱线材料,且选用毛羽较少的紧密赛络纺纱方式,有利于增加接触面积,贴近皮肤的内层(第二面料层)采用导热性能好的导热纱线材料,且选用更加光滑的全拉伸丝,有利于增加皮肤接触面积。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只需要在定型时采用加入的亲水性软油,其他无需增加额外的工序,与普通面料染整流程相同,即能赋予制得的面料具有凉感功能。接触皮肤的织物内层面是导热纱线材料,导热性能好,能快速传导热量,皮肤触感凉爽,内层导热纱线材料通过亲水整理后吸湿性能较好,但吸湿性跟外层的吸湿纱线材料的吸湿性具有差异性,内层皮肤的水分能够快速吸收并传递到织物外层吸湿纱线材料,织物的外层面是吸湿纱线材料,吸湿性能好,吸湿过程能够带走热量,且水的导热性能好,能增加热量传导,皮肤凉感增加。吸湿纱线材料和导热纱线材料之间相互作用,持续产生凉感效果。而且,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纱线多为粘胶纤维、锦纶等常规的纤维材料,无需额外加工,因此制造出的面料性能稳定,不容易由于多次的水洗造成凉感下降。此外可供选用的纱线材料相对价格低廉,因此所制备出来的具有凉感的面料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添纱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理解,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0026]实施例及对比例中的纱线的导热系数和公定回潮率如下表所示:
[0027]表1:纱线纤维参数表
[0028][0029][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其编制工艺如下所示:
[0032]如图1所示为添纱组织:
[0033]包括如下材料:纱支:天纱2:40S/1粘胶(紧密赛络纺),地纱1:70D/24F锦纶(全拉伸丝);
[0034]天纱2始终显露在织物的正面,地纱1始终显露在织物的反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与基本组织相同,但在编织添纱组织时,必须采用导纱器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天纱。编织条件是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必须保证使天纱2显露在织物正面,地纱1在织物反面,两者不能错位。
[0035]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0036](1)织胚:采用纬编大圆机编织纱支,制成胚布;
[0037](2)胚布检验:将织出来的胚布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起横、破洞、折皱、异纤、漏针、勾丝;
[0038](3)染色:加入染色剂对检验后的胚布进行染色,先用活性染料染天纱,染色温度60度,再用酸性染料染地纱,染色温度98℃;
[0039](4)脱水:染色后的胚布进行脱水开幅烘干;...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由吸湿纱线材料交织而成;所述第二面料层由导热纱线材料交织而成;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一面料层的吸湿纱线材料与第二面料层的导热纱线材料交织形成接结点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通过第一面料层的吸湿纱线材料与第二面料层的导热纱线材料按添纱组织结构交织形成;所述吸湿纱线材料按添纱组织交织而成天纱,所述导热纱线材料按添纱组织交织而成地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纱线材料的公定回潮率为11%

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纱线材料公定回潮率是4.5%,吸湿纱线材料的公定回潮率比导热纱线的公定回潮率高8.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凉感功能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纱线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44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瞿新楼戴进强陶亚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