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700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监控图像;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按压术区皮瓣检测毛细血管的血液充盈时间;容积检测模块,用于监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灌注量;中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图像识别患者表情是否为难受,并在患者表情是难受时,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若出现血管危象,发送报警指令到报警提示模块;报警提示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提示医护人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定量体现术区血流不畅的具体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预测血管危象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危象,是指外科缝合小血管后产生吻合口痉挛或栓塞造成血流不通畅,器官或组织出现缺血或淤血的现象,可分动脉危象与静脉危象两种,早期常为血管痉挛,晚期出现栓塞。在临床上,很多场合都需要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比如说,游离皮瓣移植、断指再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治疗断指具有显著作用,但血管危象也是游离皮瓣移植、断指再植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20%左右,血管危象的精确预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精确监测皮瓣的血运情况。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专门用来观察或者监测血运的仪器或器械,虽然减少了术区的观察区域的暴露程度,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但是,一方面其监测的参数单一,血运监测的准确性较低;另一方面,侧重的是“观察”而不是“预测”,当观察到血运异常时,可能已经出现回流不畅等情况,从而错过了采取措施的最佳时间。故而,现有技术不能精确地感应血运,无法提前预警是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回流不畅,也无法及时提醒医务人员干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预测血管危象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包括:
[0005]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监控图像;
[0006]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按压术区皮瓣检测毛细血管的血液充盈时间;
[0007]容积检测模块,用于监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灌注量;
[0008]中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图像识别患者表情是否为难受,并在患者表情是难受时,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若出现血管危象,发送报警指令到报警提示模块;
[0009]报警提示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提示医护人员。
[001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血管危象包括动脉危象与静脉危象,两者均是由于血流不畅导致术区缺血引起的,其在生理上会引起患者术区的不适感觉,这种不适感觉在血管危象的初期可能是轻微的,患者可能不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区缺血会逐渐严重,患者的不适感觉也会加剧,患者此时告知医护人员可能已经错过了最近处理时期。在本方案中,首先根据监控图像识别患者表情是否为难受,如果患者表情是难受,表明术区可能出现了血流不畅,接着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判断患者的不适感觉是否为术区的血流不畅所引起,也即,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侧
重点在于“预测”而不是“观察”,而平均血运流量可以定量体现术区血流不畅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术区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而预测是否会出现血管危象,同时,并不需要将术区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之中,从而能够降低感染的风险;与此同时,除了能精确地监测血运情况之外,当观察到血运异常时,还可以提前预警,确保不会错过采取措施的最佳时间。
[0011]本专利技术可以定量体现术区血流不畅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术区皮瓣的血运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预测血管危象的技术问题。
[0012]进一步,中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患者的监控图像识别患者是否存在查看术区的动作,在患者存在查看术区的动作时,统计患者查看术区的次数,判断患者查看术区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若患者查看术区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
[0013]有益效果在于:当患者频繁查看术区时,表明可能是术区的血流不畅加剧而引起了患者的注意,此时进行预测可以尽可能在血管危象的初期就及时采取措施,减缓患者的不适感觉。
[0014]进一步,在患者存在查看术区的动作时,中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患者的监控图像识别患者是否存在抬起术区的动作,若患者存在抬起术区的动作,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
[0015]有益效果在于:当患者抬起术区时,可能是不适感觉加剧患者本能地进行移动,此时尽快预测是否出现血管危象可以尽早降低患者的不适感觉。
[0016]进一步,还包括肤色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术区皮瓣的皮肤颜色;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皮肤颜色判断术区皮瓣是否正常,若术区皮瓣不正常,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
[0017]有益效果在于:如果术区皮瓣不正常,血流不畅可能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只不过患者没有感受到,此时进行预测可以防止血流不畅持续恶化。
[0018]进一步,还包括张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术区皮瓣的皮肤张力;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皮肤张力判断肿胀程度是否正常,若肿胀程度不正常,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
[0019]有益效果在于:同样的,如果肿胀程度不正常,血流不畅也很可能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只不过患者没有感受到,此时预测也可以防止血流不畅持续恶化。
[0020]进一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有血运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皮肤颜色、皮肤张力、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的变化过程。
[0021]有益效果在于:皮肤颜色、皮肤张力、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显示屏实时展示,便于医护人员直观地查看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以及时发现术区皮瓣的不良状况,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0022]进一步,所述报警提示模块包括蜂鸣器与闪光灯。
[0023]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快速直观地提示医护人员。
[0024]基于上述公开的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方法,包括:
[0025]S1、采集患者的监控图像;
[0026]S2、按压术区皮瓣检测毛细血管的血液充盈时间,监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灌注量;
[0027]S3、根据监控图像识别患者表情是否为难受,并在患者表情是难受时,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若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发送报警指令;
[0028]S4、接收报警指令并发送提示指令到医护人员。
[0029]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首先根据监控图像识别患者表情是否为难受,如果患者表情是难受,表明术区可能出现了血流不畅,接着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判断患者的不适感觉是否为术区的血流不畅所引起,也即,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监控图像;时间检测模块,用于按压术区皮瓣检测毛细血管的血液充盈时间;容积检测模块,用于监测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灌注量;中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监控图像识别患者表情是否为难受,并在患者表情是难受时,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若出现血管危象,发送报警指令到报警提示模块;报警提示模块,用于接收报警指令并提示医护人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患者的监控图像识别患者是否存在查看术区的动作,在患者存在查看术区的动作时,统计患者查看术区的次数,判断患者查看术区的次数是否超过预设次数阈值,若患者查看术区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阈值,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患者存在查看术区的动作时,中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患者的监控图像识别患者是否存在抬起术区的动作,若患者存在抬起术区的动作,根据血液充盈时间与血液灌注量计算皮瓣处的平均血运流量,根据平均血运流量与预设流量阈值的大小预测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危象或者静脉危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区皮瓣血运感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肤色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春燕王红霞李小林甘泉芳丁丽娜李霞文雯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