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6871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基于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进行,包括:塔吊向上拉动塔吊绳索,塔吊绳索通过汇集端将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拉起,呈现至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对应与架体四个立柱角呈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修建高层建筑时,常用到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安装在高层建筑外立面上,详细可参考CN201460186U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对于不同长度、宽度及高度的架体,架体的重量也不相同。有时架体及附属物重量产生的重力总和接近20KN,当需要对架体在建筑体上进行升起时,需要塔吊进行吊起。
[0003]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4270021U的一种塔吊用的作业半径加长装置,公开的技术为:斜向支撑杆的左方设置有底部与顶层楼板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位于塔吊的起重臂下方的第III定滑轮,第III定滑轮、第I定滑轮和第II定滑轮上共同设置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与塔吊的起重臂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I挂钩连接于挂环;位于第II定滑轮与挂环之间的钢丝绳上设置有动滑轮,动滑轮的下侧连接有第II挂钩,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部通过辅助钢丝绳与第II挂钩连接;虽然,塔吊能经钢丝绳、动滑轮及定滑轮等组件以顶层楼板为受力基础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吊,但是,在顶层楼板强度未满足要求时,存在不能对总和接近20KN的架体进行吊装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基于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进行,包括:塔吊向上拉动塔吊绳索,塔吊绳索通过汇集端将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拉起,呈现至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对应与架体四个立柱角呈30
°
的状态后,塔吊绳索持续向上吊装,使得塔吊通过塔吊绳索再通过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将重力总和为20KN的架体稳定安全吊装,完成对架体吊装的步骤。
[0007]上述步骤之前还包括进行:塔吊的塔吊绳索与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四者固定连接形成汇集端连接固定的连接安装步骤。
[0008]所述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包括:
[0009]架体;
[0010]第一吊绳,第一吊绳一端与架体第一立柱角经固定连接;
[0011]第二吊绳,第二吊绳一端与架体第二立柱角固定连接;
[0012]第三吊绳,第三吊绳一端与架体第三立柱角固定连接;
[0013]第三吊绳,第三吊绳一端与架体第四立柱角固定连接;
[0014]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四者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汇集端并位于架体中部,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四者长度在汇集端被完全上拉
后,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对应与架体四个立柱角呈30
°

[0015]所述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均为Ф14 6
×
37钢丝绳。
[0016]所述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均为Ф14 6
×
37钢丝绳。
[0017]所述第一吊绳一端与架体第一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8]所述第二吊绳一端与架体第二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9]所述第三吊绳一端与架体第三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
[0020]所述第三吊绳一端与架体第四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
[0021]所述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四者的另一端捆绑固定连接形成汇集端并位于架体中部。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塔吊能通过塔吊绳索将第一吊绳、第二吊绳、第三吊绳及第三吊绳拉起并对应与架体四个立柱角呈30
°
的状态将重力总和为20KN的架体稳定安全吊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总和接近20KN的架体进行吊装施工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架体;2

第一吊绳;3

第二吊绳;4

第三吊绳;5

第三吊绳;6

塔吊绳索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6]如图1所示。
[0027]本申请的一种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包括:
[0028]使用时经防坠器和导轨可升降附着安装在建筑体外立面的架体1;
[0029]一端与架体1第一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吊绳2;
[0030]一端与架体1第二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二吊绳3;
[0031]一端与架体1第三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三吊绳4;
[0032]一端与架体1第四立柱角经吊环或捆绑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三吊绳5;
[0033]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四者的另一端捆绑固定连接形成汇集端并位于架体1中部,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四者长度在汇集端被完全上拉后,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对应与架体1四个立柱角呈30
°
;所述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四者均为Ф14 6
×
37(b)钢丝绳,单根钢丝绳可承受许用拉力为117KN。
[0034]架体1重力总和为20KN时,则钢丝绳受拉力由于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的单根许用拉力117KN,钢丝绳安全系数满足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总和接近20KN的架体进行吊装施工的问题。
[0035]本申请的一种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基于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0036]步骤一,连接安装:塔吊的塔吊绳索6与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四者固定连接形成汇集端连接固定;
[0037]步骤二,吊装:塔吊向上拉动塔吊绳索6,塔吊绳索6通过汇集端将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拉起,呈现至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对应与架体1四个立柱角呈30
°
的状态后,塔吊绳索6持续向上吊装,使得塔吊通过塔吊绳索6再通过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将重力总和为20KN的架体1稳定安全吊装,完成对架体1的吊装升降。
[0038]塔吊能通过能承受20KN以上拉力的塔吊绳索6将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拉起并对应与架体1四个立柱角呈30
°
的状态将重力总和为20KN的架体1稳定安全吊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总和接近20KN的架体进行吊装施工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进行,包括:塔吊向上拉动塔吊绳索(6),塔吊绳索(6)通过汇集端将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拉起,呈现至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对应与架体(1)四个立柱角呈30
°
的状态后,塔吊绳索(6)持续向上吊装,使得塔吊通过塔吊绳索(6)再通过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将重力总和为20KN的架体(1)稳定安全吊装,完成对架体(1)吊装的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之前还包括进行:塔吊的塔吊绳索(6)与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3)、第三吊绳(4)及第三吊绳(5)四者固定连接形成汇集端连接固定的连接安装步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对脚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与塔吊的吊装施工结构,包括:架体(1);第一吊绳(2),第一吊绳(2)一端与架体(1)第一立柱角经固定连接;第二吊绳(3),第二吊绳(3)一端与架体(1)第二立柱角固定连接;第三吊绳(4),第三吊绳(4)一端与架体(1)第三立柱角固定连接;第三吊绳(5),第三吊绳(5)一端与架体(1)第四立柱角固定连接;第一吊绳(2)、第二吊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东华姜坤刘璇刘峥张云覃鹤田钦先刘哲睿李勇杨庆祝程龙陈钰汶谢博章徐磊郑钰昌田伟李櫪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