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673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涉及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储沙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储沙腔间隔设置;回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体内开设有滤沙腔,所述回转体的端部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滤沙腔连通,所述回转体的外周壁还开设有用于筛除泥沙中水分的筛水孔,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储沙腔连通设置;驱动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体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且驱动叶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驱动叶片分布于所述回转体的周侧;泥沙分离组件,位于靠近所述出料孔的一侧,且用于清理滤沙腔中留存的泥沙。本申请能够提高分离河水中泥沙的效率。泥沙的效率。泥沙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工程中泥沙的分离,主要是依靠过水流道、水坝或泥沙沉淀池底部的排沙孔或排沙口,与排沙孔或排沙孔口相连接的,并按水平方向布置的排沙廊道或排沙管道,在排沙廊道或排沙管道的某一横截面上装置的排沙闸门或排沙闸阀进行排沙。
[000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21063811.0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泥沙分离装置,其包括分离座,所述分离座上设有分离腔室,所述分离座的顶部开设有与分离腔室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分离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贯穿分离座并延伸至分离腔室内,所述搅拌轴的底端与分离腔室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使用相关技术中公开的泥沙分离装置对河水中的泥沙进行清理时,由于河水中含有较多的泥沙,在分离泥沙时需要先将河水抽入分离座内,分离泥沙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分离河水中泥沙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储沙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储沙腔间隔设置;回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体内开设有滤沙腔,所述回转体的端部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滤沙腔连通,所述回转体的外周壁还开设有用于筛除泥沙中水分的筛水孔,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储沙腔连通设置;驱动叶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体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且驱动叶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驱动叶片分布于所述回转体的周侧;泥沙分离组件,位于靠近所述出料孔的一侧,且用于清理容纳腔中留存的泥沙。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水中的泥沙通过进料口伸入至滤沙腔内,随着河水的流动,驱动叶片在河水的驱动下转动,驱动叶片带动回转体转动,回转体带动河水和泥沙的混合物转动,泥沙中混合的河水穿过筛水孔脱离滤沙腔内壁,同时随着河水逐渐穿过进料口进入滤沙腔内,随着回转体的转动,泥沙在泥沙分离组件的作用下穿过出料口并进入储沙腔内,从而提高泥沙与河水分离的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泥沙分离组件包括分离螺旋片,所述分离螺旋片伸入至所述滤沙腔内腔,所述分离螺旋片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分离螺旋片贯穿所述出料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水流动带动驱动叶片转动时,驱动叶片带动回转体
转动,回转体带动混合有泥沙的河水转动,河水穿过筛水孔脱离滤沙腔,留存在滤沙腔内的泥沙随着回转体的转动而朝向靠近出料口一侧运动,泥沙在分离螺旋片的带动下穿过出料口进入储沙腔内,提高泥沙收纳至储沙腔内腔的效率。
[0010]可选的,所述滤沙腔内壁朝向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侧壁逐渐收口设置,所述分离螺旋片的外周壁也逐渐收口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沙腔内腔壁朝向靠近出料口的一侧逐渐收口设置,方便泥沙逐渐朝向出料口一侧聚集,外壁逐渐收缩的分离螺旋片带动泥沙朝向储沙腔内壁运动,提高泥沙朝向储沙腔内腔运动的效率。
[0012]可选的,所述泥沙分离组件还包括刷毛,所述刷毛设置于多个,多个所述刷毛环绕于所述出料孔内壁,所述刷毛远离所述出料孔内壁的一端与所述分离螺旋片贴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刷毛将分离螺旋片表面粘附的泥沙进行清理,同时刷毛跟随回转体转动,提高回转体带动刷毛对分离螺旋片的外表面进行清理的效率。
[0014]可选的,还包括挡鱼网,所述挡鱼网位于所述滤沙腔内部,所述挡鱼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滤沙腔靠近进料口的侧壁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鱼网设置阻隔在回转体内腔,当鱼类混合在河水中朝向滤沙腔内腔运动时,通过挡鱼网阻隔河水中混合的鱼类,降低鱼类死亡导致影响河水生态的概率,提高对河水中的泥沙进行清理的便利性。
[0016]可选的,所述壳体与所述回转体外壁之间还连接有耐磨环,所述耐磨环外壁与所述容纳腔内壁贴合,所述耐磨环内壁与所述回转体外壁固定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环对回转体和壳体之间的位置进行支撑,当驱动叶片带动回转体转动时,回转体带动耐磨环转动,从而减少回转体转动过程中与发生倾斜的概率,从而方便壳体与耐磨环保持同轴状态转动,方便泥沙分离组件对滤沙腔中的泥沙进行清理。
[0018]可选的,所述滤沙腔内壁还固定连接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与所述滤沙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板沿所述滤沙腔的轴线方向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转体内腔设置螺旋片,通过螺旋片带动泥沙混合物转动,从而方便泥沙和水在螺旋片的带动下朝向出料口运动,提高泥沙与水分离的效率。
[0020]可选的,所述螺旋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螺旋板环绕设置与所述滤沙腔的内壁,所述螺旋板沿所述滤沙腔周向间隔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螺旋片能够增加回转体与泥沙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泥沙在螺旋片的推动下朝向出料口运动,提高滤沙腔内泥沙与水分离的效率。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河水在流动时携带泥沙穿过进料口朝向滤沙腔运动,同时外界正常流动的河水带动驱动叶片转动,驱动叶片带动回转体转动,回转体转动时带动泥沙转动,同时通过滤沙孔将泥沙混合的水进行清理,方便泥沙在泥沙分离组件的带动下穿过出料口,方便泥沙朝向储沙腔运动,提高分离泥沙的效率;2.泥沙分离组件设置为分离螺旋片,泥沙逐渐朝向储沙腔运动时,泥沙在回转体的转动下逐渐与分离螺旋片贴合,方便泥沙沿倾斜的分离螺旋片朝向出料口运动,提高从河水中分离泥沙的效率;
3.通过在进料口处固定连接挡鱼网,挡鱼网将河水中的鱼类进行阻隔,减少鱼类进入滤沙腔导致受伤的概率,降低鱼类死亡导致影响河水生态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的用于展示回转体与壳体靠近出料口处连接处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的用于展示泥沙分离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的用于展示螺旋板与回转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壳体;11、容纳腔;12、储沙腔;121、出料孔;122、封堵板;13、阻隔环;131、出水孔;2、回转体;21、滤沙腔;22、进料口;23、出料口;24、筛水孔;3、驱动叶片;4、泥沙分离组件;41、分离螺旋片;42、刷毛;5、挡鱼网;51、挡鱼孔;6、螺旋板;7、耐磨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开设有容纳腔(11)和储沙腔(12),所述容纳腔(11)与所述储沙腔(12)间隔设置;回转体(2),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且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回转体(2)内开设有滤沙腔(21),所述回转体(2)的端部开设有进料口(22)和出料口(23),所述进料口(22)、所述出料口(23)均与所述滤沙腔(21)连通,所述回转体(2)的外周壁还开设有用于筛除泥沙中水分的筛水孔(24),所述出料口(23)与所述储沙腔(12)连通设置;驱动叶片(3),固定连接于所述回转体(2)伸出所述壳体(1)的一端,且所述驱动叶片(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驱动叶片(3)分布于所述回转体(2)的周侧;泥沙分离组件(4),位于靠近所述出料孔(121)的一侧,且用于清理所述滤沙腔(21)中留存的泥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分离组件(4)包括分离螺旋片(41),所述分离螺旋片(41)伸入至所述滤沙腔(21)内腔,所述分离螺旋片(4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分离螺旋片(41)贯穿所述出料孔(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环保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沙腔(21)内壁朝向靠近所述出料口(23)的侧壁逐渐收口设置,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涛何卫东李浩澄李诗怡汪晓悦汪文军刘玉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立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