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48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屋面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从屋面结构要求、金属导热原理、冷凝水产生的根本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在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采用注塑工艺将金属和非金属构件合为一体,做为屋面的结构性材料,既能通过金属提供抗拉抗压等强度,又可以通过非金属产生室内外的断桥,在建筑屋面工程施工中替代次檩条,能够从根本上阻断屋面冷桥的产生,彻底解决钢结构建筑屋面产生冷桥导致的冷凝水问题,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具有很高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结构简单,钢与钢通过非金属连接,形成断桥结构,安全可靠、强度高、防火性能好、保温性能优越、一体化注塑成本低,施工简便易行。施工简便易行。施工简便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屋面配件
,涉及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断桥隔热功效,能够彻底解决钢结构屋面的冷凝结露问题。

技术介绍

[0002]基于节省造价、缩短工期和实现大跨度的目的,现代工业厂房屋面越来越多的使用钢结构。对于纺织、造纸等生产厂房的屋面,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冬天,当湿空气接触到低温物体(特别是金属)时,会发生结露现象,产生冷凝水。厂房屋面结露会对员工安全产生威胁,对产成品、设备、设施和生产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得屋面梁柱、檩条、固定件产生锈蚀,降低建筑寿命,甚至会造成建筑节能失效,生产能耗加大,生产成本增加。基于此,需要迫切解决屋面结露问题,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0003]结露有两个必要条件: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建筑规范规定的钢结构建筑金属屋面的做法是:在屋面两层彩钢板中间使用全金属次檩条(主檩条在底层彩钢板下面),将支架固定到次檩条上,外层(上层)彩钢板由支架固定。这种做法广泛应用在钢结构屋面,如果厂房对温湿度没有要求,不会出现冷凝水问题,如果厂房对温湿度有较高要求,例如纺织、造纸等行业的厂房,则会由于室内外温差产生冷凝水问题。因为保温层在钢檩条处被压遍,几乎没有保温效果,而钢檩条由于温度过低会产生冷凝水。
[0004]现有技术中解决结露问题的方案是使用挤塑板做为次檩条,通过钢板固定挤塑板,将支架固定到此钢板上。这是基于挤塑板具有良好保温性能,这种方案能够起到隔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小规模、要求不高的厂房屋面结露问题。但是,挤塑板条的强度跟钢檩条相比差距很大,防火性能也差,做为屋面结构的支撑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在施工中容易出现断裂翘曲等现象,而且施工时需要三种材料:挤塑板条、固定挤塑板的钢板和螺钉配合,施工相对复杂,在现代化大型工业厂房无法大面积使用,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诸多文献公开的防冷热桥固定支座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的技术效果和节能性能不是很理想,例如,中国专利201410355052.0公开的一种断热节能的金属屋面板支座,包括金属支座,所述金属支座下方置有金属基座,所述金属支座与所述金属基座相对的两侧面分别置有口狭里宽丁字形企口嵌入槽,其间由上下两端大中间细工字形长隔热条榫卯嵌入紧固连接,所述金属基座两侧置有紧固螺孔、中间向上拱起呈拱门弧形结构,所述金属支座的两侧下端面分别置有口狭里宽丁字形第一企口嵌入槽和第二企口嵌入槽,所述第一企口嵌入槽和第二企口嵌入槽对称设置,所述金属基座上侧面相应位置置有口狭里宽丁字形第三企口嵌入槽和第四企口嵌入槽,二所述工字形长隔热条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企口嵌入槽和第二企口嵌入槽榫卯嵌入紧固连接,下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三企口嵌入槽和第四企口嵌入槽榫卯嵌入紧固连接,所述工字形长隔热条材质为聚酰胺工程塑料。
[0005]因此,在充分考虑建筑屋面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研发设计一种将金属构件更换为金属和非金属结合的一体式构件,既有金属的强度,又有非金属的断桥隔热性能,切断
热量传递,使室内湿空气接触面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以有效杜绝冷凝结露现象的发生,减少建筑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应用于钢结构屋面,以解决纺织、造纸等高温高湿生产环境下的工业厂房屋面的结露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的长度为50

120mm,宽度为50

80mm,高度为40

100mm,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性生产成形,其主体结构包括树脂材质的安装座及与其连接成一体式结构的钢制上嵌件和下嵌件。
[0008]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安装座的材质为树脂,包括聚酰胺、改性聚酰胺、聚酰亚胺、芳纶纤维等,含玻纤或碳纤维材料的树脂,玻纤或碳纤维含量从5%~50%,与上嵌件和下嵌件贴附部位的厚度为1.5mm~2.5mm(内外厚度相同),不与上嵌件和下嵌件贴附部位的厚度为2.0mm~3.5mm,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0009]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上嵌件和下嵌件均通过冲压形成,厚度均为1.2~2.5mm;上嵌件的两个侧表面和下嵌件的上部均通过冲压形成若干个等间距式排布的相同结构的通孔,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和矩形,以便与安装座连接,增强整体性;上嵌件的上表面光滑无孔洞,用以在后续施工中固定支架,两个对称角分别留有大小为6mm*6mm的注塑定位标志;下嵌件的下部具有支撑和连接作用,用于将彩钢板固定到檩条上,边角部倒角处理。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从屋面结构要求、金属导热原理、冷凝水产生的根本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在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采用注塑工艺将金属和非金属构件合为一体,做为屋面的结构性材料,既能通过金属提供抗拉抗压等强度,又可以通过非金属产生室内外的断桥,在建筑屋面工程施工中替代次檩条(衬檩条),能够从根本上阻断屋面冷桥的产生,彻底解决钢结构建筑屋面产生冷桥导致的冷凝水问题,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具有很高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结构简单,钢与钢通过非金属连接,形成断桥结构,安全可靠、强度高、防火性能好、保温性能优越、一体化注塑成本低,施工简便易行,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3D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上)和轻钢龙骨支座(下)的热图像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涉及的下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涉及的下嵌件的结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座1、上嵌件2和下嵌件3;U型结构的安装座1的顶部与倒U型结构的上嵌件2连接,底部分别与L型结构的下嵌件3连接,形成兄字型的整体式结构。
[0023]本实施例涉及的安装座1的长度为100mm,高度为53mm,材质为聚酰胺与玻纤按照1:0.3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的含玻纤材料的混合树脂,玻纤为短纤,表面经过处理,与钢的粘接力更强;上嵌件2和下嵌件3的材质为镀锌钢板,上嵌件2的长度为100mm,宽度为60mm,悬臂端的高度为11.5mm,下嵌件3的长度为100mm,上端的高度为28.5mm,嵌入安装座1部分的高度为11.5mm,下端的宽度为25mm,上嵌件2的两个悬臂端和下嵌件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主体结构包括安装座及与其连接成一体式结构的钢制上嵌件和下嵌件,其特征在于,安装座的材质为树脂,上嵌件和下嵌件的材质为钢,安装座、上嵌件和下嵌件构成兄字型的整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安装座为U型结构,上嵌件为倒U型结构,下嵌件为L型结构;上嵌件的两个侧表面和下嵌件的上部均通过冲压形成若干个等间距式排布的相同结构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安装座的数量为2,互相平行设置,顶部通过倒U型结构的上嵌件连接,底部通过几字型结构的下嵌件连接;上嵌件的两个悬臂端和下嵌件的竖直段顶部均通过冲压形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无毛刺的通孔,下嵌件的阳角棱上等间距式开设有若干个小通孔,小通孔位于通孔之间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其特征在于,上嵌件的顶面和下嵌件的下端等间距式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包括圆形和长条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冷热传递节能式断桥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安装板与上嵌件和下嵌件形成的空间的两端由封闭板封闭,封闭板的材质与安装座的材质相同。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庆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艾普利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