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雨倩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34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包括蓄液装置和安装在蓄液装置上端的机体;机体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电机、抽液装置和气流产生装置,机壳上端设有吹泡头和人体感应装置,吹泡头上设有出液口和刮膜组件,抽液装置包括抽液管、挤压辊和齿轮组,抽液管一端伸入蓄液装置内、另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齿轮组与电机一端连接,挤压辊设置在齿轮组上且与抽液管的外壁表面间隙式挤压配合,气流产生装置包括鼓风轮和风道,鼓风轮与电机另一端连接,风道用于将鼓风轮产生的空气流导向吹泡头。使用时,将手放至吹泡头的出泡泡口,即可自动吹出泡泡状洗手液,便于洗手消毒,趣味性强,能吸引小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从而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从而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个护清洁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种疾病的爆发和传播,人们需要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安全卫生,勤洗手消毒是一种讲究卫生的良好方式,既能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性,也能保证个人健康卫生的安全。
[0003]目前,市场上的洗手液用机器大多停留在手按出液或感应出液的方式,趣味性差,这对于本就不爱洗手的小孩子们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趣味性强且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使用方便的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包括蓄液装置和安装在蓄液装置上端的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机、抽液装置和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机壳上端设有吹泡头和人体感应装置,所述吹泡头上设有出液口和刮膜组件,所述抽液装置包括抽液管、挤压辊和齿轮组,所述抽液管一端伸入蓄液装置内、另一端与出液口相连,所述齿轮组与电机一端连接,所述挤压辊设置在齿轮组上且与抽液管的外壁表面间隙式挤压配合,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鼓风轮和风道,所述鼓风轮与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风道用于将鼓风轮产生的空气流导向吹泡头,所述吹泡头上还设有回液口,所述回液口经回液管与蓄液装置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吹泡头包括接液座和罩盖在接液座前端的头壳,所述出液口和回液口均设置在接液座上,所述头壳与接液座之间形成有与出液口、回液口及风道连通的泡泡产生腔室,所述头壳的前端壁上开设有与泡泡产生腔室连通的出泡泡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端一侧设有朝斜上方开口的开口部,所述头壳的前端自该开口部露出,所述出泡泡口以与开口部相同的倾角朝机壳斜上方设置,所述头壳的外周面与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封装有与开口部倾角相同的透光盖板,所述人体感应装置设于机壳内上端且以正面面向该透光盖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刮膜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接液座上且一端伸入泡泡产生腔室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伸入端的刮杆和设置在转轴另一端的传动齿轮,所述刮杆与出液口的出口所在端面接触配合,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组传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与电机一端连接的蜗杆、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同轴设置的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和与第二大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所述挤压辊具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二大齿轮的其中一个端面两侧,所述传动齿轮垂直于第三小齿轮且与之啮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抽液装置和气流产生装置均集成设置在一由两个半壳体对接组成的容腔内,该容腔的上端一侧具有面向所述开口部敞口的安装口部,所述接液座及头壳的尾端均嵌装在该安装口部,所述抽液管的部分管段穿入该容腔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感应装置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位于吹泡头的正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还设有开关按钮,所述机壳内还设有锂电池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开关按钮、锂电池、电机及人体感应装置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蓄液装置包括罐体和与罐体上端口部螺接的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分别供抽液管和回液管伸入罐体的穿孔,所述罐盖的上端周沿形成有接合台阶部,所述机壳的下端开口且通过该下端开口套装于该接合台阶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回液管设置在机壳内,所述回液管的一端与回液口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蓄液装置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首先,本技术的机壳上端设有吹泡头和人体感应装置,将手放至吹泡头的出泡泡口时,即可自动吹出泡泡状洗手液,便于洗手消毒,趣味性强,能吸引人们小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0018]其次,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具体来说:一方面,出泡泡口和人体感应装置均朝向机壳的斜上方设置,便于人体伸手取用该泡泡状洗手液;另一方面,人体感应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来实现,使得只有当人体手部伸至出泡泡口时,机器才会吹出泡泡,从而可以避免其它物体靠近出泡泡口时的误操作;再一方面,电机、抽液装置和气流产生装置均集成设置在一由两个半壳体对接组成的容腔内,且吹泡头的尾部嵌装在该容腔上端形成的安装口部,从而使得机体内部结构紧凑,便于生产和组装,也便于机器的小巧化设计;还有,吹泡头上设置的回液口,能将多余洗手液经回液管回流到蓄液装置内,从而减少洗手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的总装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的机壳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的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的另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吹泡头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包括蓄液装置1和安装在蓄液装置1上端的机体2。机体2包括机壳21,机壳21内设有电机22、抽液装置23和气流产生装置24,机壳21上端设有吹泡头25和位于吹泡头25附近的人体感应装置26,吹泡头25上设有出液口251和刮膜组件27,抽液装置23包括抽液管231、挤压辊232和齿轮组233,抽液管231一端伸入蓄液装置1内、另一端与出液口251相连,齿轮组233与电机22一端连接,挤
压辊232设置在齿轮组233上且与抽液管231的外壁表面间隙式挤压配合,气流产生装置24包括鼓风轮241和风道242,鼓风轮241与电机22另一端连接,风道242用于将鼓风轮241产生的空气流导向吹泡头25。
[0026]吹泡头25上还设有回液口252,回液口252经回液管28与蓄液装置1连通。并且,具体的,回液管28设置在机壳21内,回液管28的一端与回液口252相连,另一端伸入蓄液装置1内。而且,由于回液口252连通机壳21外部,所以回液口252还起到蓄液装置1之排气口的作用,以释放蓄液装置1内部压力,使抽液装置23抽液时更加顺畅。
[0027]吹泡头25包括接液座25a和罩盖在接液座25a前端的头壳25b,出液口251和回液口252均设置在接液座25a上,头壳25b与接液座25a之间形成有与出液口251、回液口252及风道242连通的泡泡产生腔室25c,头壳25b的前端壁上开设有与泡泡产生腔室25c连通的出泡泡口25b1。
[0028]机壳21上端一侧设有朝斜上方开口的开口部211,头壳25b的前端自该开口部211露出,出泡泡口25b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包括蓄液装置和安装在蓄液装置上端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电机、抽液装置和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机壳上端设有吹泡头和人体感应装置,所述吹泡头上设有出液口和刮膜组件,所述抽液装置包括抽液管、挤压辊和齿轮组,所述抽液管一端伸入蓄液装置内、另一端与出液口相连,所述齿轮组与电机一端连接,所述挤压辊设置在齿轮组上且与抽液管的外壁表面间隙式挤压配合,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鼓风轮和风道,所述鼓风轮与电机另一端连接,所述风道用于将鼓风轮产生的空气流导向吹泡头,所述吹泡头上还设有回液口,所述回液口经回液管与蓄液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泡头包括接液座和罩盖在接液座前端的头壳,所述出液口和回液口均设置在接液座上,所述头壳与接液座之间形成有与出液口、回液口及风道连通的泡泡产生腔室,所述头壳的前端壁上开设有与泡泡产生腔室连通的出泡泡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端一侧设有朝斜上方开口的开口部,所述头壳的前端自该开口部露出,所述出泡泡口以与开口部相同的倾角朝机壳斜上方设置,所述头壳的外周面与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封装有与开口部倾角相同的透光盖板,所述人体感应装置设于机壳内上端且以正面面向该透光盖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出洗手液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膜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接液座上且一端伸入泡泡产生腔室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伸入端的刮杆和设置在转轴另一端的传动齿轮,所述刮杆与出液口的出口所在端面接触配合,所述传动齿轮与齿轮组传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雨倩李京
申请(专利权)人:卢雨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