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61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调系统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化霜时切断室内流路,停止向室内供暖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机组、末端换热器、储能装置、末端流路和控制组件,机组和末端换热器间形成第一循环流路,末端流路与末端换热器间形成末端循环流路,机组和储能装置间形成第二循环流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供热系统,储能装置向机组提供热量进行化霜时,通过末端循环流路向末端换热器提供热量,从而可降低化霜过程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有利于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提高室内舒适性。提高室内舒适性。提高室内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双碳”背景和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建筑空调系统能耗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对能源的有效利用转移到可再生能源上。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和安装方便等优势,市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空气源热泵系统主要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和末端换热器,申请人发现,现有空气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运行中,遇到湿冷天气时存在结霜的问题,导致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下降30%

50%不等,影响空气源热泵系统换热效果;(2)当室外温度升高或室内热量需求降低时,系统中存在多余热量,导致不能充分利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能力,空气源热泵机组频繁启停,造成能量浪费。
[0003]针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化霜方式为:空气源热泵系统停止向室内供暖,并且从室内取热供给空气源热泵机组,从而为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化霜。但是,从室内取暖供给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化霜方式,将导致室内温度下降,给室内带来较大的温度波动,严重影响室内的舒适性。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蓄热化霜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为制冷剂回路,回路上设有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以及换向阀,室内换热器置于房间内,通过制冷剂流路的切换以及运行模式的切换,实现系统蓄热以及机组化霜的过程。该空调系统在制热时蓄热,存在室内换热不足而导致室内温度偏低的现象;同时该系统在化霜时切断室内流路,存在停止向室内供暖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的可能性,影响室内的舒适性。
[0005]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室内舒适性的前提下对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化霜处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化霜时切断室内流路,停止向室内供暖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供热系统,包括机组、末端换热器、储能装置和末端流路,其中,所述机组和所述末端换热器之间设置第一供水管路和第一回水管路,并使所述机组和所述末端换热器间形成第一循环流路;所述末端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之间,并使所述末端流路与所述末端换热器间形成末端循环流路;所述储能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连接,并使所述机组和所述储能装置间形成第二循环流路。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热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
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末端流路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并使所述第一循环流路、所述末端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连通或断开。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末端流路包括末端管路、第一控制阀和第一循环水泵,其中,所述末端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串联设置于所述末端管路上。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末端换热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末端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时,所述末端换热器并联设置。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二供水管路和第二回水管路,所述第二供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能装置的进口和所述第一供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储能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连接。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上,且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和所述末端循环流路外;所述第三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上,且所述第三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和所述末端循环流路外;所述第四控制阀设置于第二供水管路上。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供热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中,并且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回水管路上。
[0016]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供热系统的运行模式;基于供热系统的运行模式,控制末端流路和控制组件的开启状态,并使第一循环流路、末端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连通或断开。
[00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热系统包括供热模式和化霜模式,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运行供热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控制末端流路和控制组件的开启状态,并使第一循环流路、末端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连通或断开;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化霜模式时,还包括如下步骤:基于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和机组的化霜过程是否完成,控制末端流路和控制组件的开启状态,并使第一循环流路、末端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连通或断开。
[001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热系统运行供热模式,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满足:T1>T+ΔT1,且维持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当第四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循环流路连通,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满足:T1<T-ΔT1,且维持第二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其中,T1为第一循环流路中的实时回水温度,T为第一循环流路中的预设回水温度,ΔT1为第一循环流路中回水温度的波动值。
[001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化霜模式,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
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满足:T2<T

-ΔT2,且维持第三预设时长,同时机组化霜完成时,控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满足:T2<T

-ΔT2,且维持第四预设时长,同时机组化霜未完成时,控制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其中,T2为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实时回水温度,T

为第二循环流路中的预设回水温度,ΔT2为第二循环流路中回水温度的波动值。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供热系统,包括机组、末端换热器、储能装置和末端流路,机组和末端换热器间形成第一循环流路,末端流路与末端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1)、末端换热器(2)、储能装置(3)和末端流路,其中,所述机组(1)和所述末端换热器(2)之间设置第一供水管路(4)和第一回水管路(5),并使所述机组(1)和所述末端换热器(2)间形成第一循环流路;所述末端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4)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5)之间,并使所述末端流路与所述末端换热器(2)间形成末端循环流路;所述储能装置(3)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4)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5)连接,并使所述机组(1)和所述储能装置(3)间形成第二循环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上,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末端流路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并使所述第一循环流路、所述末端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连通或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流路包括末端管路、第一控制阀(6)和第一循环水泵(7),其中,所述末端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4)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5)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6)和所述第一循环水泵(7)串联设置于所述末端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换热器(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所述末端换热器(2)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时,所述末端换热器(2)并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供水管路(8)和第二回水管路(9),所述第二供水管路(8)的两端分别与储能装置(3)的进口和所述第一供水管路(4)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路(9)的两端分别与储能装置(3)的出口和所述第一回水管路(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控制阀(10)、第三控制阀(11)和第四控制阀(12),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水管路(4)上,且所述第二控制阀(10)位于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和所述末端循环流路外;所述第三控制阀(11)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5)上,且所述第三控制阀(11)位于所述第二循环流路和所述末端循环流路外;所述第四控制阀(12)设置于第二供水管路(8)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流路和所述第二循环流路中,并且所述温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循环流路和第二循环流路中的回水温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3)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黎小梅龚金枝冯金玲叶长鲙徐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