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95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包括驱动底盘、输种装置和排种装置,所述输种装置和排种装置安装在驱动底盘的上方;所述输种装置位于排种装置的上方,所述输种装置包括种箱、输送带和限位挡板组件,其中种箱位于输送带的进料端,限位挡板组件位于输送带的出料端,在种箱的下沿与输送带的进料端之间形成有进种口,在限位挡板组件与输送带的出料端之间形成与排种装置衔接的下种间隙;所述排种装置包括转盘、转盘挡板和传送带,本装置可以取代马铃薯微型薯人工播种和半机械化播种作业,解决了马铃薯播种存在的漏播问题,提高了播种效率并节省了人力。效率并节省了人力。效率并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播种
,具体涉及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经过练苗、移栽和保护地区隔离后,种植的一种微型马铃薯。同常见的马铃薯相比,微型马铃薯的形状更加整齐、个头大小较均匀,且在经过脱毒处理后,品种质量更优、制作成的商品性状更好。从实用性看,马铃薯微型原种不仅具有更高的种用价值,还带有大种薯的特点,可以直接在田间进行播种,出苗率远高于普通切块马铃薯 。现阶段,我国的马铃薯播种机多以薯块播种为主,而微型薯比较小且是整薯种植,因此国内绝大部分播种机不适合微型薯的种植。在国内,微型种薯播种机不多,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播种时仍存在人工取种半自动化种植,且很多地区还采用人工种植,难以保证株距一致、播深统一的农艺要求,耗费大量人力, 作业效率不高,远不能达到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本装置结构合理,可以取代马铃薯微型薯人工播种和半机械化播种作业,解决了马铃薯播种存在的漏播问题,提高了播种效率并节省了人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包括驱动底盘、输种装置和排种装置,所述输种装置和排种装置安装在驱动底盘的上方;所述输种装置位于排种装置的上方,所述输种装置包括种箱、输送带和限位挡板组件,其中种箱位于输送带的进料端,限位挡板组件位于输送带的出料端,在种箱的下沿与输送带的进料端之间形成有进种口,在限位挡板组件与输送带的出料端之间形成与排种装置衔接的下种间隙;所述排种装置包括转盘、转盘挡板和传送带,所述转盘整体呈锥形结构,所述转盘挡板围绕在转盘周缘设置,在转盘的周缘分布有一圈排种槽,在转盘挡板上形成有排种口,所述排种口与传送带的进料端衔接,在传送带的输送面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传送凹槽,所述传送凹槽与排种槽相衔接,用于将排种槽的种薯分别对应落入传送带上的传送凹槽中。
[000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盘的排种槽处的线速度,与所述传送带的线速度保持一致,可使排种槽中的种薯在出口处正好落入与之匹配的传送凹槽中。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种装置还包括刷种机构,所述刷种机构设置在所述进种口处,用于种箱内的种薯向输送带上均匀进料。
[0007]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开沟装置,所述开沟装置位于驱动底盘的第一端,所述开沟装置包括铲体、立柱和丝杠调节机构Ⅰ,所述铲体固定在立柱上,所述丝杠调节机构Ⅰ包括安装基座、高度调节电机、高度调节丝杠和丝杠滑块,其中所述高度调节电机位于安装基座上,所述立柱与丝杠滑块固定连接,高度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高度调节丝杠的动力输入端
固定连接,高度调节丝杠的转动可带动丝杠滑块上下移动,来实现铲体的高度调节。
[0008]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旋耕装置,所述旋耕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驱动底盘内侧的两个旋耕刀片,两个所述旋耕刀片相对设置,且所述旋耕刀片通过旋耕电机实现驱动转动。
[0009]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覆土装置,所述覆土装置设置在驱动底盘的第二端,所述覆土装置包括丝杠调节机构Ⅱ、覆土铲和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与丝杠调节机构Ⅱ的丝杠滑块固定连接,所述覆土铲固定在安装基板的外侧,所述覆土铲的位置与旋耕刀片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覆土铲可相对安装基板实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调节。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种装置还包括疏种机构,所述疏种机构设置在所述转盘挡板上,疏种机构包括疏种电机和疏种刷,所述疏种刷由转盘挡板上向内伸出,并位于所述排种槽运行轨迹的上方。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排种装置还包括挡种机构,所述挡种机构设置在所述排种口处,其包括弧形挡板和位于弧形挡板两侧的连接板,弧形挡板通过两侧的连接板与转盘挡板内壁连接。
[00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漏播补种装置,所述漏播补种机构包括设置在排种口处的漏播检测传感器和位于传送带出料端处的补种机构,所述漏播检测传感器,用于获取排种口处的种薯漏播数量,并向控制器发送获取种薯漏播数量的漏播信号,所述补种机构包括补种箱、补种电机、补种转盘和驱动链条,所述补种转盘安装在补种箱内,所述补种电机安装在补种箱上,补种电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获取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驱动链条带动补种转盘转动,从而实现漏播种薯的补种。
[0013]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播种质量监测装置,所述播种质量监测装置包括摄像装置和计数装置,摄像装置用于获取种薯播种的画面,所述计数装置用于获取种薯的播种数量,所述摄像装置和计数装置均与工控机信号连接,用于将所获取的信息在工控机上进行显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一、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解决了马铃薯微型薯播种过程中的漏播或重播问题,可以对微型薯排序后进行精确排种,从而实现精确播种的效果,同时提高播种效率。将无序的微型薯倒入理种锥盘中,通过锥形转盘和疏种装置的共同作用,将无序的微型薯有序的输送到排种槽,排种槽中的微型种到达排种口后,落入与排种槽同步配合运动传动皮带凹槽中,传送带将微型薯传送到传送带末端后落下,完成排种。传送带与锥形转盘具有相同的线速度,以实现精准排种。
[0015]其二、本方案,采用电机驱动的开沟器,通过丝杠装置来控制开沟器的升降,从而达到调节开沟深度的目的,同时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在不工作时,可以将开沟器升起,使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在不播种时,也可以正常行走。采用电机驱动的覆土装置,通过丝杠装置来控制覆土装置的升降,从而达到调节起垄高度的目的,覆土铲竖直调节装置可以微调覆土铲的高度,从而更加准确。覆土铲水平调节装置可以调节两个覆土铲的间距,从而控制起垄的宽度。旋耕装置的旋耕刀片可以进行拆装更换,通过驱动电机可以控制刀片的转速,将土打碎到合适的程度,为后续起垄做准备。
[0016]其三、本方案,考虑到种薯的漏播问题,在排种口设置有漏播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排种过程中的漏播情况,在排种输送带尽头设有补种装置,用于补偿传动皮带凹槽存在
漏播问题。根据漏播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种薯漏播信号,通过补种装置中的补种电机的转动控制补种转盘进行转动,从而控制补种箱下方开口处的种薯进行补种,以达到更佳的作业效果。
[0017]其四、本方案,在排种输送带的尽头设有补种质量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马铃薯的作业质量,通过对种薯的排种、补种后,实现最终的播种调整,摄像装置和计数装置均与工控机信号连接,根据所获取到的最终种薯播种画面和播种数量、密度,用于将所获取的信息在工控机上进行显示,从而判断出种薯播种的质量,并根据种薯播种的数量和密度,同步控制锥形转盘和传送带的转速提高或降低,以增加或降低种薯的排种速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底盘、输种装置和排种装置,所述输种装置和排种装置安装在驱动底盘上;所述输种装置位于排种装置的上方,所述输种装置包括种箱、输送带和限位挡板组件,其中种箱位于输送带的进料端,限位挡板组件位于输送带的出料端,在种箱的下沿与输送带的进料端之间形成有进种口,在限位挡板组件与输送带的出料端之间形成与排种装置衔接的下种间隙;所述排种装置包括转盘、转盘挡板和传送带,所述转盘呈锥形面结构,转盘挡板围绕在转盘周缘设置,转盘相对转盘挡板可转动式设置,在转盘的周缘分布有一圈排种槽,在转盘挡板上形成有排种口,所述排种口与传送带的进料端衔接,在传送带的输送面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相互独立的传送凹槽,所述传送凹槽与运动至排种口处的排种槽相衔接,用于将排种口的种薯分别对应落入传送带上的传送凹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排种槽处的线速度,与所述传送带的线速度一致,可使排种槽中的种薯在排种口处正好落入与之匹配的传送凹槽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种装置还包括刷种机构,所述刷种机构设置在所述进种口处,用于种箱内的种薯向输送带上均匀进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沟装置,所述开沟装置位于驱动底盘的第一端,所述开沟装置包括铲体、立柱和丝杠调节机构Ⅰ,所述铲体固定在立柱上,所述丝杠调节机构Ⅰ包括安装基座、高度调节电机、高度调节丝杠和丝杠滑块,其中所述高度调节电机位于安装基座上,所述立柱与丝杠滑块固定连接,高度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高度调节丝杠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通过高度调节丝杠的转动可带动丝杠滑块上下移动,来实现铲体的高度调节。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走式马铃薯微型薯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耕装置,所述旋耕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驱动底盘内侧的旋耕刀片,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兆美马腾飞金鑫姬江涛金姗姗方宇于佰川姚雨琼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