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88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接线电芯、外壳以及外部接线柱;所述底座呈矩形,其中心开设圆孔,所述圆孔的圆周边缘向上开设环形包边,所述环形包边内设置所述接线电芯,所述接线电芯包括圆形固定座,所述圆形固定座从中心向外圆周边缘依次设置地线接线柱、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中性线接线柱,所述环形包边外围包裹着所述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部接线柱,所述外部接线柱包括接线柱固定块,所述接线柱固定块上从左到右依次贯穿地线引线柱、L1引线柱、L2引接线柱、L3引线柱以及中性线引线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360度转动,灵活接线,避免走线与机械结构缠绕干涉,确保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辅助接线配件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机辅助接线盒,大多数采用的是外壳内置接线端子的结构,然后通过螺钉将电机接线盒与电机本体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导致外部的接线与电机内部的绕组之间,一旦接好线,外部引出线就固定在一个方向上,在有些机械设备的电气设计中,由于事先没有考虑电机外部接线引出线的方向问题,有可能导致电机安装后,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导致电机引出线与其他机械结构发生缠绕和干涉,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电机引出线接触的机械结构,可能由于机械摩擦或者发热源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线皮老化,从而引发一些的安全问题;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通过设计360度转动的接线结构,可以实现电机的外部接线朝向任意方向,有效减少在电机安装后,其外部接线与某些机械结构之间的干涉和缠绕,提高电机接线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减少由于外部接线方向固定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接线电芯、外壳以及外部接线柱;所述底座呈矩形,其中心开设圆孔,所述圆孔的圆周边缘向上开设环形包边,所述环形包边内设置所述接线电芯,所述接线电芯包括圆形固定座,所述圆形固定座从中心向外圆周边缘依次设置地线接线柱、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中性线接线柱,所述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中性线接线柱围绕圆周进行阵列设置,所述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中性线接线柱的高度依次递减4cm,所述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中性线接线柱的顶部依次设置L1导电滑环、L2导电滑环、L3导电滑环、中性线导电滑环,所述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中性线接线柱的底端开设L1下部接线柱、L2下部接线柱、L3下部接线柱、中性线下部接线柱,所述环形包边外围包裹着所述外壳,所述外壳下端边缘向外设置外沿,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部接线柱,所述外部接线柱包括接线柱固定块,所述接线柱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外壳顶部内侧壁,所述接线柱固定块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贯穿地线引线柱、L1引线柱、L2引接线柱、L3引线柱以及中性线引线柱,所述地线引线柱、L1引线柱、L2引线柱、L3引线柱以及中性线引线柱的顶部穿过所述外壳顶部上侧壁,其外围设置有接线保护盒;通过采用阶梯式的导电滑环的设计,与外部接线柱之间形成360度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以实现外部接线柱与内部的接线电芯以及外部的底座之间360任意方向的旋转,保证在进行外部接线时的灵活,同时,内部的接线电芯采用阶梯式的的设计,可以保证各个导电滑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一定的间距落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机各个绕组接线之间的空气隔离,保证安全,另外,整个设计采用三相电的接线设计,兼容两相电机的接线需求,保证整个接线盒的通用性。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还包括外壳固定环,所述外壳固定环下部内环边缘开设让位槽,所述外壳固定环上部圆周边缘均匀开设固定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固定环套在所述外沿外围,并与所述外沿转动连接;这样设计,可以对外壳和底座之间的连接进一步进行加强,防止出现大力牵拉外部接线,使得外壳与底座脱离的风险。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四个角分别开设固定安装孔;通过底座的四个角分别开设固定安装孔,实现整个接线盒与电机本体的快速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形固定座采用绝缘材料;圆形固定座采用绝缘材料,可以避免接线电芯的各个接线柱之间发生短路。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线接线柱中心开设通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线引线柱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地线接线柱转动连接;这样设计地线引线柱,既通过地线引线柱内穿过的地线引线柱,对整个外壳、外部接线柱与底座、接线电芯之间形成转动连接的结构,同时,又能实现接地保护的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1导电滑环、L2导电滑环、L3导电滑环、中性线导电滑环上部圆周中间分别开设半圆槽;通过设计半圆槽,可以保证L1引线柱、L2引线柱、L3引线柱以及中性线引线柱的底部与L1导电滑环、L2导电滑环、L3导电滑环、中性线导电滑环的上部圆周形成稳定滑动轨道,确保在转动的过程中,导电的可靠性。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1导电滑环、L2导电滑环、L3导电滑环、中性线导电滑环上部圆周中间分别的开设半圆槽分别与所述L1引线柱、L2引线柱、L3引线柱以及中性线引线柱的底部滑动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阶梯式的导电滑环的设计,与外部接线柱之间形成360度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以实现外部接线柱与内部的接线电芯以及外部的底座之间360任意方向的旋转,保证在进行外部接线时的灵活,同时,内部的接线电芯采用阶梯式的的设计,可以保证各个导电滑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一定的间距落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机各个绕组接线之间的空气隔离,保证安全,另外,整个设计采用三相电的接线设计,兼容两相电机的接线需求,保证整个接线盒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剖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接线电芯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外部接线柱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接线电芯示意图。
[0020]图中:1

底座,2

接线电芯,3

外壳,4

外部接线柱,11

圆孔,12

环形包边,13

外壳固定环,131

让位槽,132

固定孔,14

固定安装孔,21

圆形固定座,22

地线接线柱,221

通孔,23

L1接线柱,231

L1导电滑环,232

L1下部接线柱,24

L2接线柱,241

L2导电滑环,242

L2下部接线柱,25

L3接线柱,251

L3导电滑环,252

L3下部接线柱,26

中性线接线柱,261

中性线导电滑环,262

中性线下部接线柱,31

外沿,41

接线柱固定块,42

地线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上的辅助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接线电芯(2)、外壳(3)以及外部接线柱(4);所述底座(1)呈矩形,其中心开设圆孔(11),所述圆孔(11)的圆周边缘向上开设环形包边(12),所述环形包边(12)内设置所述接线电芯(2),所述接线电芯(2)包括圆形固定座(21),所述圆形固定座(21)从中心向外圆周边缘依次设置地线接线柱(22)、L1接线柱(23)、L2接线柱(24)、L3接线柱(25)、中性线接线柱(26),所述L1接线柱(23)、L2接线柱(24)、L3接线柱(25)、中性线接线柱(26)围绕圆周进行阵列设置,所述L1接线柱(23)、L2接线柱(24)、L3接线柱(25)、中性线接线柱(26)的高度依次递减4cm,所述L1接线柱(23)、L2接线柱(24)、L3接线柱(25)、中性线接线柱(26)的顶部依次设置L1导电滑环(231)、L2导电滑环(241)、L3导电滑环(251)、中性线导电滑环(261),所述L1接线柱(23)、L2接线柱(24)、L3接线柱(25)、中性线接线柱(26)的底端开设L1下部接线柱(232)、L2下部接线柱(242)、L3下部接线柱(252)、中性线下部接线柱(262),所述环形包边(12)外围包裹着所述外壳(3),所述外壳(3)下端边缘向外设置外沿(31),所述外壳(3)上设置有外部接线柱(4),所述外部接线柱(4)包括接线柱固定块(41),所述接线柱固定块(41)安装在所述外壳(3)顶部内侧壁,所述接线柱固定块(41)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贯穿地线引线柱(42)、L1引线柱(43)、L2引接线柱(44)、L3引线柱(45)以及中性线引线柱(46),所述地线引线柱(42)、L1引线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刚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华康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