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66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4
本公开具体公开了一种进风组件和空调器,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壳体和内循环部件,壳体上设有内循环进气口和新风进气口,内循环进气口构成室内空气循环通道,新风进气口构成室外气流进入室内的通道,内循环部件包括内循环开关门,内循环开关门与壳体相连,内循环开关门相对于壳体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可转动以开启和关闭内循环进气口,内循环开关门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室内空气循环通道。本公开的进风组件,可以在新风开启且内循环关闭时,改善室内空气,还可以减小新风的噪声。还可以减小新风的噪声。还可以减小新风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风组件及空调器


[0001]本公开涉及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进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带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通过风管从室外吸风进入内部,通过将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过滤掉,最后通过空调内部的风管进入室内,使得新风功能得以实现,同时部分空调还有内循环风门,实现室内空气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是基于公开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的新风空调,通过风门叶片打开或者闭合方式调节内循环模式,在启动外循环时新风门打开时,内循环风门闭合,导致室内空气循环就比较差,且空调噪声较大。
[0005]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进风组件,可以在新风开启且内循环关闭时,改善室内空气,还可以减小新风的噪声。
[0006]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0007]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内循环进气口和新风进气口,所述内循环进气口构成室内空气循环通道,所述新风进气口构成室外气流进入室内的通道;内循环部件,所述内循环部件包括内循环开关门,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可转动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内循环进气口,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室内空气循环通道。
[0008]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可以在新风开启且内循环关闭时,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还可以减小新风的噪声。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上间隔布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T,且5mm≤T≤9m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且2mm≤D≤6mm。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宽度方向,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为S2,且0.7≤S2/S1≤0.9。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循环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循环进气口在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内循环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循环部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相连,且多个所述内循环部件与多个所述内循环进气口一一对应相连。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风门,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所述风门设在所述新风进气口内以控制所述新风进气口的开启和关闭,在新风模式下,所述风门
开启,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关闭,气流可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新风进气口进入。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进风机,所述进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进风机在气体流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风门的下游,且所述进风机的进气口与所述新风进气口在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过滤网在空气流通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内循环进气口和所述新风进气口的下游。
[0017]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进风组件。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且新风进气口呈开启状态。
[0019]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且新风进气口呈关闭状态。
[0020]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循环开关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壳体1,内循环进气口11,新风进气口12,
[0025]内循环部件2,内循环开关门21,通孔211,
[0026]风门3,进风机4,过滤网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8]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包括壳体1和内循环部件2,壳体1上设有内循环进气口 11和新风进气口12,内循环进气口11构成室内空气循环通道,新风进气口12构成室外气流进入室内的通道,内循环部件2包括内循环开关门21,内循环开关门21与壳体1相连,内循环开关门21相对于壳体1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可转动以开启和关闭内循环进气口11,内循环开关门21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连通室内空气循环通道。
[0029]具体地,如图1所示,内循环开关门21的上端与壳体1相连,内循环开关门21的下端与壳体1相连,内循环开关门21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可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以开启或关闭内循环进气口11,例如,内循环开关门21设有开关门本体、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的下端与开关门本体的上端相连,第二转动部的上端与开关门本体的下端相连,第一转动部的上端与壳体1枢接,第二转动部的下端与壳体1枢接,进而使开关门本体转动以开启或关闭位于左侧的内循环进气口11。
[0030]内循环开关门21上设有通孔211,通孔211的一端连通室内空间,通孔211的另一端连通室内空气循环通道,即室内空气可以通过通孔211进入室内空气循环通道内。
[0031]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通过在内循环开关门21上开设通孔211,以在内循环开关门21关闭且新风进气口12打开的情况下,使室内空气也可进入空调器内,从而在内循环开关门21关闭的情况下也可促进室内空气循环,通过引入室内空气平衡新风管道内的气压,减小新风进风的噪声。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211在内循环开关门21上间隔布置。
[0033]在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通孔211为圆孔,例如,通孔211还可以是矩形或椭圆形。多个通孔211均匀间隔布置,例如多个通孔211呈矩阵排布。通过设置多个通孔211可以提高内循环开关门21的进气量,并且还可以使进气更加均匀,避免气流通过单个通孔211 进入引起进气噪声。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通孔2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T,且5mm≤T≤9mm。
[0035]如图5所示,相邻的两个通孔211之间的间隔距离T可以为5mm、6mm、7mm、8mm、9mm。
[0036]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相邻的两个通孔211之间的间隔距离T,且5mm≤T≤9mm 时,可以保证多个通孔211中每个通孔211的进风量保持均匀,提高空调器的风感。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11的直径为D,且2mm≤D≤6mm。
[0038]例如,通孔211的直径D可以为2mm、3mm、4mm、5mm或6mm。
[0039]本公开实施例的进风组件,通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内循环进气口和新风进气口,所述内循环进气口构成室内空气循环通道,所述新风进气口构成室外气流进入室内的通道;内循环部件,所述内循环部件包括内循环开关门,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可转动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内循环进气口,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室内空气循环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内循环开关门上间隔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隔距离为T,且5mm≤T≤9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且2mm≤D≤6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的长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内循环开关门宽度方向,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为S2,且0.7≤S2/S1≤0.9。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壮黄涛陈永锋刘武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