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63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投影仪,其投射图像的分辨率高、静音性优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投影仪具有:照明单元;图像形成单元;投射光学单元;光路变更元件,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与投射光学单元之间,变更来自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光的光路;连结框架,其连结图像形成单元和投射光学单元;以及吸振部件,其吸收由光路变更元件产生的振动。光路变更元件具有:基座部件;光学部件;以及摆动框架,其支承光学部件,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摆动。连结框架具有支承面。吸振部件具有与光路变更元件的基座部件抵接的吸振面,吸振部件与连结框架的支承面抵接,使光路变更元件支承于连结框架的支承面。光路变更元件支承于连结框架的支承面。光路变更元件支承于连结框架的支承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投影仪。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投影图像的分辨率高于液晶面板等光调制装置所具有的分辨率,以往公知有具有使从光调制装置射出的光的光路移位的结构的投影仪。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其由3个液晶显示元件构成;光学器件,其使影像光的光路移位;以及投射镜头。在该投影仪中,光学器件经由连结部件的固定部固定于壳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54974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1的投影仪中,光学器件的振动容易经由固定部传递到壳体,在光学器件的驱动时有可能产生工作声。因此,期望提供维持较高的投影图像的分辨率并且静音性优异的投影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投影仪具有:照明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其对从所述照明单元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生成图像光;投射光学单元,其投射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射出的所述图像光;光路变更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与所述投射光学单元之间,变更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射出的所述图像光的光路;连结框架,其连结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与所述投射光学单元;以及吸振部件,其吸收由所述光路变更元件产生的振动,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基座部件;光学部件,其供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射出的所述图像光入射;以及摆动框架,其支承所述光学部件,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摆动,所述连结框架具有支承面,所述吸振部件具有与所述光路变更元件的所述基座部件抵接的吸振面,所述吸振部件与所述连结框架的所述支承面抵接,使所述光路变更元件支承于所述连结框架的所述支承面。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略结构图。
[0007]图2是用于说明基于光路移位的高分辨率化的原理的图。
[0008]图3是投影仪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0009]图4是表示将光路变更元件固定于连结框架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0]图5是沿着图4的V

V线的剖视图。
[0011]图6是沿着图4的VI

VI线的剖视图。
[0012]图7是光路变更元件的立体图。
[0013]图8是连结框架的立体图。
[0014]图9是吸振部件的立体图。
[0015]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16]图11是图10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0:投影仪;15:照明单元;16:图像形成单元;17:投射光学单元;31、51:光路变更元件;32、52:连结框架;33、53:吸振部件;35:第一固定部(固定部);37:第一定位部;38:第二定位部;39:第一旋转限制部;40:第二旋转限制部;311:基座部件;312、512:摆动框架;313、513:可动框架;314:光学部件;315、515:第一致动器;316:第二致动器;323a:支承面;324:(连结框架的)壁部;331b、531a:吸振面;332:(吸振部件的)壁部;K1:第一摆动轴;K2:第二摆动轴;LL:图像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第一实施方式][0020]以下,使用图1~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1]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的概略结构图。
[0022]此外,在以下的各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各构成要素,有时根据构成要素而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来表示。
[0023]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根据需要使用XYZ正交坐标系。
[0024]X轴是从上方观察投影仪10时投影从投射光学单元17射出的光的光轴的轴,是沿着前后方向的轴。Z轴是与X轴正交且沿着上下方向的轴。Y轴是与X轴以及Z轴正交且沿着左右方向的轴。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位于投影仪10的后方的观察者观察,将近前侧设为

X侧,将里侧设为+X侧,将上侧设为+Z侧,将下侧设为

Z侧,将右侧设为+Y侧,将左侧设为

Y侧来进行说明。此外,X轴定义为外装壳体22的前表面22a与背面22b对置的方向,Y轴定义为外装壳体22的右侧面22c与左侧面22d对置的方向,Z轴定义为外装壳体22的顶面与底面对置的方向。
[0025]如图1所示,投影仪10具有外装壳体22、照明单元15、图像形成单元16、光路变更元件31、投射光学单元17、电源单元18、控制单元(省略图示)、连结框架32(参照图3)以及吸振部件33(参照图3)。
[0026]外装壳体22收纳照明单元15、图像形成单元16、投射光学单元17、电源单元18以及控制单元。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外装壳体22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
[0027]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照明单元15例如具有激光光源、波长转换元件等结构。照明单元15利用聚光透镜将从激光光源射出的蓝色的激光作为激励光进行聚光,使其入射到包含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元件,射出包含蓝色的激光和黄色的荧光的白色光。此外,照明单元15并不限定于使用激光光源和波长转换元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应用单独使用激光光源的结构、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放电型的光源灯的结构。另外,照明单元15也可以具有将由发光源产生的热向外部释放的散热器等散热部件。
[0028]图像形成单元16具有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a、射出红色的图像光的光调制装置4R、射出绿色的图像光的光调制装置4G、射出蓝色的图像光的光调制装置4B以及光合成元件5。图像形成单元16基于图像信息对从照明单元15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生成图像光。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a、光调制装置4R、光调制装置4G、光调制装置4B以及光合成元件5被规定的保持
部件(省略图示)保持,构成图像形成单元16。
[0029]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a将从照明单元15射出的白色光WL分离为红色光LR、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a具备第一分色镜7a、第二分色镜7b、第一反射镜8a、第二反射镜8b、第三反射镜8c以及中继透镜8d。
[0030]第一分色镜7a将从照明单元15射出的白色光WL分离为红色光LR和混合了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的光。第一分色镜7a反射红色光LR,并且使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透过。第二分色镜7b将混合了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的光分离为绿色光LG和蓝色光LB。第二分色镜7b反射绿色光LG,并且使蓝色光LB透过。
[0031]第一反射镜8a配置在红色光LR的光路中。第一反射镜8a将被第一分色镜7a反射的红色光LR朝向光调制装置4R反射。第二反射镜8b及第三反射镜8c配置在蓝色光LB的光路中。第二反射镜8b和第三反射镜8c将透过了第二分色镜7b的蓝色光LB引导至光调制装置4B。
[0032]光调制装置4R由液晶面板4RP和分别设置于液晶面板4RP的入射侧以及射出侧的偏振板(省略图示)构成。光调制装置4G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仪,其具备:照明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其对从所述照明单元射出的光进行调制而生成图像光;投射光学单元,其投射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射出的所述图像光;光路变更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与所述投射光学单元之间,变更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射出的所述图像光的光路;连结框架,其连结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投射光学单元;以及吸振部件,其吸收由所述光路变更元件产生的振动,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基座部件;光学部件,其供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射出的所述图像光入射;以及摆动框架,其支承所述光学部件,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摆动,所述连结框架具有支承面,所述吸振部件具有与所述光路变更元件的所述基座部件抵接的吸振面,所述吸振部件与所述连结框架的所述支承面抵接,使所述光路变更元件支承于所述连结框架的所述支承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中,所述连结框架具有从所述支承面的周缘部突出的壁部,所述吸振部件具有向与所述吸振面交叉的方向突出且不与所述连结框架的所述壁部接触的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所述光路变更元件具有:使所述摆动框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摆动的第一摆动轴;以及使所述光学部件相对于所述摆动框架在与所述第一摆动轴正交的方向上摆动的第二摆动轴,所述吸振部件的所述吸振面位于所述第一摆动轴与所述第二摆动轴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中,设置有固定所述连结框架和所述吸振部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连结框架的位于所述第一摆动轴与所述第二摆动轴之间的所述支承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雅俊若林慎一柳泽佳幸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