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体用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4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飞行体用容器。提供一种能够将在高高度飞行的飞行体所具有的气密的容器内产生的热向外部排出的手段。容器(12)是气体气球的舱,具有:容器主体(121),其是收纳搭乘人员(H1)并填充有空气(122)的气密的容器;热传导部(125),其由铝等热传导率高的原材料制成,覆盖容器主体(121)的内侧并且一部分与热吸收体保持部(123)接触;热吸收体保持部(123),其是配置在容器主体(121)外并由铝等热传导率高的原材料制成的容器;热吸收体(124),其收纳于热吸收体保持部(123)。搭乘人员(H1)发出的热直接或经由空气(122)向热传导部(125)移动,然后向热吸收体保持部(123)移动,成为使热吸收体(124)从液体向气体变化时被吸收的气化热。体(124)从液体向气体变化时被吸收的气化热。体(124)从液体向气体变化时被吸收的气化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体用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气球、飞艇等飞行体的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存在设置有作为收纳人(搭乘人员)的容器的舱的气球、飞艇等飞行体。根据这样的飞行体,人能够在空中移动。
[0003]作为公开了具有收纳人的舱的飞行体的专利文献,例如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具有利用气球悬吊收纳了人的无人机主体并使其飞行的构造的载人无人机。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97345号公报
[0005]例如,在距离地面1万米以下的低高度飞行的飞行体的舱中,能够通过换气而将在舱内产生的热容易地排出到外部。因此,将舱内的温度保持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例如,使搭乘人员舒适地度过的温度范围内)并不那么困难。
[0006]气体气球等飞行体能够飞行至距离地面5万米以上的高高度。这样的高高度的空间接近真空。因此,在这样的高高度飞行的飞行体的舱需要具有将内部气密地保持为在飞行中内部的空气不会无意地向外部漏出的构造,因而无法进行换气。另外,在接近真空的高高度的空间中,从外侧与舱接触的空气稀薄,因此,几乎不会因该空气的对流而对舱进行冷却。
[0007]因此,在高高度飞行的飞行体的舱中,为了将舱内的温度保持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需要将在舱内产生的热向外部排出的结构。
[0008]另外,有时在高高度飞行的飞行体具有收纳有摄影装置等装置的气密的容器。在这样的容器中,也与上述的舱同样地,为了将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例如,装置不会发生热失控的温度范围内),需要将在容器内产生的热向外部排出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在高高度飞行的飞行体所具有的气密的容器内产生的热向外部排出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飞行体用容器,其是飞行体所具有的容器,其中,该飞行体用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其收纳热产生源;热吸收体,其随着相变而吸收热;热吸收体保持部,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外,对所述热吸收体进行保持;以及热移动体,其使所述热产生源发出的热经由所述容器主体或不经由所述容器主体而移动到所述热吸收体。
[0011]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构成为,在第一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中,所述热移动体包含在所述容器主体内对流的流体。
[0012]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构成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中,所述热移动体包含热传导部,该热传导部由热传导原材料制成,以与所述热产生源以及所述容器主体或所述热吸收体保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
[0013]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构成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
任意一个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中,所述热吸收体保持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将吸收热而成为气体的热吸收体向外部放出。
[0014]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构成为,在第四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中,该飞行体用容器具有阀,该阀对经由所述开口部而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向外部移动的气体的流动进行控制。
[0015]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构成为,在第五方式的飞行体用容器中,该飞行体用容器具有:温度计,其测定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温度;以及阀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温度计测定出的温度而控制所述阀的开闭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飞行体飞行至接近真空的高高度,在容器主体内产生的热也被位于容器主体外的热吸收体吸收,因此容器内的温度被保持在期望的温度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飞行体的整体结构的图。
[0018]图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结构的图。
[0019]图3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容器的结构的图。
[0020]图4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容器的结构的图。
[0021]图5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容器的结构的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飞行体;11:球皮;12:容器;13:吊索;121:容器主体;122:空气;123:热吸收体保持部;124:热吸收体;125:热传导部;126:阀;127:阀控制部;128:温度计;129:散热器;1211:透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方式】
[0025]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飞行体1的整体结构的图。飞行体1具有:球皮11,其收纳氦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容器12,其悬吊在球皮11上进行飞行;以及多个作为索体的吊索13,该多个吊索13是为了供球皮11悬吊容器12而设置的,该多个吊索13的一方的端部与球皮11连结且另一方的端部与容器12连结。
[0026]图2是示出容器12的结构的图。容器12具有:作为中空的箱体的容器主体121,其在内部收纳有搭乘人员H1等收纳物;空气122,其收纳于容器主体121的内部;热吸收体保持部123,其是安装在容器主体121外的比容器主体121小的容器;热吸收体124,其通过收纳于热吸收体保持部123而被热吸收体保持部123保持;以及热传导部125,其以覆盖容器主体121的内侧的方式配置。
[0027]飞行体1例如能够飞行至距离地面数万米这样的高高度的空间。因此,容器主体121要成为气密的构造,使得飞行体1在飞行中保持内部的气压并且收纳于内部的空气122不会无意地向外部漏出。另外,容器主体121具有用于在飞行体1飞行前供搭乘人员H1出入的舱口等,但在图2中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0028]容器主体121例如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另外,容器主体121的原材料如果能够确保所需的强度,则优选为轻量,但其原材料并不限定于纤维增强塑料,例如也可以是铝等轻
金属、不是纤维增强塑料的塑料、及它们的组合等。
[0029]空气122是含有足够的氧的气体,以使得搭乘人员H1能够进行呼吸。另外,通过在容器主体121内填充适当量的空气122,容器主体121内的气压大致保持为大气压。
[0030]热吸收体保持部123是收纳热吸收体124的容器,在上表面设置有1个以上的开口部O。该开口部O是用于将在热吸收体保持部123内成为气体的热吸收体124向外部放出的排气口。热吸收体保持部123由轻量且热传导率高的原材料(例如铝等轻金属)形成。
[0031]热吸收体124是吸收热而成为气体的液体。热吸收体124优选在飞行体1在飞行中长时间停留的高度下的气压下,沸点例如为摄氏25度左右的液体。在该情况下,若容器主体121内的温度高于摄氏25度,则热吸收体124达到沸点而成为液体,此时由热吸收体124吸收作为气化热的热,因此将容器主体121内的温度保持为比摄氏25度稍高的温度。
[0032]热传导部125是用于将在容器主体121内搭乘人员H1等发出的热向热吸收体保持部123传导的部件。热传导部125由轻量且热传导率高的原材料(例如铝等轻金属)形成。热传导部125覆盖容器主体121的内侧,并且其一部分经由以贯穿容器主体12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体用容器,其是飞行体所具有的容器,其中,该飞行体用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其收纳热产生源;热吸收体,其随着相变而吸收热;热吸收体保持部,其安装在所述容器主体外,对所述热吸收体进行保持;以及热移动体,其使所述热产生源发出的热经由所述容器主体或不经由所述容器主体而移动到所述热吸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体用容器,其中,所述热移动体包含在所述容器主体内对流的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行体用容器,其中,所述热移动体包含热传导部,该热传导部由热传导原材料制成,以与所述热产生源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谷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岩谷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