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1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两个保持构件、两个端子排、中间板和壳体。每个保持构件轻压配合入壳体中。每个端子排具有多个端子。每个端子排的端子包括设定端子。设定端子具有被暴露部。被暴露部在垂直于间距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从保持构件暴露。中间板具有接收部。被暴露部与接收部接触。保持构件和壳体中的一个形成有至少一轻压配合部。在垂直于上下方向和间距方向的前后方向上,至少一轻压配合部的位置与被暴露部的位置重叠。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器可通过与传统连接器结构不同的结构来确保设定端子与中间板之间可更可靠地接触。定端子与中间板之间可更可靠地接触。定端子与中间板之间可更可靠地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端子排和中间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参照图53和图54,公开号CN204927638(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900包括两个保持构件910、两个端子排920、中间板940和壳体950。两个保持构件910分别与两个端子排920对应。每个端子排920由相对应的保持构件910保持。每个端子排920具有多个端子922。在每个端子排920中,端子922沿Y方向排列。每个端子排920的端子922包括两个设定端子924。每个设定端子924具有突出部9242。中间板940在Z方向上被两个保持构件910夹持。中间板940具有弹簧片942、944。位于中间板940的正Z侧的设定端子924的突出部9242与弹簧片942接触。位于中间板940的负Z侧的设定端子924的突出部9242与弹簧片944接触。
[0003]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中,突出部9242通过弯曲设定端子924的一部分而形成。弹簧片942、944通过切割中间板940的一部分并弯曲该部分而形成。弹簧片942、944被压靠在突出部9242上。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通过弹簧片942、944的弹性特点来确保在设定端子924与中间板940之间的可靠接触。
[0004]可见,这里需要设计一种连接器,通过其结构不同于诸如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那样的传统连接器的结构,来确保在设定端子与中间板之间更可靠的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其与传统连接器结构不同的结构来确保设定端子与中间板之间可更可靠地接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两个保持构件、两个端子排、中间板和壳体。各所述保持构件分别与各所述端子排对应。每个所述保持构件轻压配合入所述壳体中。每个所述端子排由相对应的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每个所述端子排具有多个端子。在每个所述端子排中,各所述端子沿间距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端子排的所述端子包括一设定端子。所述设定端子具有被暴露部。所述被暴露部在垂直于所述间距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保持构件暴露。所述中间板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两个所述保持构件夹持。所述中间板具有接收部。所述被暴露部与所述接收部接触。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形成有至少一轻压配合部。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间距方向的前后方向上,至少一所述轻压配合部的位置与所述被暴露部的位置重叠。
[0008]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结构如下:各保持构件轻压配合入壳体中;设定端子的被暴露部与中间板的接收部接触;保持构件和壳体中的一个形成有至少一轻压配合部;以及在垂直于上下方向和间距方向的前后方向上,至少一轻压配合部的位置与被暴露部的位置重叠。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被构造成使得由保持构件保持的设定端子通过将保持构件轻压配合入壳体中而获得的接触压力而与中间板接触。这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能够通过与专利文
献1的连接器900结构不同的结构来确保设定端子与中间板之间更可靠的接触。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0]图2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0011]图3是图2示出的连接器的A

A向剖视图。
[0012]图4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13]图5是图4示出的连接器的B

B向剖视图。在图中,放大示出了结构主体的一部分。
[0014]图6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7是包括在图2示出的连接器中的结构主体的俯视图。在图中,中间板在上下方向上被两个保持构件夹持。
[0016]图8是图7示出的结构主体的主视图。
[0017]图9是图8示出的结构主体的C

C向剖视图。
[0018]图10是包括在图2示出的连接器中的中间板的俯视图。
[0019]图11是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其中,端子排和保持构件包括在图6示出的连接器中。
[0020]图12是图11示出的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主视图。
[0021]图13是图12示出的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D

D向剖视图。
[0022]图14是包括在图6示出的连接器中的一个端子排的立体图。
[0023]图15是图14示出的端子排的俯视图。
[0024]图16是图14示出的端子排的侧视图。
[0025]图17是图14示出的端子排的主视图。
[0026]图18是图17示出的端子排的E

E向剖视图。
[0027]图19是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连接器中的结构主体的俯视图。
[0028]图20是图19示出的结构主体的主视图。
[0029]图21是图20示出的结构主体的F

F向剖视图。
[0030]图22是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其中,端子排和保持构件包括在图19示出的结构主体中。
[0031]图23是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连接器中的结构主体的俯视图。
[0032]图24是图23示出的结构主体的主视图。
[0033]图25是图24示出的结构主体的G

G向剖视图。
[0034]图26是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其中,端子排和保持构件包括在图23示出的结构主体中。
[0035]图2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6]图28是图27示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0037]图29是图28示出的连接器的H

H向剖视图。
[0038]图30是图27示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39]图31是图30示出的连接器的I

I向剖视图。
[0040]图32是图27示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0041]图33是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其中,端子排和保持构件包括在图32示出的连接器中。
[0042]图34是包括在图32示出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排的俯视图。
[0043]图35是图34示出的端子排的J

J向剖视图。
[0044]图36是图34示出的端子排的侧视图。
[0045]图37是图34示出的端子排的主视图。
[0046]图38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连接器的俯视图。
[0047]图39是图38示出的连接器的K

K向剖视图。
[0048]图40是图38示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9]图41是图40示出的连接器的L

L向剖视图。
[0050]图42是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俯视图,其中,端子排和保持构件包括在图38示出的连接器中。
[0051]图43是图42示出的一组端子排和保持构件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两个保持构件、两个端子排、中间板和壳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保持构件分别与各所述端子排对应;每个所述保持构件轻压配合入所述壳体中;每个所述端子排由相对应的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每个所述端子排具有多个端子;在每个所述端子排中,各所述端子沿间距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端子排的所述端子包括一设定端子;所述设定端子具有被暴露部;所述被暴露部在垂直于所述间距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从所述保持构件暴露;所述中间板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两个所述保持构件夹持;所述中间板具有接收部;所述被暴露部与所述接收部接触;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形成有至少一轻压配合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间距方向的前后方向上,至少一所述轻压配合部的位置与所述被暴露部的位置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端子具有被保持部、支撑部和接触部;所述被保持部至少部分地由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所述被暴露部形成在所述被保持部上;所述支撑部可弹性变形且从所述被保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向前延伸;以及所述接触部由所述支撑部支撑,以便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3.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轻压配合部包括两个所述轻压配合部;各所述轻压配合部分别形成在各所述保持构件上;以及每个所述轻压配合部是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突出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保持部具有被嵌入部和突出部;所述被嵌入部嵌入在所述保持构件中;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被嵌入部的前方;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中间板突出而超出所述被嵌入部和所述支撑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公觉栗林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