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及升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1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及升降设备,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包括载丝轮和弹触点支架,载丝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挡板和载丝腔,载丝腔上缠绕有升降导电线,挡板设置有正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圆环,升降导电线的正极与正电极圆环连接,升降导电线的负极与负电极圆环连接;弹触点支架上设置有正电极凸部和负电极凸部,载丝轮转动时,正电极圆环和正电极凸部保持动态导电性连接,负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凸部保持动态导电性连接,以使得外供电源通过电极凸部、电极圆环和升降导电线实现与用电设备的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空间受限的工况下,容易安装,线路布置的简单可靠。线路布置的简单可靠。线路布置的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及升降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升降设备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及升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将灯具、风扇等用电设备配上升降装置,其优点是把用电设备升降到适合高度使用,发挥用电设备的最佳性能。吊盘上的用电设备和升降主机的电连接,由于受用电功率,动态时长,布置空间等多重因素制约,所以衍生出不同形态的旋转接电方式,有触点式的,有环嵌入式,有插套式,滚套筒式等不同方法。特别对于主机体积小,空间受限的工况条件,旋转动态接电的安装及线路布置是技术人头痛的问题,本实用很好地解决了空间受限的工况下,旋转动态接电的安装及线路布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及升降设备,利用转动的电极圆环与电极凸部动态导电性连接,实现旋转式电连接。
[000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包括:
[0005]载丝轮,所述载丝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之间形成的载丝腔,所述载丝腔上缠绕有升降导电线,至少一个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正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圆环,升降导电线的正极与正电极圆环连接,升降导电线的负极与负电极圆环连接;
[0006]弹触点支架,所述弹触点支架设置在载丝轮旁,弹触点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与正电极圆环压触的正电极凸部和至少一个能与负电极圆环压触的负电极凸部,所述正电极凸部用于外接外供电源正极,负电极凸部用于外接外供电源负极。
[0007]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正电极凸部沿着正电极圆环的圆周间隔设置,所述负电极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负电极凸部沿着负电极圆环的圆周间隔设置。
[0008]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凸部设有与正电极圆环接触的正极弧形部,所述负电极凸部设有与负电极圆环接触的负极弧形部。所述正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圆环的厚度为0.05~0.3mm。
[0009]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正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圆环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弹触点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正电极凸部和负电极凸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
[0010]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有地线圆环,所述弹触点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与地线圆环接触的地线凸部,所述地线凸部外接外供电源地线。
[001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升降设备,包括驱动装置和旋转动态接电结构,旋转动态接电结构中的载丝轮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具有限位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定位孔后通过限位部实现限位,载丝轮上的升降导电线连接至用电设备。
[0012]本技术的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弹触点支架设置在载丝轮和驱动装置之间的内侧或载丝轮外侧,所述弹触点支架设有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穿过的通孔。
[0013]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通过电极圆环和电极凸部接触,载丝轮转动时,正电极圆环和正电极凸部保持动态导电性连接,负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凸部保持动态导电性连接,以使得外供电源通过电极凸部、电极圆环和升降导电线实现与用电设备的动态导电性连接,本技术能在空间受限的工况下,容易安装,线路布置的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动态接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6]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载丝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载丝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弹触点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弹触点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以及“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间接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0027]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方案。
[0028]参照图1至图7所示,升降设备,包括驱动装置30和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其中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包括载丝轮10和弹触点支架20,载丝轮10设有定位孔13,所述定位孔13具有限位部16,所述载丝轮1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14,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14之间形成的载丝腔,所述载丝腔上缠绕有升降导电线40,至少一个挡板14的外侧设置有正电极圆环11和负电极圆环12,升降导电线40的正极与正电极圆环11连接,升降导电线40的负极与负电极圆环12连接;所述弹触点支架20设置在载丝轮10旁,弹触点支架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与正电极圆环11压触的正电极凸部21和至少一个能与负电极圆环12压触的负电极凸部22,所述正电极凸部21用于外接外供电源正极,负电极凸部22用于外接外供电源负极。驱动装置30的输出轴穿过定位孔13后通过限位部16实现限位,载丝轮10 上的升降导电线40连接至用电设备。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30可以是电机。
[0029]驱动装置30驱使载丝轮10转动时,正电极圆环11和正电极凸部21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丝轮,所述载丝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两个或两个以上挡板之间形成的载丝腔,所述载丝腔上缠绕有升降导电线,至少一个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正电极圆环和负电极圆环,升降导电线的正极与正电极圆环连接,升降导电线的负极与负电极圆环连接;弹触点支架,所述弹触点支架设置在载丝轮旁,弹触点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与正电极圆环压触的正电极凸部和至少一个能与负电极圆环压触的负电极凸部,所述正电极凸部用于外接外供电源正极,负电极凸部用于外接外供电源负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正电极凸部沿着正电极圆环的圆周间隔设置,所述负电极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负电极凸部沿着负电极圆环的圆周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动态接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凸部设有与正电极圆环接触的正极弧形部,所述负电极凸部设有与负电极圆环接触的负极弧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震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