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45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以及配电箱本体内部用于排线的内室,内室的一侧安装有排气扇,内室的另一侧内壁设有通风槽,通风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粉尘过滤网,第一粉尘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外罩、换热管组件和冷却箱组件,外罩固定设置在通风槽的一侧,外罩的一侧外壁设有通槽,换热管组件固定设置在外罩的内部且位于通槽的一侧,外罩的下方设置有冷却箱组件,换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箱组件进行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配电箱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时,通过换气散热使得散热效果差等问题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好且更具智能化等优点。有散热效果好且更具智能化等优点。有散热效果好且更具智能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箱分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和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而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会在内部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内部进行散热。
[0003]现有技术中,配电箱散热一般都是通过在配电箱上安装排气扇,从而通过排气扇使得配电箱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从而换气散热,而由于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配电箱外部的空气同样是温度较高的,因此,在换气散热时,会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本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好且更具智能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配电箱工作环境温度过高时,通过换气散热使得散热效果差等技术问题,本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好且更具智能化等优点。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以及配电箱本体内部用于排线的内室,内室的一侧安装有排气扇,且排气扇至少设置有两个,内室的另一侧内壁设有通风槽,通风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粉尘过滤网,第一粉尘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外罩、换热管组件和冷却箱组件,外罩固定设置在通风槽的一侧,外罩的一侧外壁设有通槽,换热管组件固定设置在外罩的内部且位于通槽的一侧,外罩的下方设置有冷却箱组件,且冷却箱组件与配电箱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换热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箱组件进行连通。
[0007]进一步的,内室外壁的内部设有隔热层,通风槽占内室一侧外壁面积的75%

85%,外罩覆盖通风槽,换热管组件的面积大于通风槽的面积。
[0008]进一步的,内室的外壁由两块薄板组成,且隔热层设置在两块薄板之间的夹层内部,外罩一侧外壁的通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粉尘过滤网。
[0009]进一步的,换热管组件由多个铜管排列组成,且铜管之间通过弯管互相连通,换热管组件中相邻的两个铜管之间留有间隙,铜管互相连接呈蛇形状。
[0010]进一步的,冷却箱组件包括冷却箱本体和水泵,冷却箱本体固定设置在配电箱本体的一侧,换热管组件的两端均延伸至冷却箱本体的内部,水泵位于冷却箱本体的内部,且换热管组件位于冷却箱本体内部的一端与水泵的连接水管互相连接,换热管组件的两端通过水泵使得冷却箱本体内部的冷却液可以在换热管组件和冷却箱本体的内部循环流动。
[0011]进一步的,冷却箱本体的上方与下方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0012]进一步的,配电箱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智能温控组件,且智能温控组件与水泵电连接,智能温控组件包括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安装在配电箱本体的一侧,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延伸至内室的内部。
[0013]进一步的,智能温控组件的外部设有保护罩,且保护罩与配电箱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保护罩与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显示屏相对应的外壁为透明材质。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内室的外壁内部设置有隔热层,从而使得内室的外壁具有隔热效果,避免外界的高温通过内室的外壁传递至内室的内部,同时通过设置排气扇、智能温控组件和换热组件,从而当配电箱本体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通过排气扇进行换气散热,会使得内室温度无法下降,因此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内室的温度进行监测,在内室内部的温度较高时,温度传感器会将信号传输至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会控制水泵进行启动,因此使得冷却箱本体内部的冷却液通过水泵可以在换热管组件和冷却箱本体的内部循环流动,同时排气扇会继续将内室的高温空气抽出,而内室内部会产生负压,因此内室会通过通风槽和通槽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当外界的空气通过通风槽和通槽进入到内室前,由于换热管组件内部循环流动冷却液,因此外界的空气会穿过换热管组件并且通过换热管组件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在进入到内室的内部前会被降温,因此使得内室的内部温度保持正常,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并且通过智能温控组件,使得换热组件的启闭可以根据内室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内室的散热只通过排气扇进行散热就能满足时,换热组件可以保持关闭,从而降低损耗。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通风槽,并且将通风槽设置为内室一侧外壁面积的80%,从而可以使得内室与外界空间连通面积更大,使得内室的进风量更大,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配电箱本体与通风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配电箱本体与第一粉尘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配电箱本体与换热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配电箱本体;2、内室;3、薄板;4、隔热层;5、排气扇;6、通风槽;7、第一粉尘过滤网;8、换热组件;9、通槽;10、第二粉尘过滤网;11、连接管;12、密封盖;13、智能温控组件;14、保护罩;801、外罩;802、换热管组件;803、冷却箱组件;8021、铜管;8022、弯管;8031、冷却箱本体;8032、水泵;131、温度传感器;132、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类似于“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
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1
[0026]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如图1

4所示,包括配电箱本体1以及配电箱本体1内部用于排线的内室2,内室2的外壁由两块薄板3组成,并且两块薄板3之间设有隔热层4,具体的,隔热层4的材质为高硅氧棉,从而使得内室2外壁的隔热效果更好,内室2的一侧安装有排气扇5,具体的,排气扇5设置有四个,通过可以通过排气扇5将内室2内部的空气抽出,内室2另一侧的外壁设有通风槽6,且通风槽6占内室2一侧外壁面积的80%,从而使得内室2与外界空间连通面积更大,使得内室2的进风量更大,通风槽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粉尘过滤网7,通过第一过滤网对进入到内室2的空气进行过滤;
[0027]如图1

6所示,配电箱本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本体(1)以及配电箱本体(1)内部用于排线的内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2)的一侧安装有排气扇(5),且排气扇(5)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内室(2)的另一侧内壁设有通风槽(6),所述通风槽(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粉尘过滤网(7),所述第一粉尘过滤网(7)的一侧设置有换热组件(8),所述换热组件(8)包括外罩(801)、换热管组件(802)和冷却箱组件(803),所述外罩(801)固定设置在通风槽(6)的一侧,所述外罩(801)的一侧外壁设有通槽(9),所述换热管组件(802)固定设置在外罩(801)的内部且位于通槽(9)的一侧,所述外罩(801)的下方设置有冷却箱组件(803),且冷却箱组件(803)与配电箱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组件(802)的两端分别与冷却箱组件(803)进行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2)外壁的内部设有隔热层(4),所述通风槽(6)占内室(2)一侧外壁面积的75%

85%,所述外罩(801)覆盖通风槽(6),所述换热管组件(802)的面积大于通风槽(6)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室(2)的外壁由两块薄板(3)组成,且隔热层(4)设置在两块薄板(3)之间的夹层内部,所述外罩(801)一侧外壁的通槽(9)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粉尘过滤网(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802)由多个铜管(8021)排列组成,且所述铜管(8021)之间通过弯管(8022)互相连通,所述换热管组件(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姝婧赵蓓戴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众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