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93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包括复苏衣主体,还包括吸湿垫板,复苏衣主体上设有放置腔体,放置腔体上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一薄膜层,放置腔体下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远离放置腔体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部,第二薄膜层远离放置腔体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部,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通过粘连结构与复苏衣主体外壁活动连接;新型复苏衣通过在衣物的敞口处设置两个薄膜层,两个薄膜层置于敞口处的上下端部,能分别进行打开,在便于观察胸廓起伏,呼吸频次,定位心脏按压的部位的同时,具有易于穿套,有效防止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在复苏过程中热量的散失的特点,同时衣体内还设有吸湿结构层,使复苏衣在穿戴时舒适度更佳。舒适度更佳。舒适度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
,具体是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

技术介绍

[0002]早产儿特别是孕周小于32周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根据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对国际新生儿复苏指南的解读及在中国的实施意见,早产儿在复苏的过程中建议使用塑料膜保温:新生儿生后立即放入食物清洁级的聚乙烯塑料袋中或是塑料膜包裹,但是在剖宫产术中新生儿是置于无菌辐射台进行复苏的,脐带结扎要求要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而文献中所述,采用保鲜膜对新生儿进行包裹,存在着实施困难的问题,因为一旦遇到重度窒息的新生儿,不但要注意保暖,也要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正压通气等抢救性操作,对此需要提供一种方便穿戴的早产儿复苏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包括复苏衣主体,还包括吸湿垫板,复苏衣主体上设有放置腔体,放置腔体上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一薄膜层,放置腔体下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二薄膜层,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相配合并对放置腔体上方敞口处均匀覆盖;
[0006]第一薄膜层远离放置腔体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复苏衣主体下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薄膜层远离放置腔体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与复苏衣主体下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通过粘连结构与复苏衣主体外壁活动连接;
[0007]吸湿垫板,置于放置腔体内壁底端,其下端部连接有排液机构,用于使复苏衣内水汽正常排出。
[0008]优选的,所述粘连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0009]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粘带和第一配合带,第一粘带置于放置腔体边沿处的上端部并与设置在第一薄膜层边部的第一配合带相配合;
[0010]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粘带和第二配合带,第二粘带置于放置腔体边沿处的下端部并与设置在第二薄膜层边沿处的第二配合带相配合,第一粘带与第二粘带分别处于放置腔体敞口处的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吸湿垫板包括间隙网格,间隙网格垫设在放置腔体内壁的底端,其边沿处沿放置腔体内侧壁均匀过渡,间隙网格端部设有吸湿垫,吸湿垫下端面连接有排液机构。
[0012]优选的,所述排液机构包括排液管,排液管一端穿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与吸湿垫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在复苏衣主体外,排液管的管身端部设有调速阀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下端部采用弹性硅胶材料制成。
[0014]优选的,所述复苏衣主体、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采用无菌型聚乙烯透明薄膜制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新型复苏衣通过在衣物的敞口处设置两个薄膜层,两个薄膜层置于敞口处的上下端部,能分别进行打开,在便于观察胸廓起伏,呼吸频次,定位心脏按压的部位的同时,具有易于穿套,有效防止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在复苏过程中热量的散失的特点,同时衣体内还设有吸湿结构层,使复苏衣在穿戴时舒适度更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中进料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复苏衣主体;101、放置腔体;102、吸湿垫;103、间隙网格;2、第一薄膜层;201、第一配合带;202、第一固定部;3、第一粘带;301、第二粘带;4、第二薄膜层;401、第二固定部;402、第二配合带;5、排液管;501、调速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包括复苏衣主体1,还包括吸湿垫板,复苏衣主体1上设有放置腔体101,放置腔体101上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一薄膜层2,放置腔体101下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二薄膜层4,第一薄膜层2与第二薄膜层4相配合并对放置腔体101上方敞口处均匀覆盖;
[0023]第一薄膜层2远离放置腔体101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部202,第一固定部202与复苏衣主体1下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薄膜层4远离放置腔体101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部401,第二固定部401与复苏衣主体1下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薄膜层2和第二薄膜层4通过粘连结构与复苏衣主体1外壁活动连接;新生儿放置在放置腔体101内,第一薄膜层2覆盖在幼儿头部上方,通过粘连结构进行固定,第二薄膜层4覆盖在幼儿身体上方,通过粘连结构进行固定,形成一个封闭区域,当需要对幼儿进行复苏,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正压通气等抢救性操作时,将处于下端部的第二薄膜层4打开即可;
[0024]粘连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粘带3和第一配合带201,第一粘带3置于放置腔体101边沿处的上端部并与设置在第一薄膜层2边部的第一配合带201相配合;
[0025]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粘带301和第二配合带402,第二粘带301置于放置腔体101边沿处的下端部并与设置在第二薄膜层4边沿处的第二配合带402相配合,第一粘带3与第二粘带301分别处于放置腔体101敞口处的两侧;第一薄膜层2和第一配合带201以及第二粘带
301和第二配合带402各组成一个魔术贴粘连结构,魔术贴粘连的方式多用于衣物上,具有打开方便,工作寿命长等特点;
[0026]吸湿垫板,置于放置腔体101内壁底端,其下端部连接有排液机构,用于使复苏衣内水汽正常排出;吸湿垫板包括间隙网格103,间隙网格103垫设在放置腔体101内壁的底端,其边沿处沿放置腔体101内侧壁均匀过渡,间隙网格103端部设有吸湿垫102,吸湿垫102下端面连接有排液机构;
[0027]排液机构包括排液管5,排液管5一端穿过第二固定部401和第一固定部202与吸湿垫102相连通,其另一端延伸在复苏衣主体1外,排液管5的管身端部设有调速阀门501;新生儿在出生时,身上粘连一些液体,另外封闭的复苏衣内也会存在一些水汽,间隙网格 103垫设在放置腔体101内壁底端,此时能起到吸湿的作用,当衣体内液体较多时,打开调速阀门501,液体即能通过吸湿垫板,从排液管5排出,进而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0028]第一固定部202与第二固定部401下端部采用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第一固定部202与第二固定部401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在复苏衣主体1下端面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使医务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按压时,能够对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包括复苏衣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湿垫板,所述复苏衣主体(1)上设有放置腔体(101),所述放置腔体(101)上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一薄膜层(2),所述放置腔体(101)下端部敞口处设有第二薄膜层(4),所述第一薄膜层(2)与第二薄膜层(4)相配合并对放置腔体(101)上方敞口处均匀覆盖;所述第一薄膜层(2)远离放置腔体(101)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部(202),所述第一固定部(202)与复苏衣主体(1)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薄膜层(4)远离放置腔体(101)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部(401),所述第二固定部(401)与复苏衣主体(1)下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薄膜层(2)和第二薄膜层(4)通过粘连结构与复苏衣主体(1)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吸湿垫板,置于放置腔体(101)内壁底端,其下端部连接有排液机构,用于使复苏衣内水汽正常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穿套的早产儿复苏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连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粘带(3)和第一配合带(201),所述第一粘带(3)置于放置腔体(101)边沿处的上端部并与设置在第一薄膜层(2)边部的第一配合带(201)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粘带(30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