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超朋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50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侧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右侧贯穿至机架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一,所述机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传动盒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可以自动翻转的效果,该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解决了现有的翻转架多为人工手动进行翻转操作,而人工手动翻转不仅需要较大的力气,还无法精准的控制在需要的角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同时也耗费了较多的人力资源,让操作工人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影响了后道工序加工进度的问题。影响了后道工序加工进度的问题。影响了后道工序加工进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机械
,具体为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

技术介绍

[0002]铁路施工机械是修建铁路使用的机械。按其作业范围可分为路基施工机械、隧道施工机械、桥梁施工机械和铺轨机械等。
[0003]铁路机械在加工时需要用到翻转架,但现有的翻转架多为人工手动进行翻转操作,而人工手动翻转不仅需要较大的力气,还无法精准的控制在需要的角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同时也耗费了较多的人力资源,让操作工人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影响了后道工序的加工进度。
[0004]因此,需要对铁路机械加工的翻转架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人力翻转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具备可以自动翻转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翻转架多为人工手动进行翻转操作,而人工手动翻转不仅需要较大的力气,还无法精准的控制在需要的角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同时也耗费了较多的人力资源,让操作工人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影响了后道工序加工进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侧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右侧贯穿至机架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一,所述机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传动盒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表面的底部套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背面与蜗杆啮合,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柱,所述旋柱的顶部贯穿至传动盒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二,所述扇形齿轮二左侧的顶部与扇形齿轮一啮合,所述旋柱的两侧且位于传动盒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所述L型支撑杆的底部与传动盒滑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盒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L型支撑杆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圆槽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旋柱的表面套接有限制套,所述限制套的底部与传动盒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盒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制轮杆,所述限制轮杆的内侧与转杆接触。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马达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左侧与传动盒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盒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配合旋柱使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机架、旋转架、扇形齿轮一、传动盒、马达、蜗杆、转杆、蜗轮、旋柱、扇形齿轮二和L型支撑杆的配合使用,达到可以自动翻转的效果,该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解决了现有的翻转架多为人工手动进行翻转操作,而人工手动翻转不仅需要较大的力气,还无法精准的控制在需要的角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同时也耗费了较多的人力资源,让操作工人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生产中,影响了后道工序加工进度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圆槽的设置,能够使L型支撑杆更加流畅的在传动盒的顶部滑动,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
[0015]3、本技术通过限制套的设置,能够使旋柱更加稳定的旋转,避免出现晃动的现象。
[0016]4、本技术通过限制轮杆的设置,能够使转杆更加稳定的旋转,防止出现偏移的现象。
[0017]5、本技术通过定位板的设置,能够使马达更加稳定的与传动盒的内壁连接,防止出现分离的现象,加大了其稳定性。
[0018]6、本技术通过通孔的设置,能够使旋柱更加稳定的旋转,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立体图。
[0022]图中:1、机架;2、旋转架;3、扇形齿轮一;4、传动盒;5、马达;6、蜗杆;7、转杆;8、蜗轮;9、旋柱;10、扇形齿轮二;11、L型支撑杆;12、圆槽;13、限制套;14、限制轮杆;15、定位板;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包括机架1,机架1内侧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架2,旋转架2的右侧贯穿至机架1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一3,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盒4,传动盒4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5,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6,传动盒4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7,转杆7表面的底部套接有蜗轮8,蜗轮8的背面与蜗杆6啮合,转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柱9,旋柱9的顶部贯穿至传动盒4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二10,扇形齿轮二10左侧的顶部与扇形齿轮一3啮合,旋柱9的两侧且位于传动盒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11,L型支撑杆11的底部与传动盒4滑动连接。
[0025]参考图2,传动盒4的顶部开设有圆槽12,L型支撑杆11的底部滑动连接在圆槽12的
内部。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圆槽12的设置,能够使L型支撑杆11更加流畅的在传动盒4的顶部滑动,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
[0027]参考图2,旋柱9的表面套接有限制套13,限制套13的底部与传动盒4固定连接。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限制套13的设置,能够使旋柱9更加稳定的旋转,避免出现晃动的现象。
[0029]参考图2,传动盒4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制轮杆14,限制轮杆14的内侧与转杆7接触。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限制轮杆14的设置,能够使转杆7更加稳定的旋转,防止出现偏移的现象。
[0031]参考图2,马达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5,定位板15的左侧与传动盒4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定位板15的设置,能够使马达5更加稳定的与传动盒4的内壁连接,防止出现分离的现象,加大了其稳定性。
[0033]参考图2,传动盒4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6,通孔16配合旋柱9使用。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通孔16的设置,能够使旋柱9更加稳定的旋转,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使用者启动马达5,马达5的输出端带动蜗杆6旋转,蜗杆6带动蜗轮8旋转,蜗轮8带动转杆7旋转,转杆7带动旋柱9旋转,旋柱9带动扇形齿轮二10旋转,扇形齿轮二10带动扇形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机械用的翻转架,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侧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架(2),所述旋转架(2)的右侧贯穿至机架(1)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一(3),所述机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盒(4),所述传动盒(4)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5),所述马达(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6),所述传动盒(4)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表面的底部套接有蜗轮(8),所述蜗轮(8)的背面与蜗杆(6)啮合,所述转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柱(9),所述旋柱(9)的顶部贯穿至传动盒(4)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二(10),所述扇形齿轮二(10)左侧的顶部与扇形齿轮一(3)啮合,所述旋柱(9)的两侧且位于传动盒(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11),所述L型支撑杆(11)的底部与传动盒(4)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朋张子阳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王超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