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36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与一号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一号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形成蓄冷循环回路,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端分别与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入口端连接,形成放冷循环回路,在空闲时进行蓄冷,在不同冷量需求时选择对应的运行模式进行放冷,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经过冷凝器后,被节流阀节流成低温低压状态,进入一号换热器,制冷剂将冷量传给载冷剂,载冷剂通过不同的运行模式,将冷量传递至二号换热器,以实现不同冷量的制冷。现不同冷量的制冷。现不同冷量的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不会出现难以或无法结冰的状况。

技术介绍

[0002]冰蓄冷就是将水制成冰的方式,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与水蓄冷相比,储存同样多的冷量,冰蓄冷所需的体积将比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小得多。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在用电低谷期采用制冷机制冷,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潜热特性将冷量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将存储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
[0003]根据现有技术,大部分的蓄冷系统采用的是双工况主机,同一台主机白天制冷,夜间制冰,以显著降低系统的初投资;小型冰蓄冷系统的制冷主机蒸发器一般直接布置于蓄冷槽中,由于蒸发盘管出口需具备过热度,所以,出口处难以结冰,无法充分利用蓄冷槽,若需要进行宽范围的能力调节,需多个室内换热器,或需要室内换热器同时具有冷媒管,且难以达到3档能力范围的调节。例如,中国专利202021842647.6公开的一种冰蓄冷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多个冰蓄冷槽,多个所述冰蓄冷槽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清水加水口和清水出水口;所述冰蓄冷槽内均设置有多组换热盘管组,所述换热盘管组包括多根并联的换热盘管;支分布管,多个所述支分布管平行设置于所述冰蓄冷槽的侧壁上,所述换热盘管组与所述支分布管一一对应相连,多根换热盘管与所述支分布管相连;总分布管,多个所述总分布管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冰蓄冷槽内,所述总分布管的中部与多个所述支分布管相连通;所述总分布管设置有冰蓄冷剂入口和冰蓄冷剂出口,所述冰蓄冷剂入口和冰蓄冷剂出口均穿过所述冰蓄冷槽的侧壁。中国专利202110060332.9公开的一种冰蓄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冰蓄冷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获取单元,用于当冰蓄冷系统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冷机停机或从制冰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时,获取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控制冰蓄冷系统中乙二醇泵的工作状态;所述根据所述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控制冰蓄冷系统中乙二醇泵的工作状态,包括:判断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是否大于防冻温度设定值,若乙二醇溶液的温度大于防冻温度设定值,则关闭冰蓄冷系统的水力通路;若乙二醇溶液的温度小于等于防冻温度设定值,则控制冰蓄冷系统启动防冻保护操作;所述控制冰蓄冷系统启动防冻保护操作,包括:关闭所述冰蓄冷系统中的乙二醇泵,并判断冰蓄冷系统的末端设备是否需要供冷,根据末端设备是否需要供冷,控制所述冰蓄冷系统中冷量进入末端设备还是进入冷却侧。
[0004]因此,研发设计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实现宽范围的能力调节,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研发设计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在进行超宽范围的能力调节时,蓄冷器不会出现难以或无法结冰的状况。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的主体结构包括由
压缩机、冷凝器和一号换热器形成的循环回路以及由一号换热器、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形成的循环回路。
[0007]本技术涉及的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与一号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一号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端分别与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入口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0008]本技术涉及的冷凝器与一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节流阀;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端设置有一号截止阀,蓄冷器的入口端设置有二号截止阀和一号水泵,二号换热器的入口端设置有三号截止阀和二号水泵,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入口端设置有膨胀罐。
[0009]本技术涉及的一号换热器为板式或套管式结构,一侧为制冷剂通路,另一侧为载冷剂通路;二号截止阀位于一号水泵的前方,三号截止阀位于二号水泵11的前方,能够对一号水泵和二号水泵进行保护。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压缩机、冷凝器和一号换热器形成蓄冷循环回路,由一号换热器、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形成放冷循环回路,具有两种运行模式,在空闲时进行蓄冷,在不同冷量需求时选择对应的运行模式进行放冷,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经过冷凝器后,被节流阀节流成低温低压状态,进入一号换热器,制冷剂将冷量传给载冷剂,载冷剂通过不同的运行模式,将冷量传递至二号换热器,以实现不同冷量的制冷;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可靠,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1:
[0014]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一号换热器3、节流阀4、蓄冷器5、二号换热器6、一号截止阀7、二号截止阀8、一号水泵9、三号截止阀10、二号水泵11和膨胀罐12;压缩机1的出口端与冷凝器2的入口端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端与一号换热器3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冷凝器2与一号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节流阀4,一号换热器3的制冷剂出口端与压缩机1的入口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一号换热器3的载冷剂出口端分别与蓄冷器5和二号换热器6的入口端连接,一号换热器3的载冷剂出口端设置有一号截止阀7,蓄冷器5的入口端按照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二号截止阀8和一号水泵9,二号换热器6的入口端按照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三号截止阀10和二号水泵11,蓄冷器5和二号换热器6的出口端分别与一号换热器3的载冷剂入口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此外,一号换热器3的载冷剂入口端设置有膨胀罐12。
[0015]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蓄冷时,制冷剂被压缩机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经过冷凝器2后,被节流阀4节流成低温低压状态,进入一号换热器3,在此过程中,一号截止阀7、二号截止阀8和一号水泵9处于开启状态,三号截止阀10和二号水泵11处于关闭状态;
[0016]放冷时,一号换热器3中制冷剂将冷量传给载冷剂,载冷剂通过三种运行模式,将冷量传递至二号换热器6;
[0017]第一种主机放冷模式:制冷剂将冷量传给载冷剂,载冷剂直接将冷量传递至二号换热器6,在此过程中,一号截止阀7、三号截止阀10和二号水泵11处于开启状态,二号截止阀8和一号水泵9处于关闭状态;
[0018]第二种蓄冷放冷模式:蓄冷器5直接将冷量传递至二号换热器6,在此过程中,一号截止阀7和二号水泵11处于开启状态,二号截止阀8、一号水泵9和三号截止阀10处于关闭状态;
[0019]第三种主机+蓄冷放冷模式:制冷剂将冷量传给载冷剂,载冷剂同时将冷量传递至蓄冷器5和二号换热器6,在此过程中,一号截止阀7、二号截止阀8、三号截止阀10、二号水泵11处于开启状态,一号水泵9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对放冷无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宽能力蓄冷空调,主体结构包括由压缩机、冷凝器和一号换热器形成的循环回路以及由一号换热器、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形成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与一号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端连接,一号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入口端连接,形成蓄冷循环回路;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端分别与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蓄冷器和二号换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一号换热器的载冷剂入口端连接,形成放冷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能力蓄冷空调,其特征在于,冷凝器与一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丹刘蕾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