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431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池、生物化学净化池、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第一过滤坝、第二过滤坝、微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污泥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工厂化水产养殖产生的尾水或污水如不进行处理或处理后水质仍不达标时外排,将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处理就需要用到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有多种,其主要是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处理污水,有时还需要向污水处理设备中投加药剂,药剂的使用或通过化学方法处理污水将不利于生态保护。针对目前对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有必要研究一种通过利用生态方式或生态技术手段进行养殖尾水处理,并可将处理后的尾水回用到养殖池塘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旨在实现通过生态技术手段处理净化养殖池塘尾水并回用,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用于连通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排放端,所述沉淀池内部设有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微生物,所述水生动物用于过滤、去除固体颗粒,所述水生微生物用于促进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循环,所述水生植物用于减缓水流速和吸收尾水富营养物质;生物化学净化池,内部均布有多个曝气组件,内部添加有多孔滤材,所述曝气组件下方铺设纤维素农业副产物,所述多孔滤材用于构建好氧生化反应区,利用微生物硝化作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所述农业副产物用于构建厌氧生化反应区,利用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去除硝酸盐等污染物;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养殖有多种类型水生动植物,水生动植物包括沉水、挺水、浮水等多种类型植物,以及多种微藻,用于吸收、转化氮磷等多种营养元素,还包括草食性鱼类和滤食性贝类,用于摄食植物、滤食微藻,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进一步去除,通过生态方式综合处理净化排出的养殖尾水;第一过滤坝,设于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之间,用于过滤经所述沉淀池排出的尾水并输向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第二过滤坝,设于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与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之间,用于过滤经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排出的尾水并输向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微生物

植物

动物综合净化湿地,利用不同粒径砾石、陶粒和泥沙构建尾水净化基质,所述基质用于种植草本植物、养殖腐食性沙蚕、培养多功能微生物,促进养殖尾水中营养元素的转化、利用,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回水沟渠,一端连通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出水端、另一端连通养殖池塘,用于
向养殖池塘内输送经处理后洁净水体,以实现尾水处理后循环回用。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过滤坝和第二过滤坝上部种植植物,吸收部分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养殖池塘与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之间连通有排水管道,养殖池塘内的尾水通过所述排水管道可输向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养殖池塘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生态沟渠和/或管道,通过所述生态沟渠和/或所述管道向所述沉淀池内输送尾水。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内放养有滤食性鱼类,种植有沉水、挺水、浮叶水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覆盖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的面积大于80%。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水面设置多台水车,推动池水内循环,促进微藻的生长,提高净化效率。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的出水端安装有水质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经过处理净化后水体的水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养殖池塘尾水排放端连通有跑道式尾水处理系统。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养殖池塘尾水排放端连通有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系统。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溢流系统、弧形筛、碎石过滤器、细沙过滤器和陶粒过滤器,所述碎石过滤器的底部和细沙过滤器的底部相互连通,所述细沙过滤器上部和所述陶粒过滤器上部连通,所述陶粒过滤器底部设有开口并用于排出尾水,所述弧形筛设于所述碎石过滤器顶部,用于过滤流入所述碎石过滤器的尾水,所述溢流系统用于从养殖池塘输送尾水至所述碎石过滤器内。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陶粒过滤器的开口连通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养殖池塘尾水排放端连通有鱼菜共生人工湿地系统,所述鱼菜共生人工湿地系统排放的尾水可输向养殖池塘。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生物化学净化池、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第一过滤坝、第二过滤坝和回水沟渠,沉淀池用于连通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排放端,沉淀池内部设有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微生物,水生植物用于减缓水流速和吸收尾水富营养物质;生物化学净化池底部覆盖塑料薄膜,内部均布有多个曝气组件,内部添加有多孔滤材;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用于通过生态方式综合处理净化排出的养殖尾水;第一过滤坝设于沉淀池与生物化学净化池之间,用于过滤经沉淀池排出的尾水并输向生物化学净化池;第二过滤坝设于生物化学净化池与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之间,用于过滤经生物化学净化池排出的尾水并输向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回水沟渠一端连通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出水端、另一端连通养殖池塘,用于向养殖池塘内输送尾水,实现了通过生态技术手段处理净化养殖池塘尾水,处理后循环回用,提高处理养殖尾水处理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的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沉淀池;2、生物化学净化池;3、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4、第一过滤坝;5、第二过滤坝;6、回水沟渠;7、生态沟渠;8、水质监测装置;9、三级过滤池尾水处理系统;91、溢流系统;92、弧形筛;93、碎石过滤器;94、细沙过滤器;95、陶粒过滤器;10管道;11、养殖池塘;12、外部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用于连通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排放端,所述沉淀池内部设有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微生物,所述水生植物用于减缓水流速和吸收尾水富营养物质;生物化学净化池,底部覆盖塑料薄膜,内部均布有多个曝气组件,内部添加有多孔滤材;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用于通过生态方式综合处理净化排出的养殖尾水;第一过滤坝,设于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之间,用于过滤经所述沉淀池排出的尾水并输向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第二过滤坝,设于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与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之间,用于过滤经所述生物化学净化池排出的尾水并输向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微生物

植物

动物综合净化湿地,用于促进养殖尾水中营养元素转化和利用;回水沟渠,一端连通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出水端、另一端连通养殖池塘,用于向养殖池塘内输送经处理后洁净水体,以实现尾水处理后循环回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塘与所述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之间连通有排水管道,养殖池塘内的尾水通过所述排水管道可输向多营养级生态净化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生态沟渠和/或管道,通过所述生态沟渠和/或所述管道向所述沉淀池内输送尾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池的尾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雪松刘阳彭瑞星王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阔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