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28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包括:外压环梁及内环梁;多根设置在外压环梁周向的悬臂杆;索网结构,拉设于外压环梁与内环梁之间,索网结构包括上层稳定索、承重索及下层稳定索,上层稳定索与承重索位于下层稳定索的上方且呈正交分布,且下层稳定索与上层稳定索沿X轴交替设置;折面膜结构,包括若干片铺设于相邻的上层稳定索与下层稳定索之间的折面膜。通过在上下层稳定索之间铺设折面膜,具有类似桁架腹杆的作用,增强了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省去了上下层之间的连系索或刚性杆。此外,折面膜结构自然形成排水沟,雨水直接由屋面高区排往外环低区,不需要在屋面下方设置排水管,建筑效果得以保证。建筑效果得以保证。建筑效果得以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目前,体育场大跨度马鞍形屋盖采用索网结构时,承重索/稳定索多为轮辐式布置。当为了丰富屋面造型或更为有效处理屋面排水问题时,承重索/稳定索则可采用正交布置。而当承重索与稳定索正交布置时,若采用单层索网则稳定性和刚度较差,若采用双层索网则上下层之间采用连系索连接或刚性连接,导致连系索过多,大幅增大了施工难度,且存在索松弛和杆失稳的风险。传统轮辐式索网“雨水由外环高区流向内环高区,再由内环高区流向内环低区,最后由内环低区流向外环低区,进入雨水斗”。因此,排水管集中于外环低区,对建筑效果有较大影响,且易造成雨水汇集,如排水不畅。并且,这种排水设计对于屋面较为平坦的区域无法实现自然排水,需要在该区域下方设置专门的排水管,当屋面下方的排水管位于观众席上方时,对建筑效果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不仅能够增强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省去了上下层之间的连系索或刚性杆,同时不需要在屋面范围内的下方设置排水管,解决了屋面的排水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包括:
[0005]外压环梁及内环梁;
[0006]多根设置在所述外压环梁周向的悬臂杆,所述悬臂杆沿竖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外压环梁连接;
[0007]索网结构,拉设于所述外压环梁与所述内环梁之间,所述索网结构包括上层稳定索、承重索及下层稳定索,所述上层稳定索与所述承重索位于所述下层稳定索的上方且呈正交分布,且所述下层稳定索与所述上层稳定索沿X轴交替设置,所述上层稳定索及所述承重索的一端与所述外压环梁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梁或所述外压环梁的另一侧连接,所述下层稳定索的一端与一悬臂杆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梁或另一悬臂杆的底端连接;
[0008]折面膜结构,包括若干片铺设于相邻的所述上层稳定索与所述下层稳定索之间的折面膜。
[0009]可选的,相邻两根所述上层稳定索、位于相邻两根所述上层稳定索之间的下层稳定索以及铺设于相邻的所述上层稳定索与所述下层稳定索之间折面膜共同构成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延伸的V形构造。
[0010]可选的,所述外压环梁沿周向设置有与所述V形构造连通的环形排水渠。
[0011]可选的,所述外压环梁的各处高度不等。
[0012]可选的,所述环形排水渠的位置最低处设置有雨水斗。
[0013]可选的,所述内环梁为环索结构。
[0014]可选的,所述内环梁为刚性结构。
[0015]可选的,所述折面膜通过膜夹与所述上层稳定索及所述下层稳定索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折面膜为PVC膜、PTEF膜或ETFE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8]1)本申请提供的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主要用于大跨度马鞍形屋盖,所述上层稳定索与所述承重索构成上层正交索网,所述下层稳定索构成下层索网,双层索网相比单层索网刚度大,能够有效减小在风荷载或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变形;
[0019]2)通过在上下层稳定索之间铺设折面膜,具有类似桁架腹杆的作用,增强了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省去了上下层之间的连系索或刚性杆。同时,折面膜既参与结构受力,又参与建筑外观表现,材料利用率大幅提升;
[0020]3)折面膜结构自然形成排水沟,雨水直接由屋面高区排往外环低区,不需要在屋面下方设置排水管,建筑效果得以保证;
[0021]4)由于下层索网只有稳定索,并且位于折面膜的折角处,从场馆内侧看不到建筑造型以外的索,建筑效果简洁通透,美观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2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中:
[0026]1‑
外压环梁;2

内环梁;3

悬臂杆;4

上层稳定索;5

承重索;6

下层稳定索;7

折面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28]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

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包括:
[0030]外压环梁1及内环梁2;
[0031]多根设置在所述外压环梁1周向的悬臂杆3,所述悬臂杆3沿竖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外压环梁1连接;
[0032]索网结构,拉设于所述外压环梁1与所述内环梁2之间,所述索网结构包括上层稳定索4、承重索5及下层稳定索6,所述上层稳定索4与所述承重索5位于所述下层稳定索6的上方且呈正交分布,且所述下层稳定索6与所述上层稳定索4沿X轴交替设置,所述上层稳定索4及所述承重索5的一端与所述外压环梁1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梁2或所述外压环梁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下层稳定索6的一端与一悬臂杆3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梁2或另一悬臂杆3的底端连接;
[0033]折面膜结构,包括若干片铺设于相邻的所述上层稳定索4与所述下层稳定索6之间的折面膜7。
[0034]通过在上下层稳定索6之间铺设折面膜7,具有类似桁架腹杆的作用,增强了整个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省去了上下层之间的连系索或刚性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压环梁及内环梁;多根设置在所述外压环梁周向的悬臂杆,所述悬臂杆沿竖向设置且顶端与所述外压环梁连接;索网结构,拉设于所述外压环梁与所述内环梁之间,所述索网结构包括上层稳定索、承重索及下层稳定索,所述上层稳定索与所述承重索位于所述下层稳定索的上方且呈正交分布,且所述下层稳定索与所述上层稳定索沿X轴交替设置,所述上层稳定索及所述承重索的一端与所述外压环梁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梁或所述外压环梁的另一侧连接,所述下层稳定索的一端与一悬臂杆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梁或另一悬臂杆的底端连接;折面膜结构,包括若干片铺设于相邻的所述上层稳定索与所述下层稳定索之间的折面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正交大开口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上层稳定索、位于相邻两根所述上层稳定索之间的下层稳定索以及铺设于相邻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史炜洲陈伟叶伟高峰张士昌杨凯潘钦贾如钊周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