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25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该避雷器包括芯体以及壳体,芯体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部,芯体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多个阀片、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多个云母垫片、垫块以及绝缘护套;第一电极、多个阀片、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多个云母垫片、垫块以及第二电极依次设置于绝缘护套的内部,其中,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和多个云母垫片依次交替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的有益效果为:该避雷器的芯体中设置有由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和多个云母垫片组成的保护间隙,该保护间隙可提高整个避雷器的绝缘自恢复能力,从而使得该避雷器能够在冲击过电压消失后,更加快速的将工频电流切断。加快速的将工频电流切断。加快速的将工频电流切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


[0001]本技术涉及避雷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

技术介绍

[0002]避雷器,是一种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的常用电器,其被广泛应用在配电系统、发电厂、变电站等领域,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请参阅专利CN202121223709.X中公开的一种抑制电阻片闪络的避雷器。
[0003]该避雷器虽然能够抑制其中的电阻片发生闪络,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隐患,即该避雷器的绝缘自恢复能力仅仅是由其中的阀片提供的,在冲击过电压消失后,该避雷器可能会因绝缘自恢复能力不足而无法及时切断工频续流,从而导致继电保护动作,进而造成停电事故。
[0004]故亟需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以解决现有的避雷器存在的绝缘自恢复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以解决现有的避雷器存在的绝缘自恢复能力较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包括芯体以及壳体,所述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芯体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多个阀片、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多个云母垫片、垫块以及绝缘护套;
[0007]所述第一电极、多个阀片、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多个云母垫片、垫块以及第二电极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护套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平板间隙电极和多个所述云母垫片依次交替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一导电螺栓以及第二导电螺栓,所述第一导电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导电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螺栓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底板,所述壳体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底部贯穿的腔体,所述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底板卡设于所述腔体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腔壁上形成有一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安装腔和泄压腔的环状凸起,所述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底板卡设于所述泄压腔的底部,所述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多条标识带,所述标识带放置于所述泄压腔中,且所述标识带的一端与所述泄压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紧固件,多条所述标识带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并形成一环状安装部,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环状安装部与所述泄压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陶瓷壳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护套为杜立顿绝缘护套。
[0014]进一步的,所述云母垫片的厚度为0.5

1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平板间隙电极为铜平板间隙电极。
[0016]进一步的,所述阀片为氧化锌阀片。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的有益效果为:该避雷器的芯体中设置有由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和多个云母垫片组成的保护间隙,该保护间隙可提高整个避雷器的绝缘自恢复能力,从而使得该避雷器能够在冲击过电压消失后,更加快速的将工频电流切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中,芯体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中,壳体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该避雷器包括芯体1以及壳体2,所述芯体1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所述芯体1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多个阀片13、多个平板间隙电极14、多个云母垫片15、垫块16以及绝缘护套17。
[0025]所述第一电极11、多个阀片13、多个平板间隙电极14、多个云母垫片15、垫块16以及第二电极12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护套17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平板间隙电极14和多个所述云母垫片15依次交替设置,以在所述阀片13和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一保护间隙。
[002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的有益效果为:该避雷器的芯体1中设置有由多个平板间隙电极14和多个云母垫片15组成的保护间隙,该保护间隙可提高整个避雷器的绝缘自恢复能力,从而使得该避雷器能够在冲击过电压消失后,更加快速的将工频电流切断。
[0027]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芯体1还包括第一导电螺栓18以及第二导电螺栓19,所述第一导电螺栓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1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2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壳体2的外部,所述第二导电螺栓1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螺栓19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壳体2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螺栓18与所述第二导电螺栓19中延伸至所述壳体2外部的部分,用于与其他部件固定连接,以实现整个避雷器的固定、导电。
[0028]请参阅图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壳体2包括壳体本体21以及底板22,所述壳体本体21的内部开设有一底部贯穿的腔体,所述芯体1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底板22卡设于所述腔体的底部。当所述芯体1因短路等故障而发生爆炸时,因爆炸而剧烈膨胀的气体可将卡设于所述腔体底部的所述底板22冲开,以完成泄压,从而可减轻爆炸对所述壳体本体21所造成的破坏。
[0029]请参阅图4和图5,在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的腔壁上形成有一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安装腔21a和泄压腔21b的环状凸起211,所述芯体1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21a中,所述底板22卡设于所述泄压腔21b的底部,所述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多条标识带3,所述标识带3放置于所述泄压腔21b中,且所述标识带3的一端与所述泄压腔21b的腔壁固定连接。由于该避雷器中设置的有由所述泄压腔21b和所述底板22组成的泄压结构,所以,当所述芯体1发生爆炸后,所述壳体本体21并不会发生明显的损坏,这就导致工作人员难以从避雷器的外部判断避雷器是否发生了爆炸,而设置于所述泄压腔21b中的所述标识带3,可在爆炸后由所述泄压腔21b的底部伸出,以作为供工作人员进行判断的标识,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对避雷器进行检修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即工作人员在输电塔下,就可直接通过望远镜等设备,得知避雷器是否发生了爆炸)。
[0030]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在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还包括紧固件4,多条所述标识带3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并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体以及壳体,所述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芯体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多个阀片、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多个云母垫片、垫块以及绝缘护套;所述第一电极、多个阀片、多个平板间隙电极、多个云母垫片、垫块以及第二电极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护套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平板间隙电极和多个所述云母垫片依次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还包括第一导电螺栓以及第二导电螺栓,所述第一导电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导电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螺栓的另一端由所述壳体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以及底板,所述壳体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底部贯穿的腔体,所述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底板卡设于所述腔体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保护间隙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彬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相相避雷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