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420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涉及韧性城市社区规划建设领域,解决了洪涝灾害发生时社区居民用水不便的问题,包括社区建筑、水箱、进水控制结构和过滤结构;社区建筑顶部设置用于储存的水箱,水箱上设置多组用于控制雨水进入的承载结构,水箱内设置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社区建筑楼顶设置用于储存雨水的水箱,能够在遭受洪涝灾害时,向居民提供净化过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使用,并且系统设计合理,在储水的前提下不会对社区建筑的屋面造成损坏。提下不会对社区建筑的屋面造成损坏。提下不会对社区建筑的屋面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韧性城市社区规划建设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韧性或弹性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提出,随着韧性研究的不断发展,韧性的研究方向由最初的生态学向人类生态学延伸,进而扩展应用到城市研究中,这个过程被认为是韧性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防灾领域将受灾对象在面临灾害时是否能够尽量少的依赖外界援助而进行反弹或是恢复作为衡量城市或社区是否具有防灾韧性能力的标准。
[0003]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部原有的自然水系不断被城市建设所侵占,从而导致城市的防洪能力降低,抗灾能力减弱。社区既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承受自然灾害的基本载体,社区应该具备基本的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具备抵消灾害破坏性的功能。
[0004]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城市供水和供电系统容易受到污染和损坏,导致社区居民用水困难,虽然社区能够在灾后提供应急用水,但应急用水一般水量有限,只能够满足居民的饮用需求,对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洗漱以及马桶冲水等生活用水并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影响居民的卫生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用于解决洪涝灾害发生时社区居民用水不便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包括社区建筑、水箱、进水控制结构、和过滤结构。
[0007]所述社区建筑顶部设置用于储存的所述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多组用于控制雨水进入的所述进水控制结构,所述水箱内设置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结构。
[0008]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上隔板、下隔板和进水孔,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箱体中,将箱体内腔自上至下依次分隔为上腔、中腔和下腔三个空腔,所述上隔板上均匀设置所述进水孔,每个进水孔中均对应设置有所述进水控制结构和所述过滤结构。
[0009]所述上腔最低处设置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与所述下腔之间通过导流管连通,所述导流管下方在下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中腔最低处通过供水管向各层居民供应生活用水。
[0010]所述中腔的最高处设置有回水管,通过所述回水管与社区地面的回收水箱连通。
[0011]所述进水控制结构包括联杆、浮球和挡板,所述联杆下端接连贯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延伸至所述下腔内并安装有所述浮球,其上端安装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覆盖在所述进水孔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包括立柱、上承载网、下承载网和垫板。
[0013]所述立柱垂直设置在所述社区建筑顶部,立柱上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所述上承载网和所述下承载网,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分别安装在上承载网和下承载网上,立柱底端和社区建筑之间设置所述垫板用于分散压力,降低立柱对社区建筑屋顶的压强。上承载网和下承载网使用交错设置的结构钢焊接制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外筛网、下挡板、上挡水环、内层滤棉、活性炭、外层滤棉、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所述外筛网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管状,其下部开口端固定有所述上挡水环,其上部开口端固定在所述上隔板下表面上,其内部设置有所述上挡水环,上挡水环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自内而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筛网、所述第二筛网和所述第三筛网,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之间填充有所述内层滤棉,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之间填充有所述活性炭,第三筛网与外筛网之间填充有所述外层滤棉。
[0015]进一步的,所述联杆上端将所述挡板贯穿后旋接有紧固螺母,挡板下方设置有用于限制其轴向位置的限位环。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上挡水环通过螺纹旋接在外筛网内,在需要更换或者维护所述内层滤棉、所述活性炭和所述外层滤棉时,能够便捷的将所述上挡水环打开。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向上倾斜设置,其较低的那一端与下水管连通。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紧挨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设置,所述控制阀为常开电磁阀,并且控制阀配套设置有应急电源。
[001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高度为0.15米。
[0020]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通过反冲洗管连接有水泵,回水管的末端安装有回水管截止阀;所述供水管的末端安装有供水管截止阀,供水管向各个楼层供水的管道上安装有分水管截止阀。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之间的距离为0.1米,上隔板到所述箱体顶部的距离为0.02米,下隔板到所述社区建筑屋面的距离为0.03米。
[0022]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社区建筑楼顶设置用于储存雨水的水箱,能够在遭受洪涝灾害时,向居民提供净化过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使用,并且系统设计合理,在储水的前提下不会对社区建筑的屋面造成损坏;2、本专利技术将水箱分别隔为上腔、中腔和下腔三个空腔,通过向下腔内供水,达到触发进水控制结构的目的,使得上腔内的雨水能够流经至中腔内进行储存,并且中腔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设置有回水管和供水管,净化过雨水能够依靠自重通过供水管流至建筑隔层内,中腔内过量的雨水也能够通过回水管流至地面的回收水箱内,不造成雨水的浪费;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控制阀的通断,即可控制前段弃流雨水是否能够进入下腔内,从而控制进水控制结构的触发条件,能够根据灾害发生情况来选择是否使用快速应对系统进行雨水的收集,并且进水控制结构为常开电磁阀,便于发生灾害时进行使用;4、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气缸伸缩杆的端部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设置有重量传感器,通过重量传感器通过判断中转箱内瓶胚的重量,实现第一气缸的自动控制,节省人力;5、本专利技术通过承载结构对上隔板和下隔板进行支撑,提高上隔板和下隔板的安装
强度,避免使用时上隔板和下隔板发生损坏,提高快速应对系统使用时的可靠性,并且承载结构和社区建筑屋面之间设置有垫板,能够分散其对社区建筑屋面的压力,避免压力集中,造成社区建筑屋面损坏;6、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层滤棉、活性炭和外层滤棉沿径线方向对雨水进行过滤,在过滤雨水的前提下,并且沿径线方向布置的滤芯相对于沿轴线方向布置的滤芯,只需要增大外筛网的直径,并不需要增大外筛网的高度,从而达到节省中腔内部空间的目的;7、本专利技术中的因挡板通过紧固螺母固定在联杆上,在对过滤结构进行清理维护时,通过将紧固螺母旋下,能够轻松的将挡板从联杆上拿下。并且所述上挡水环通过螺纹旋接在外筛网内,在需要更换或者维护内层滤棉、活性炭和外层滤棉时,能够便捷的将上挡水环打开;8、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阀紧挨导流管的下端安装,使得只需要下水管内积蓄少量的雨水,即可从导流管内进入下腔内,避免下水管内积蓄雨水过大造成其压力较大,导致其从社区建筑外侧脱落;9、本专利技术通过水泵泵取回收水箱内的水,通过反冲洗管和回水管输送至中腔内对其内部进行冲洗,便于对中腔进行维护清洁;10、本专利技术所述箱体的高度为0.15米。屋面荷载一般2.0KN/

,能够保证固有的水箱、承载结构、进水控制结构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社区建筑(1)、水箱(2)、进水控制结构(4)、和过滤结构(5);所述社区建筑(1)顶部设置用于储存的所述水箱(2),所述水箱(2)上设置多组用于控制雨水进入的所述进水控制结构(4),所述水箱(2)内设置用于过滤雨水的过滤结构(5);所述水箱(2)包括箱体(21)、上隔板(22)、下隔板(23)和进水孔(24),所述上隔板(22)和所述下隔板(2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箱体(21)中,将箱体(21)内腔自上至下依次分隔为上腔、中腔和下腔三个空腔,所述上隔板(22)上均匀设置所述进水孔(24),每个进水孔(24)中均对应设置有所述进水控制结构(4)和所述过滤结构(5);所述上腔最低处设置有下水管(10),所述下水管(10)与所述下腔之间通过导流管(9)连通,所述导流管(9)下方在下水管(10)上设置有控制阀(11),所述中腔最低处通过供水管(8)向高层各层居民供应生活用水;所述中腔的最高处设置有回水管(6),通过所述回水管(6)与社区地面的回收水箱(7)连通;所述进水控制结构(4)包括联杆(41)、浮球(42)和挡板(43),所述联杆(41)下端接连贯穿所述上隔板(22)和所述下隔板(23)延伸至所述下腔内并安装有所述浮球(42),其上端安装有所述挡板(43),所述挡板(43)覆盖在所述进水孔(2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1)内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上隔板(22)和所述下隔板(23)的承载结构(3),所述承载结构(3)包括立柱(31)、上承载网(32)、下承载网(33)和垫板(34);所述立柱(31)垂直设置在所述社区建筑(1)顶部,立柱(31)上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所述上承载网(32)和所述下承载网(33),所述上隔板(22)和所述下隔板(23)分别安装在上承载网(32)和下承载网(33)上,立柱(31)底端和社区建筑(1)之间设置所述垫板(34)用于分散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韧性城市的社区防涝快速应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5)包括外筛网(51)、下挡板(52)、上挡水环(53)、内层滤棉(54)、活性炭(55)、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张春敏吕锐薛争争孟寒冬苗琨李华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人防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