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050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支架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矩形的壳体,壳体包括靠近患者的治疗头和远离患者的气压泵,气压泵和治疗头之间依次连设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将壳体由气压泵至治疗头的方向分为尾部腔室、中间度量腔室和头部贴合室,中间度量腔室和头部贴合室之间设有橡胶筛网,治疗头和第二推板围成贴合腔室,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围成中间度量腔室,第一推板和壳体之间围成尾部腔室,气压泵连接于尾部腔室。相对于实现药物贴合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力间断的改变橡胶筛网的膨起或下凹的状态,因此药物会根据橡胶筛网的孔径改变而实现交替更换。交替更换。交替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出现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变化,同时肿瘤细胞自身可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之间的转换来适应代谢环境的改变。新药、新技术为治愈晚期肿瘤带来了曙光,选择好的医疗资源,选择好的医院和医生,接受充分的、规范化的评估和治疗,是治愈肿瘤的最重要条件。
[0003]此时为了对肿瘤实现治愈,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热疗或磁疗等方案,但是上述方案中药物接触面仅仅是单一的一面,不能实现调理部位的药物更换,往往浪费了大量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理过程中药物更换的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支架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矩形的壳体,壳体包括靠近患者的治疗头和远离患者的气压泵,气压泵和治疗头之间依次连设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将壳体由气压泵至治疗头的方向分为尾部腔室、中间度量腔室和头部贴合室,中间度量腔室和头部贴合室之间设有橡胶筛网,治疗头和第二推板围成贴合腔室,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围成中间度量腔室,第一推板和壳体之间围成尾部腔室,气压泵连接于尾部腔室
[0006]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现有的渗透理疗装置,本技术方案中利用中间度量腔室进行力矩传递,中间度量腔室作为恒压的腔室,因此头部贴合室和尾部腔室气压变化时会带动中间度量腔室的位置变化,但中间度量腔室自身具备调节性,从而持续的将壳体内进行收缩和挤压。
[0007]2、相对于持续收缩和挤压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橡胶筛网在压力的作用下橡胶筛网产生变形,此时橡胶筛网向下凹陷,凹陷过程中橡胶筛网会受力膨胀,从而橡胶筛网的孔径变大,位于橡胶筛网上方的药物从增大的孔径处漏入治疗头内,实现新的药物更替,同时治疗头受压后会膨起紧压患者的肿瘤部位,从而实现药物的贴合。
[0008]3、相对于实现药物贴合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力间断的改变橡胶筛网的膨起或下凹的状态,因此药物会根据橡胶筛网的孔径改变而实现交替更换。
[0009]4、相对于药物贴合的现有技术,在治疗头的收缩和提拉过程中生成往复运动,从而使药物间断的撞击患者肿瘤,产生针刺和按摩作用,便于将药物的药效更好的释放至病患肿瘤内。
[0010]技术原理:本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肿瘤类治疗的药物放置于头部贴合室内,随后
调整支架的位置将治疗头和患者的肿瘤处贴合,此时开始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将药物进行更替,以保证药效。
[0011]本技术方案的治疗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颗粒药物或粉粒药物,同时负压部的加压气流和抽动气流的流量都大于按摩头的进气量和出气量。
[0012]更替过程如下,本技术方案利用气压泵对尾部腔室进行加压和减压操作,此时尾部腔室的压强处于变化状态,加压过程中尾部腔室为了平衡压力,因此尾部腔室的压力增大后带动第一推板朝向第二推板行进,此时第一推板在行进的过程中中间度量腔室的容积减少,因此中间度量腔室为了平衡压力(由于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构成的中间度量腔室为恒定的密闭腔室,因此中间度量腔室的气压始终为恒定值。),第二推板在第一推板的带动下朝向第三推板行进。
[0013]此时第三推板受到挤压力后持续将药物挤压至橡胶筛网,在压力的作用下橡胶筛网产生变形,此时橡胶筛网向下凹陷,凹陷过程中橡胶筛网会受力膨胀,从而橡胶筛网的孔径变大,位于橡胶筛网上方的药物从增大的孔径处漏入治疗头内,实现新的药物更替,同时治疗头受压后会膨起紧压患者的肿瘤部位,从而实现药物的贴合。
[0014]当气压泵进行减压操作时,尾部腔室的压力减小后带动第一推板远离第二推板运动,此时第一推板在行进的过程中中间度量腔室的容积增大,因此中间度量腔室为了平衡压力,第二推板在第一推板的带动下远离第三推板运动,此时橡胶筛网受到压力上凸,位于橡胶筛网下方的药物会进入橡胶筛网的上方,从而更替药物,此时位于治疗头会产生收缩,从而将药物产生提拉作用。
[0015]在治疗头的收缩和提拉过程中生成往复运动,从而使药物间断的撞击患者肿瘤,产生针刺和按摩作用,便于将药物的药效更好的释放至病患肿瘤内。
[0016]进一步,所述贴合腔室内设有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叶、直齿轮、齿条和连接于壳体的收容壳,直齿轮位于收容壳的内部,直齿轮同轴连接于翻转叶,翻转叶位于收容壳的外部,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齿条的另一端啮合于直齿轮。
[0017]本技术方案使用时齿条优选为塑料齿条,齿轮具备可偏折的柔软性。
[0018]有益效果:1、相对于产生按摩和刺痛状态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每一次往复运动过程中齿条与直齿轮的啮合带动翻转叶间断的旋转,每一次翻转叶的旋转都伴随着物料的交换,因此改善了传统的治疗装置药物不能更换,接触患者肿瘤部位始终是被消耗的药物缺陷。
[0019]2、相对于改善被消耗药物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柔性的齿条进行调节,降低治疗头被顶破的可能性,同时齿条在设计时穿过橡胶筛网,便于限定筛网的拱起部位。
[0020]进一步,所述治疗头采用弹性材质制作,且治疗头表面带有纳米级通孔。
[0021]有益效果:便于治疗头的药物有效物质的渗出。
[0022]进一步,所述壳体靠近治疗头处设有加热棒,加热棒沿壳体的竖向中轴线围成圆形矩阵。
[0023]进一步,相邻的加热棒之间带有磁疗线圈。
[0024]有益效果:利用热疗和磁疗两种模式的切换,便于根据疗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0025]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一端连接于壳体,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于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
一端连接于底座。
[0026]进一步,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处设有第一调节轮,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处设有第二调节轮,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的表面都带有调节螺母。
[0027]有益效果:可以通过调节连杆之间的调节螺母,实现连杆的角度变化。
[0028]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杆采用伸缩杆结构,且第二连杆表面带有锁止装置。
[0029]进一步,所述锁止装置包括弹子锁。
[0030]有益效果:通过伸缩结构进行伸长和缩短,同时弹子锁实现锁定。
[0031]进一步,头部贴合室的侧壁带有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上翻转板位于橡胶筛网的上方,下翻转板位于橡胶筛网的下方。
[0032]有益效果:利用上翻转板和下翻转板的开启从而实现药物的添加和药物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支架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矩形的壳体,壳体包括靠近患者的治疗头和远离患者的气压泵,气压泵和治疗头之间依次连设有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将壳体由气压泵至治疗头的方向分为尾部腔室、中间度量腔室和头部贴合室,中间度量腔室和头部贴合室之间设有橡胶筛网,治疗头和第二推板围成贴合腔室,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围成中间度量腔室,第一推板和壳体之间围成尾部腔室,气压泵连接于尾部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腔室内设有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叶、直齿轮、齿条和连接于壳体的收容壳,直齿轮位于收容壳的内部,直齿轮同轴连接于翻转叶,翻转叶位于收容壳的外部,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推板,齿条的另一端啮合于直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采用弹性材质制作,且治疗头表面带有纳米级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肿瘤渗透调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治疗头处设有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彩芝王维夏冬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