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66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渔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体构、调节机构与固定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连接体构的下方,所述固定机构位于调节机构上部的内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纳米漂球、贯穿芯与走漂通道,所述贯穿芯固定安装在纳米漂球的内部,所述贯穿芯的上端延伸至纳米漂球的上端,所述贯穿芯的下端延伸至纳米漂球的下端,所述走漂通道贯穿设置在贯穿芯的内部,所述纳米漂球的切面呈枣核形。该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可将荧光棒固定在浮漂尾部的左右两侧,可利用荧光棒的亮度对浮漂进行照明,相较于传统的将荧光棒通过皮套固定在漂尾,更容易判断浮漂动作,方便用户直观的看到浮漂目数,方便垂钓。方便垂钓。方便垂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渔具
,具体为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垂钓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出现,台钓是其中的主力大军,由于工作原因或是很多鱼类的习性原因,很多的钓鱼人会选择在夜间垂钓,一般情况下,在夜间垂钓时台钓人员会选择电子浮漂,但电子浮漂自身发光,这就导致在垂钓如鲤鱼等警惕性强的鱼种时受到影响,因此很多钓友选择荧光棒代替电子漂,在公开号为“CN203709095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提出“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包括荧光棒,所述荧光棒由荧光棒壳体(1)置于荧光棒壳体(1)中的发光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棒壳体(1)上连接有能将荧光棒捆扎于鱼漂(3)或鱼杆(4)上的捆扎绳(2);所述捆扎绳(2)连接于荧光棒壳体(1)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荧光棒能十分方便地捆扎于鱼漂或鱼杆顶部上,并且本荧光棒能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鱼漂,因荧光棒通过捆扎固定,所以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并且本荧光棒能固定于鱼杆的任何部位上,在晚上钓鱼时,可以将数个荧光杆绑于鱼杆的不同位置上...”,该专利仅对固定的稳固性提出了改进,而荧光棒的使用效果却未得到改善,使用荧光棒就是为了在夜间清楚的看到鱼漂动作,而目前的荧光棒仅能够在其侧边提供一定的照明功能,位于底部的浮漂基本还是无法看清,用户在使用时仅能够通过荧光棒的动作判断漂像,而荧光棒本身没有目数,这就导致观察起来十分费力,很多轻微的漂像无法观察到,而且荧光棒本身具有重力,在绑缚在鱼漂上后会导致鱼漂的吃铅量发生改变,吃铅量较小的鱼漂甚至会完全没入水中,导致鱼漂灵敏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一些对垂钓有高质量要求的用户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使用荧光棒就是为了在夜间清楚的看到鱼漂动作,而目前的荧光棒仅能够在其侧边提供一定的照明功能,位于底部的浮漂基本还是无法看清,用户在使用时仅能够通过荧光棒的动作判断漂像,而荧光棒本身没有目数,这就导致观察起来十分费力,很多轻微的漂像无法观察到,而且荧光棒本身具有重力,在绑缚在鱼漂上后会导致鱼漂的吃铅量发生改变,吃铅量较小的鱼漂甚至会完全没入水中,导致鱼漂灵敏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一些对垂钓有高质量要求的用户存在一定的影响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体构、调节机构与固定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连接体构的下方,所述固定机构位于调节机构上部的内侧;
[000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纳米漂球、贯穿芯与走漂通道,所述贯穿芯固定安装在纳米漂
球的内部,所述贯穿芯的上端延伸至纳米漂球的上端,所述贯穿芯的下端延伸至纳米漂球的下端,所述走漂通道贯穿设置在贯穿芯的内部,所述纳米漂球的切面呈枣核形。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防护筒与防滑筒,所述防护筒固定安装在纳米漂球上端的边侧,所述防护筒的下端延伸至的内部,所述防护筒的上端与纳米漂球的上端平齐,所述防滑筒固定安装在防护筒的内部,所述防护筒的上端与防滑筒的上端平齐,该荧光棒固定结构可将荧光棒固定在浮漂尾部的左右两侧,可利用荧光棒的亮度对浮漂进行照明,相较于传统的将荧光棒通过皮套固定在漂尾,更容易判断浮漂动作,方便用户直观的看到浮漂目数,方便垂钓。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体构包括伸缩套杆、伸缩杆、连接块、限位头、连接环、收紧口与收紧螺母,所述伸缩套杆固定连接在纳米漂球上端的边侧,所述伸缩杆活动连接在伸缩套杆的上端,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伸缩杆的上端,所述伸缩杆的上端穿过连接块并延伸至连接块的上端,所述限位头固定设置在伸缩杆的上端,所述连接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的下端,所述收紧口固定设置在连接环的边侧,所述收紧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环的外端,所述连接环位于走漂通道的正上方,对垂钓有较高要求用户可调节该装置的重量,使纳米漂球的上端恰好与水面平齐,此时配合伸缩套杆与伸缩杆的长度即可实现用户调钓目的。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体构还包括铅皮座,所述铅皮座固定设置在连接块的外端,通过安装铅皮座,可实现调节该结构重量的功能,方便调节该装置与浮漂形成的整体在水中的姿态,便于用户使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可将荧光棒固定在浮漂尾部的左右两侧,可利用荧光棒的亮度对浮漂进行照明,相较于传统的将荧光棒通过皮套固定在漂尾,更容易判断浮漂动作,方便用户直观的看到浮漂目数,方便垂钓;
[0013]2、该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对垂钓有较高要求用户可调节该装置的重量,使纳米漂球的上端恰好与水面平齐,此时配合伸缩套杆与伸缩杆的长度即可实现用户调钓目的;
[0014]3、该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通过安装铅皮座,可实现调节该结构重量的功能,方便调节该装置与浮漂形成的整体在水中的姿态,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连接体构;2、调节机构;3、固定机构;101、伸缩套杆;102、伸缩杆;103、连接块;104、限位头;105、连接环;106、收紧口;107、收紧螺母;108、铅皮座;109、防滑凸起;110、中空腔;201、纳米漂球;202、贯穿芯;203、走漂通道;301、防护筒;302、防滑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体构1、调节机构2与固定机构3,调节机构2位于连接体构1的下方,固定机构3位于调节机构2上部的内侧;调节机构2包括纳米漂球201、贯穿芯202与走漂通道203,贯穿芯202固定安装在纳米漂球201的内部,贯穿芯202的上端延伸至纳米漂球201的上端,贯穿芯202的下端延伸至纳米漂球201的下端,走漂通道203贯穿设置在贯穿芯202的内部,纳米漂球201的切面呈枣核形,固定机构3包括防护筒301与防滑筒302,防护筒301固定安装在纳米漂球201上端的边侧,防护筒301的下端延伸至的内部,防护筒301的上端与纳米漂球201的上端平齐,防滑筒302固定安装在防护筒301的内部,防护筒3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体构(1)、调节机构(2)与固定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位于连接体构(1)的下方,所述固定机构(3)位于调节机构(2)上部的内侧;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纳米漂球(201)、贯穿芯(202)与走漂通道(203),所述贯穿芯(202)固定安装在纳米漂球(201)的内部,所述贯穿芯(202)的上端延伸至纳米漂球(201)的上端,所述贯穿芯(202)的下端延伸至纳米漂球(201)的下端,所述走漂通道(203)贯穿设置在贯穿芯(202)的内部,所述纳米漂球(201)的切面呈枣核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防护筒(301)与防滑筒(302),所述防护筒(301)固定安装在纳米漂球(201)上端的边侧,所述防护筒(301)的下端延伸至的内部,所述防护筒(301)的上端与纳米漂球(201)的上端平齐,所述防滑筒(302)固定安装在防护筒(301)的内部,所述防护筒(301)的上端与防滑筒(302)的上端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钓鱼用具上的荧光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构(1)包括伸缩套杆(101)、伸缩杆(102)、连接块(103)、限位头(104)、连接环(105)、收紧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梓源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托普莱特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