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京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3462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包括利用方格群组分别绘制前衣片、后衣片、侧片、领片和袖片,方格群组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方格呈阵列式排列而成,方格的边长=0.08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具体是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男西服制图中采取的是比例制图法、原型制图法、短寸制图法、胸度法等等。这些传统的制图方法需要很多的制图数据,如需要人体的身高、肩宽、颈围、臂围、前宽、后宽、臂根围、上胸围、胸围、下胸围、腰围、腹围、袖长、腕围等尺寸。由于数据太多,在制图中容易形成混乱,制出的图各结构会不平衡,对后续裁剪和缝纫有较高要求。再者,由于人体的差异和测量体型存在的偏差会造成男西服制图失调,数据与图形不匹配,从而影响西服的外观造型。
[0003]传统的制图方法中需要采用较多的制图公式,这些公式之间存在着系数不稳定的因素,掌握这些系数的增减就需要经验丰富的裁剪师傅来把控。否则,极易造成西服部件与大身结构不能严密匹配,进而影响到制图的精确度和结构的稳定。况且,传统的制图方法大多数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而对于经验就本身存在不可靠的因素。
[0004]除此之外,传统的制图方法本身流派多样,鱼目混杂,制图公式之间相对地缺少关联,不易操作,科学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不仅提高了制图效率,而且使服装各结构之间的匹配度更高,有利于稳定西服的外观造型。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包括利用方格群组分别绘制前衣片、后衣片、侧片、领片和袖片,方格群组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方格呈阵列式排列而成,方格的边长=0.089
×
型,型是指人体胸围;
[0008]所述方格群组从左向右的每一列依次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命名,方格群组从上向下的每一行依次按照阿拉伯数字的顺序命名;方格的四条边从最上边一条边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别命名为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方格的四个顶点依次为左上交点、右上交点、右下交点和左下交点;
[0009]所述前衣片、后衣片、领片和侧片的制图过程为:在h1方格的第二边上设定点i,h1方格右上交点到点i的距离为方格边长的1/3,用直线连接点i和h1方格左上交点构成后领口斜线,设定后领口斜线的左1/3处为点i2,与后领口斜线垂直的线段i2i3=方格边长的1/7;作垂直于h1方格第二边的垂线ii1,线段ii1=方格边长的1/3,用弧线连接点i、i1、i3和h1方格左上交点构成后衣片领窝结构;用直线连接h1方格的左上交点和f1方格的左下交点构成后衣片肩部基础斜线,在肩部基础斜线上设定点j1,点j1与f1方格的左下交点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3,点j1到h1方格左上交点的线段为后肩斜线;在f2方格的第二边设定点j,点j与f2方格的右上交点的距离为方格边长的1/3,用直线连接点j和a1方格的左上交点
构成前肩部基础线,前肩部基础线经过b1方格并产生交点1和点k,在前肩部基础线上设定点j2使线段kj2的长度等于后肩斜线的长度

0.7cm;分别从d2方格和d3方格的第四边的中点向右绘制垂线,d2方格第四边的中点与点n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2减去0.9cm,d3方格第四边的中点与点n1的距离等于d2方格第四边的中点与点n的距离的1/2;在e4方格第四边设定点n2,点n2到e4方格左上交点的距离等于d2方格第四边中点到点n的距离减去0.8cm,用弧线依次连接点j2、n、n1、n2、e4方格的右上交点、f2方格第三边的中点、点j1构成袖窿结构;设定线段kk1为领片底端线,线段kk1与前肩部基础线的夹角=型

1,线段kk1的长度等于后衣片领窝结构的弧线长长度,作线段k1k2垂直于kk1,线段k1k2=型的1/10减去1.8cm,作垂直与线段k1k2的线段k2k3,点k3是a2方格的第一边与线段k2k3的交点,在a2方格第二边设定点1,点k3和点1到a2方格右上交点的距离相等,用直线连接点k3和点l,线段ll1与线段lk3的夹角=型

18,线段ll1比线段lk3长0.5cm,设定a6方格的右下交点为扣子位置,在a6方格的第三边上设定点l2,点l2与a6方格的右下交点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5,用弧线依次连接点l1、a3方格第三边的中点、点l2构成驳口结构;在e6方格的第二边设定点s,点s到e6方格右下交点的距离为方格边长的1/3,作e6方格的第二边的垂线,使线段p1s=方格边长的1/7,线段sp=方格边长的1/5;在f10方格的第四边设定点t2,点t2到f10方格左下交点的距离=方格边长的1/7,作垂直于f10方格的第四边的垂线,使得线段t2t3=方格边长的1/5;用直线分别连接f3方格左下交点和点p1、点p1和点t3构成侧片侧摆结构;用直线分别连接f3方格左下交点和点p、点p和点t2构成后片侧摆结构,作垂直于h10方格第二边的线段t2u,构成后衣片底边结构;在袖窿结构弧线上设定点q2,点q2与点n2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7,在d6方格的第二边的下1/3处设定点q1,线段q1q垂直于d6方格的第二边且长度为方格边长的1/3,用直线连接点q2、q构成袖窿省结构;作垂直于d10方格第二边的线段t2t,点t1为线段t2t与d10方格第二边的交点,线段t1t=t2t3,构成侧片底边结构;用直线分别连接点n2和q1、q1和t构成侧片左侧缝结构,所述侧片的轮廓结构由点n2、q1、t、t3、p1、f3左下交点构成;在方格c7的第四边的下1/3处设定交点2,以交点2为起点作垂直于d7方格第四边的线段,线段的终点为r,交点2到点r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乘以1.71,在线段上设定点m1和m2,交点2到点m1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3,线段m1m2等于方格边长的1/7;在c4方格的第三边的左1/3处设定点m,用直线连接点m和点m1以及点m和点m2构成前腰省结构;延长线段rt1至点r1,腹省宽rr1=方格边长的1/7,前腰省收进量r1r2=方格边长的1/7,用直线分别连接点q和点r2、点r2和点m2、点r和点t1构成腹省和下摆结构;在a9方格第一边的右7/1处设定点u1,在b10方格第三边的右1/3处设定点u2,用弧线分别连接点l2、u1、u2和d10方格右下交点构成前片圆摆结构,所述前衣片轮廓由点k2、k3、l、l1、l2、u1、u2、d10方格右下交点、r、m2、r2、q、q2、n1、n、j2、k、k1构成;在h3方格第三边的右1/11处设定点o2,在h5方格第三边的右1/3.5设定点o3,在h7方格第二边上1/3处设定点o1,背开衩宽度线段oo1的长度等于方格边长的1/3,用弧线依次连接点i、o2、o3、o,再用直线连接点o1、u构成后衣片背部结构,所述后衣片轮廓由点i、o2、o3、o、o1、u、t2、p、e4方格的右上交点、f2方格第三边的中点、j1、h1方格的左上交点、i3和点i1构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袖片的绘制过程为:以c1方格的第二边的中点为起点作垂线,垂线的终点设为交点9,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方格群组的男士西服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方格群组分别绘制前衣片、后衣片、侧片、领片和袖片,方格群组由多个大小相同的方格呈阵列式排列而成,方格的边长=0.089
×
型,型是指人体胸围;所述方格群组从左向右的每一列依次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命名,方格群组从上向下的每一行依次按照阿拉伯数字的顺序命名;方格的四条边从最上边一条边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分别命名为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方格的四个顶点依次为左上交点、右上交点、右下交点和左下交点;所述前衣片、后衣片、领片和侧片的制图过程为:在h1方格的第二边上设定点i,h1方格右上交点到点i的距离为方格边长的1/3,用直线连接点i和h1方格左上交点构成后领口斜线,设定后领口斜线的左1/3处为点i2,与后领口斜线垂直的线段i2i3=方格边长的1/7;作垂直于h1方格第二边的垂线ii1,线段ii1=方格边长的1/3,用弧线连接点i、i1、i3和h1方格左上交点构成后衣片领窝结构;用直线连接h1方格的左上交点和f1方格的左下交点构成后衣片肩部基础斜线,在肩部基础斜线上设定点j1,点j1与f1方格的左下交点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3,点j1到h1方格左上交点的线段为后肩斜线;在f2方格的第二边设定点j,点j与f2方格的右上交点的距离为方格边长的1/3,用直线连接点j和a1方格的左上交点构成前肩部基础线,前肩部基础线经过b1方格并产生交点1和点k,在前肩部基础线上设定点j2使线段kj2的长度等于后肩斜线的长度

0.7cm;分别从d2方格和d3方格的第四边的中点向右绘制垂线,d2方格第四边的中点与点n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2减去0.9cm,d3方格第四边的中点与点n1的距离等于d2方格第四边的中点与点n的距离的1/2;在e4方格第四边设定点n2,点n2到e4方格左上交点的距离等于d2方格第四边中点到点n的距离减去0.8cm,用弧线依次连接点j2、n、n1、n2、e4方格的右上交点、f2方格第三边的中点、点j1构成袖窿结构;设定线段kk1为领片底端线,线段kk1与前肩部基础线的夹角=型

1,线段kk1的长度等于后衣片领窝结构的弧线长长度,作线段k1k2垂直于kk1,线段k1k2=型的1/10减去1.8cm,作垂直与线段k1k2的线段k2k3,点k3是a2方格的第一边与线段k2k3的交点,在a2方格第二边设定点1,点k3和点1到a2方格右上交点的距离相等,用直线连接点k3和点l,线段ll1与线段lk3的夹角=型

18,线段ll1比线段lk3长0.5cm,设定a6方格的右下交点为扣子位置,在a6方格的第三边上设定点l2,点l2与a6方格的右下交点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5,用弧线依次连接点l1、a3方格第三边的中点、点l2构成驳口结构;在e6方格的第二边设定点s,点s到e6方格右下交点的距离为方格边长的1/3,作e6方格的第二边的垂线,使线段p1s=方格边长的1/7,线段sp=方格边长的1/5;在f10方格的第四边设定点t2,点t2到f10方格左下交点的距离=方格边长的1/7,作垂直于f10方格的第四边的垂线,使得线段t2t3=方格边长的1/5;用直线分别连接f3方格左下交点和点p1、点p1和点t3构成侧片侧摆结构;用直线分别连接f3方格左下交点和点p、点p和点t2构成后片侧摆结构,作垂直于h10方格第二边的线段t2u,构成后衣片底边结构;在袖窿结构弧线上设定点q2,点q2与点n2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7,在d6方格的第二边的下1/3处设定点q1,线段q1q垂直于d6方格的第二边且长度为方格边长的1/3,用直线连接点q2、q构成袖窿省结构;作垂直于d10方格第二边的线段t2t,点t1为线段t2t与d10方格第二边的交点,线段t1t=t2t3,构成侧片底边结构;用直线分别连接点n2和q1、q1和t构成侧片左侧缝结构,所述侧片的轮廓结构由点n2、q1、t、t3、p1、f3和左下交点构成;在方格c7的第四边的下1/3处设定交点2,以交点2为起点作垂直于d7方格第四
边的线段,线段的终点为r,交点2到点r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乘以1.71,在线段上设定点m1和m2,交点2到点m1的距离等于方格边长的1/3,线段m1m2等于方格边长的1/7;在c4方格的第三边的左1/3处设定点m,用直线连接点m和点m1以及点m和点m2构成前腰省结构;延长线段rt1至点r1,腹省宽rr1=方格边长的1/7,前腰省收进量r1r2=方格边长的1/7,用直线分别连接点q和点r2、点r2和点m2、点r和点t1构成腹省和下摆结构;在a9方格第一边的右7/1处设定点u1,在b10方格第三边的右1/3处设定点u2,用弧线分别连接点l2、u1、u2和d10方格右下交点构成前片圆摆结构,所述前衣片轮廓由点k2、k3、l、l1、l2、u1、u2、d10方格右下交点、r、m2、r2、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强李创杰蔡天宇郑盈盈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