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木华专利>正文

一种随身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27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身风扇,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的风扇,所述支架设置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风道和进风口;其中:所述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将所述风道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有第一出风孔;以及,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之间保持有散热间隙。如此,通过在风道内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使得在风道内形成有更窄的风道用于风的流动,在进风量不变时,使风道变小,能够提高风在支架内的流动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保留散热间隙的方式,保证第一空腔内有效散热的同时,也不会对第二空腔内的气体造成过多影响。对第二空腔内的气体造成过多影响。对第二空腔内的气体造成过多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身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脖戴风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随身风扇。

技术介绍

[0002]在炎炎夏日,户外随处可见人们使用脖戴风扇,由于其便携性和使用舒适性,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现有的脖戴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脖戴风扇风量不大,导致吹风、散热效果不够好;还有,内部结构设计还不够合理,导致内部的一些电子元器件散热效率差,存在烧坏的风险,并且,导致元器件的寿命缩短。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随身风扇,其通过在风道内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使得在风道内形成有更窄的风道用于风的流动,在进风量不变时,使风道变小,能够提高风在支架内的流动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保留散热间隙的方式,保证第一空腔内有效散热的同时,也不会对第二空腔内的气体造成过多影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随身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的风扇,所述支架设置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风道和进风口,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
[0006]所述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将所述风道分隔成用于安装PCB板的第一空腔和用于出风的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有第一出风孔;
[0007]以及,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之间保持有散热间隙,工作时,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间隙与第二空腔内的气体进行换热。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后侧,所述散热间隙形成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前侧。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与风道上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挡风板与风道下侧壁的距离。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挡风板朝向风道的上侧壁倾斜设置。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空腔,且,所述支架对应所述风扇处设置有第二出风孔。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孔沿所述第二空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脖挂部和相应连接于脖挂部两端的第一出风部、第二出风部;其中:
[0015]所述第一出风部、第二出风部均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脖挂部。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挡风板靠近所述第一空腔侧设置有用于PCB板定位的定位凹槽。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风道内设置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使得在风道内形成有更窄的风道用于风的流动,在进风量不变时,使风道变小,能够提高风在支架内的流动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保留散热间隙的方式,保证第一空腔内有效散热的同时,也不会对第二空腔内的气体造成过多影响。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第一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第二分解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第三分解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第四分解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0031]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附图标识说明:
[0033]10、支架;101、进风口;102、锁固孔;11、第一挡风板;111、缺口;112、定位凹槽;12、第二挡风板;13、第一空腔;14、第二空腔;141、第一出风孔;142、第二出风孔;15、散热间隙;161、脖挂部;1611、转轴;162、第一出风部;163、第二出风部;20、风扇;30、PCB板;4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7]参照附图1至图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随身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支架10和设置于支架10内的风扇20,所述支架10设置有与所述风扇20对应的风道和进风口101,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
[0038]所述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风板11、第二挡风板12;所述第一挡风板11和第二挡风板12将所述风道分隔成用于安装PCB板的第一空腔13和用于出风的第二空腔14,且,所述第二空腔14连通有第一出风孔141;
[0039]以及,所述第一挡风板11与第二挡风板12之间保持有散热间隙15,工作时,所述第一空腔13内PCB板30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间隙15与第二空腔14内的气体进行换热。
[0040]如此,通过在风道内设置第一挡风板11和第二挡风板12,使得在风道内形成有更窄的风道用于风的流动,在进风量不变时,使风道变小,能够提高风在支架10内的流动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降温效果;同时,在第一挡风板11与第二挡风板12之间保留有散热间隙15,使得第一空腔13内的气体可以通过该散热间隙15来与第二空腔14内的气体进行“换热”,也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空腔13内PCB板等元器件热量的挥发,通过保留散热间隙15的方式,也不会显著影响第二空腔14内气体的流散,出现产品的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身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的风扇,所述支架设置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风道和进风口,所述风道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风道内还设置有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将所述风道分隔成用于安装PCB板的第一空腔和用于出风的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有第一出风孔;以及,所述第一挡风板与第二挡风板之间保持有散热间隙,工作时,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间隙与第二空腔内的气体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身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随身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后侧,所述散热间隙形成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前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木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木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