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柱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05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4
本公开涉及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各施工本体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由施工本体的侧边朝向靠近施工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通孔形成用于容纳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以在待施工格构柱由通孔进入至容纳腔中时,使各施工本体可分离式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以根据待施工高度,调整施工本体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通孔依次在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从而便于工人根对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方便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材。缀材。缀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构柱施工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格构柱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格构柱用作压弯构件以增强构件抗弯性能,多应用在厂房框架柱和独立柱等场景中。
[0003]格构体系构件由肢件和依次连接在肢件顶端的多个缀材组成,缀材形式主要有缀条和缀板。以缀材为缀板为例,在进行站格构柱施工时,首先在待施工承载面上安装肢件,再通过施工装置在肢件的顶端依次安装缀板。
[0004]然而,现有的施工装置的高度无法调节,即,在肢件顶端依次连接缀板时,施工装置的高度无法根据已经施工的格构柱的高度进行调节,不便于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
[000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
[0007]各所述施工本体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施工本体的侧边朝向靠近所述施工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
[0008]所述通孔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以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由所述通孔进入至所述容纳腔中时,使各所述施工本体可分离式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以根据待施工高度调整所述施工本体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所述通孔依次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
[0009]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所述施工本体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
[0010]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施工本体中,其中一个所述施工本体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施工本体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0011]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均包括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边角处的支撑柱,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支撑板上;
[0012]所述支撑板的部分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支撑柱伸入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柱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3]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中,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还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用于供工人攀爬以到达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
[0014]可选的,位于最下方的施工本体中,对应的支撑柱的底端为尖头,且外壁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底端与对应的支撑柱的外壁连接,所述弹片的顶端朝向远离对应的支撑
柱的方向延伸。
[0015]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对接孔贯穿各所述施工本体的位于上方的支撑板。
[0016]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中,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的加固件。
[0017]可选的,各所述施工本体均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子本体,且两个所述子本体可分离式连接;
[0018]在沿所述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上,各所述子本体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通孔,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子本体上的通孔组合形成与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尺寸相匹配的槽孔,以使所述施工本体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
[0019]可选的,两个并排连接的所述子本体中,其中一个所述子本体的靠近另一个所述子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装配件,另一个所述子本体的靠近其中一个所述子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装配件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装配件,以将两个所述子本体可分离式连接在一起。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均为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以在紧固件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安装孔时,将两个所述子本体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
[002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2]本公开提供的格构柱施工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且在各施工本体上均开设通孔,并使通孔由施工本体的侧边朝向靠近施工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施工本体的高度方向。其中,通孔形成容纳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以在待施工格构柱由通孔进入至容纳腔中时,使各施工本体可分离式围设在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从而便于工人使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也就是说,在进行格构柱的施工时,可以使待施工格构柱通过各施工本体上的通孔进入至容纳腔中;而在该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完成后,将多个施工本体依次通过通孔由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拆卸下来,便于后续重复使用,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重复利用率。同时,由于各施工本体依次堆叠且可分离,使得实际进行格构柱施工时,可以根据待施工格构柱的待施工高度调整施工本体的个数;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通孔依次在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即,工人可以根据待施工高度的增加,适应性地在施工本体上方继续连接相应数量的施工本体,对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进而提高了整个格构柱施工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方便工人在不同高度处安装缀材。
附图说明
[00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基座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基座件的部分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叠加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中叠加件的部分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基座件;2、叠加件;3、安装板;4、锚杆;5、支撑柱;6、爬梯;7、支撑板;8、加固件;9、对接孔;10、爬梯槽;11、弹片;12、施工本体;121、子本体;122、通孔;13、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5]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该格构柱施工装置具体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可沿待施工格构柱的高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可分离的施工本体(12);各所述施工本体(12)上均开设有通孔(122),所述通孔(122)由所述施工本体(12)的侧边朝向靠近所述施工本体(12)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施工本体(12)的高度方向;所述通孔(122)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容纳腔(13),以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由所述通孔(122)进入至所述容纳腔(13)中时,使各所述施工本体(12)可分离式围设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外围,以根据待施工高度调整所述施工本体的个数;且位于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形成为供工人站立的站立面,以使工人经所述通孔(122)依次在所述待施工格构柱的上方安装缀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施工本体(12)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各所述施工本体(12)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施工本体(12)中,其中一个所述施工本体(12)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施工本体(12)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施工本体(12)均包括支撑板(7)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7)边角处的支撑柱(5),所述通孔(122)位于所述支撑板(7)上;所述支撑板(7)的部分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支撑柱(5)伸入的对接孔(9),所述对接孔(9)形成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柱(5)形成为所述第二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施工本体(12)中,所述支撑板(7)的下方还设置有爬梯(6),所述爬梯(6)用于供工人攀爬以到达最上方的施工本体(12)的顶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构柱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方的施工本体(12)中,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立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