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缆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98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通信海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缆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海缆接头盒无法使动态海缆与浮式基础设施及时脱离的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缆连接装置,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的外侧,第一连接管朝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管朝向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可活动连接结构穿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且可活动连接结构被配置为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轴向拉力达到预设拉力时,沿第一连接管的径向移动,并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移出,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相互脱离,使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及时脱离。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及时脱离。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及时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缆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海缆
,尤其涉及一种海缆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动态海缆与静态海缆之间、或动态海缆与浮式基础设施之间常通过海缆接头盒进行连接。
[0003]相关技术中,海缆接头盒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在通过海缆接头盒对动态海缆和浮式基础设施进行连接时,动态海缆的通信连接端穿设在第一连接部分内,浮式基础设施的通信连接端穿设在第二连接部分内,且浮式基础设施的通信连接端与动态海缆的通信连接端连接,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通过铆钉连接,从而将动态海缆与浮式基础设施进行连接。
[0004]然而,在极端环境如台风、暴风雨时,海水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动态海缆会因为海水的波动而发生移动,由于铆钉对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连接过于牢固,导致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无法及时脱离,进而导致动态海缆对浮式基础设施施加较大的轴向拉力,拉扯并损坏浮式基础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缆连接装置,以解决相关海缆接头盒无法使动态海缆与浮式基础设施及时脱离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缆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以及可活动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的外侧,第一连接管朝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管朝向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可活动连接结构穿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且可活动连接结构被配置为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轴向拉力达到预设拉力时,沿第一连接管的径向移动,并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移出。
[0007]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活动连接结构包括活动柱和弹性件,活动柱穿设在第二凹槽内,弹性件设置在活动柱与第二凹槽的槽底之间;活动柱的连接端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外部,连接端呈部分球形,第一凹槽的槽壁为部分球面,连接端容置在第一凹槽内。
[0008]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背离第二凹槽延伸的限位通道,限位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活动柱的轴线平行;可活动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柱,限位柱的轴线与活动柱的轴线平行,限位柱穿设在弹性件内,且限位柱的一端穿设在部分限位通道内,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活动柱连接。
[0009]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活动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可活动连接结构沿第二连接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0010]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还包括连接板,第一连接管贯穿连接板,且连接板较第一凹槽更远离第二连接管,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第二连接部分还包括多个限位杆,限位杆的轴线与第二连接管的轴线平行,限位杆设置在第二连接管朝向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各限位杆穿设在各限位孔内。
[0011]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朝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罩板组件,罩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弧形罩板、及传动机构,相邻的两个弧形罩板铰接,多个弧形罩板的一端具有固定罩板,固定罩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多个弧形罩板的另一端具有活动罩板;传动机构包括支撑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齿轮穿设在第一转动轴上,第二齿轮穿设在第二转动轴上,支撑座设置在连接板朝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均可转动的穿设在支撑座上,第一转动轴还穿设在活动罩板的端部,第一转动轴的轴线沿活动罩板的径向延伸,且与活动板平行;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平行,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连接部分还包括齿条,齿条设置在第二连接管朝向第一连接管的一端,齿条沿第二连接管的轴向延伸;连接板上还开设有通过孔,齿条穿设在通过孔内,齿条用于与第二齿轮啮合;两个罩板组件相对设置,且罩设在第一连接管的外侧。
[0012]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孔位于两个罩板组件之间。
[0013]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罩板组件包括第一罩板组件和第二罩板组件,齿条朝向第一罩板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齿,第一配合齿用于与第一罩板组件中的第二齿轮啮合;齿条朝向第二罩板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合齿,第二配合齿用于与第二罩板组件中的第二齿轮啮合。
[0014]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罩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传动机构。
[0015]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罩板较固定罩板更远离第一连接管,活动罩板的外侧设置有磁铁,磁铁与两个罩板组件中另一个罩板组件中的磁铁相互吸引。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海缆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以及可活动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的外侧,第一连接管朝向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连接管朝向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可活动连接结构穿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且可活动连接结构被配置为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轴向拉力达到预设拉力时,沿第一连接管的径向移动,并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移出。可活动连接结构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移出时,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相互脱离,使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及时脱离。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海缆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海缆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图2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海缆连接装置中第一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海缆连接装置中第二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中B

B向的剖视图;
[0024]图7为图6中P1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8为图2中C

C向的剖视图;
[0026]图9为图4中P2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第一连接部分;
ꢀꢀꢀꢀꢀꢀꢀꢀꢀꢀꢀꢀꢀꢀꢀ
20、第二连接部分;
[0029]30、可活动连接结构;
ꢀꢀꢀꢀꢀꢀꢀꢀꢀꢀꢀꢀꢀ
40、动态海缆;
[0030]110、第一连接管;
ꢀꢀꢀꢀꢀꢀꢀꢀꢀꢀꢀꢀꢀꢀꢀꢀ
111、第一凹槽;
[0031]120、连接板;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以及可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管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管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可活动连接结构穿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可活动连接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轴向拉力达到预设拉力时,沿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径向移动,并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内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连接结构包括活动柱和弹性件,所述活动柱穿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柱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之间;所述活动柱的连接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的外部,所述连接端呈部分球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为部分球面,所述连接端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背离所述第二凹槽延伸的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活动柱的轴线平行;所述可活动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轴线与所述活动柱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弹性件内,且所述限位柱的一端穿设在部分所述限位通道内,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海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可活动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周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所述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较所述第一凹槽更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还包括多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各所述限位杆穿设在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彬彬潘盼王海涛朱井华李聪陈步圣景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