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组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283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鞋组立系统,适用于将多个面材及多个底材分别贴合,所述制鞋组立系统包含面材组立装置、底材处理装置、胶材披覆装置、贴合装置,及后处理装置。所述面材组立装置适用于供多个面材设置。所述底材处理装置适用于对所述底材进行表面处理,所述胶材披覆装置适用在所述底材及所述面材至少其中一个表面披覆至少一个活性胶材。所述贴合装置适用于利用负压将所述底材及所述面材贴合,以形成鞋制品。所述后处理装置适用于将所述鞋制品分离,并对所述鞋制品进行质量检验。通过所述胶材披覆装置,使得披覆胶材的过程稳定,且使得所述面材及所述底材的贴合制程达到可朝向自动化迈进的功效。动化迈进的功效。动化迈进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鞋组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制鞋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鞋组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制鞋组立产线在鞋厂中所占用的场域空间及熟练技工的人力需求都较其他制程所需来得大,而目前面临下列的问题:1.须仰赖大量的熟练技工进行处理剂及粘着剂

等药剂的刷涂,且其刷涂均匀度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粘着质量。2.鞋材经涂刷药剂后仍需再经过烘干制程以挥发药剂中的水份方能确保其效力。目前鞋厂大都设置输送带式烘箱,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以满足烘干制程所需的时间。3.压底贴合时需要相对应的压底模等相关治具,使治具成本及其储放场域空间无法有效缩减。
[0003]由于制鞋产业的独特性(尺码跨度大、材质多为软性材质、相关治具众多且繁杂

等),导致部分制程难以自动化,例如涂胶及贴合制程,造成胶材披覆不稳定、成本高昂及人力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胶稳定且可自动化的制鞋组立系统。
[0005]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适用于将多个面材及多个底材分别贴合,所述制鞋组立系统包含面材组立装置、底材处理装置、胶材披覆装置、贴合装置,及后处理装置。
[0006]所述面材组立装置包括多个组立单元,每一组立单元适用于供面材设置。
[0007]所述底材处理装置包括表面处理单元,及移动单元,所述表面处理单元适用于对所述底材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移动单元适用于将表面处理后的所述底材送离所述底材处理装置。
[0008]所述胶材披覆装置适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单元送至的所述底材,并在所述底材及所述组立单元上的所述面材至少其中一个表面披覆至少一个活性胶材。
[0009]所述贴合装置适用于将来自胶材披覆装置的所述底材及所述面材利用负压贴合,以形成鞋制品。
[0010]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拔模单元及品检单元,其中所述拔模单元适用于将所述鞋制品与所述组立单元分离,所述品检单元适用于对所述鞋制品进行质量检验。
[0011]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胶材披覆装置的披覆方式为喷涂、刷涂、轮涂、刮涂、薄膜包覆中任一项或其组合。
[0012]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胶材披覆装置包括可移动所述组立单元、所述面材及所述底材的搬移单元,所述搬移单元为多轴向机械手臂、座标型移动装置及极座标型移动装置其中一种。
[0013]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搬移单元是根据路径规划将所述活性胶材披覆于所述底材及所述面材至少其中一个的表面,所述路径规划为路径教导式、视觉辨识路径生成、座标系统转换、座标扫描、测距定位中任一项或其组合。
[0014]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移动单元为机械手臂、输送带、输送车、无人搬运车、防尘置物架中任一项或其组合。
[0015]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适用于供所述底材放置以避免所述底材于贴合时偏位。
[0016]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贴合装置包括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用来调整负压的压力大小。
[0017]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胶材披覆装置包括活化单元,所述活化单元适用于活化所述活性胶材。
[0018]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所述表面处理单元具有电浆处理组,所述电浆处理组适用于对所述底材及所述面材至少其中一个进行表面改质以增加所述活性胶材的粘着效果。
[0019]本技术的制鞋组立系统,还包含纪录装置以检测及记录其制程参数。
[0020]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胶材披覆装置,使得披覆胶材的过程稳定,且使得所述面材及所述底材的贴合制程达到可朝向自动化迈进的功效,并通过所述贴合装置利用负压贴合所述面材及所述底材,以减少模具、治具及烘干空间的成本,还可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2]图1是一个方块图,说明本技术制鞋组立系统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0023]图2是一个前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个活性胶材粘贴于一个面材及一个底材间;
[0024]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及
[0025]图4是一个方块图,说明本技术制鞋组立系统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27]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制鞋组立系统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将多个面材8及多个底材9分别贴合,所述制鞋组立系统包含面材组立装置2、底材处理装置3、胶材披覆装置4、贴合装置5及后处理装置6。
[0028]所述面材组立装置2包括多个组立单元21,每一组立单元21适用于供一个所述面材8设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材8为编织式鞋面、一个片式鞋面、NO SEW鞋面、车缝式鞋面或袜套式鞋面,所述组立单元21为一个楦头,楦头组装方式可为拉帮入楦或攀帮,所述面材8形式及搭配的所述组立单元21可依需求选用,不以此为限。
[0029]所述底材处理装置3与所述面材组立装置2间隔设置,并包括一个表面处理单元31及一个移动单元32。所述表面处理单元31适用于对所述底材9进行表面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单元31具有一个电浆处理组311。所述表面处理单元31也可为物理性(例如打粗机)、化学性(例如酸洗设备、涂刷处理剂)、光学性(涂布UV处理剂机、UV照射机)、电学性(电浆设备)中
任一种设备或其任意组合。所述移动单元32适用于将表面处理后的所述底材9送离所述底材处理装置3,所述移动单元32可根据场域空间的布置需求选用机械手臂、输送带、输送车、无人搬运车、防尘置物架中任一项或其组合。
[0030]所述胶材披覆装置4适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单元32送至的所述底材9,并在所述底材9及所述组立单元21上的所述面材8至少其中一个表面披覆至少一个活性胶材41。所述胶材披覆装置4包括一个可移动所述组立单元21、所述面材8及所述底材9的搬移单元42,及一个适用于活化所述活性胶材41的活化单元43。所述搬移单元42是根据一个路径规划将所述活性胶材41披覆于所述底材9及所述面材8至少其中一个的表面。
[003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活性胶材41的披覆作业可根据材质特性及外型,选择喷涂(喷枪喷涂)、刷涂(毛刷刷涂)、轮涂(胶轮上胶)、刮涂(淋膜刮涂)、薄膜包覆(胶膜包覆)

等相对应作业制程,所述搬移单元42为多轴向机械手臂、座标型移动装置及极座标型移动装置其中一种,所述路径规划为路径教导式、视觉辨识路径生成、座标系统转换、座标扫描、测距定位中任一项或其组合。必要时可采用上述作业中的任意组合,以完成鞋材的活性胶材41披覆作业。
[0032]所述贴合装置5,与所述胶材披覆装置4间隔设置且适用于将来自胶材披覆装置4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鞋组立系统,适用于将多个面材及多个底材分别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鞋组立系统包含面材组立装置、底材处理装置、胶材披覆装置、贴合装置,及后处理装置,所述面材组立装置包括多个组立单元,每一组立单元适用于供面材设置,所述底材处理装置与所述面材组立装置间隔设置,并包括表面处理单元,及移动单元,所述表面处理单元适用于对所述底材进行表面处理,所述移动单元适用于将表面处理后的所述底材送离所述底材处理装置,所述胶材披覆装置适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单元送至的所述底材,并在所述底材及所述组立单元上的所述面材至少其中一个的表面披覆至少一个活性胶材,所述贴合装置与所述胶材披覆装置间隔设置且适用于将来自胶材披覆装置的所述底材及所述面材利用负压贴合,以形成鞋制品,所述后处理装置与所述贴合装置间隔设置且包括拔模单元及品检单元,其中所述拔模单元适用于将所述鞋制品与所述组立单元分离,所述品检单元适用于对所述鞋制品进行质量检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材披覆装置的披覆方式为喷涂、刷涂、轮涂、刮涂、薄膜包覆中任一项或其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组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材披覆装置包括可移动所述组立单元、所述面材及所述底材的搬移单元,所述搬移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信铭
申请(专利权)人:裕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