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80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包括:由多个电极触点组成的电极阵列和给药组件;所述给药组件包括储药囊和给药管,所述储药囊具有弹性;所述给药管的末端与所述电极阵列背靠背连接;所述储药囊收缩以将药剂经所述给药管输送到耳蜗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长期持续均衡的向耳蜗鼓阶内给药,从而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听力康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耳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

技术介绍

[0002]人工耳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能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方法及装置。该产品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综合了语言学、电子学、化学、仿生学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等多门学科和多项技术,通过跨学科的高科技结合,让耳聋患者重回有声世界。人工耳蜗通过手术将多通道电极植入人耳耳蜗鼓阶,体外佩戴声音处理器发送编码声音信号给植入体,植入体解码后由植入鼓阶的电极刺激听神经元,从而产生听觉。在传统人工耳蜗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电极植入手术过程中,虽然采用柔软、小细电极设计及微创手术,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电极对耳蜗组织的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其次,由于植入电极是耳蜗组织外来材料,随着植入时间的推移,电极周围会长出结缔组织,加大电极阻抗,影响电极电刺激效果。
[0003]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向内耳持续给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内耳多种疾病。
[0004]现有技术中给药主要是通过电极表面涂层载药、硅胶基质载药方式,均为一次性的,药物数量有限,无法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有些采用药囊储存药物,通过注射长期给药,但需要借助工具提供药囊排药压力才能把药物送到耳蜗鼓阶内,并且无法监控药囊内排药情况,及时提醒耳聋患者给药。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该人工耳蜗植入体能够在人工耳蜗正常工作的同时,长期持续均衡的向耳蜗鼓阶内给药,能够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听力康复;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储药囊,能够利用储药囊自身的收缩压力输出药物,从而无需借助工具,简化了整体的结构。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包括:由多个电极触点组成的电极阵列和给药组件;
[0009]所述给药组件包括储药囊和给药管,所述储药囊具有弹性;所述给药管的末端与所述电极阵列背靠背连接;所述储药囊收缩以将药剂经所述给药管输送到耳蜗内。
[0010]现有技术中,对耳内治疗给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11]1、给药主要是通过电极表面涂层载药、硅胶基质载药方式,均为一次性的,药物数量有限,无法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0012]2、有些采用药囊储存药物,通过注射长期给药,但需要借助工具提供药囊排药压力才能把药物送到耳蜗鼓阶内,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且成本高。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该植入体通过设置具有弹性的储药囊,能够利用储药囊自身的收缩压力输出药物,使用方便,无需借助工具即可自动不间断给药;且储药囊能够存储大量药物,从而便于长期持续均衡的向耳蜗鼓阶内给药,能够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听力康复。
[0014]优选的,所述储药囊与所述给药管间设置有用于控制给药量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所述活塞缸中心设置有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进口与所述储药囊连通,出口与所述给药管连通;所述给药通道与所述活塞缸的侧壁间形成有圆环形的滑动腔;所述活塞在所述滑动腔内滑动以控制进入所述给药通道内的药量。通过设置控制阀,能够对注入的药量进行控制,保证均衡进药。
[0015]优选的,所述活塞包括滑动部和密封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密封部间设置有两个弧形的槽口;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密封部靠近所述滑动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给药通道进口相适配的密封塞。进一步的,所述给药通道的进口为锥形。通过移动滑动部的位置即可调节密封塞与给药通道进口间的距离,从而对进药口大小进行调节。实际上,活塞整体类似瓶盖结构,使用时,储药囊内的药液经槽口和给药通道的进口进入给药管中,并经所述给药管向耳内给药。
[0016]优选的,所述滑动腔内设置有隔板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相连。通过设置隔板与弹簧,能够利用弹簧的弹力对滑动部在滑动腔内的运动进行控制。在储药囊排药过程中,随着药物输出,储药囊收缩力缓慢减小,活塞为了达到力平衡状态在弹簧力与储药囊收缩力作用下缓慢移动,进药口缓慢变大,从而控制储药囊药物比较均衡的通过控制阀输出,从而达到长时间持续均衡的给药目的。
[0017]优选的,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有监控仪。进一步的,所述监控仪设置在体外,与控制电路间通过蓝牙连接,控制电路内设有用于供电的电池。设置监控仪可对储药囊内的药物情况进行监测。储药囊收缩力降到无法输出药物时,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变化并通过控制电路传递到监控仪中,从而及时提醒耳聋患者给药。
[0018]优选的,所述活塞缸的缸口处设置有扣板,所述扣板中心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直径小于所述滑动部的外径。扣板可采用胶粘方式与活塞缸连接,设置扣板能够对滑动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滑动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从滑动腔滑出。
[0019]优选的,所述滑动腔侧壁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接有通气管。这样设置是为了平衡压力,便于滑动部在滑动腔内的滑动。
[0020]优选的,所述给药管末端设置有多个给药孔,药剂经所述给药孔注入耳蜗中;优选的,多个所述给药孔呈梳状、鱼骨状或倒刺状排列;所述鱼骨状排列也可以错位排列,所述倒刺状排列特征为电极近端给药孔出口方向朝向后方,电极远端给药孔出口方向朝向前外侧,所有排列也可以进行组合,排列形态不仅限于此。优选的,所述给药孔呈漏斗状;优选的,所述给药孔为通孔或薄壁盲孔。实际使用时,给药方式可以通过通孔直接给药也可以通过薄壁盲孔薄壁泄漏的方式给药,当为薄壁盲孔时,薄壁厚度可控制在几μm。
[0021]优选的,所述储药囊上设置有注射座,所述注射座连接有用于向所述储药囊中补充药物的注射组件。实际设置时,注射座设置在所述储药囊远离所述控制阀的一侧。
[0022]优选的,所述注射组件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前端安装有针头,所述针头穿过所
述注射座进入所述储药囊中。当储药囊内药物不足时,将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储药囊中,利用针头端部挤压活塞使密封塞密封给药通道的进口,然后向储药囊中注射一定量药物。药物注射剂的选择可以多种,比如地塞米松,神经营养因子。注射药物时,也可以通过体外微流量控制泵和注射针,通过体外控制泵控制给药剂量和时间。
[0023]优选的,所述给药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靠近电极阵列处。这样设置能够防止耳蜗内的淋巴液倒流。
[0024]优选的,所述植入体还包括接收线圈、解码刺激器和电极导线,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解码刺激器相连,所述解码刺激器通过所述电极导线将电刺激信号传递到所述电极阵列。实际使用时,接收线圈接收体外声音处理器发出的编码声音信号,由解码刺激器解码后产生电刺激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电极触点组成的电极阵列和给药组件;所述给药组件包括储药囊和给药管,所述储药囊具有弹性;所述给药管的末端与所述电极阵列背靠背连接;所述储药囊收缩以将药剂经所述给药管输送到耳蜗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囊与所述给药管间设置有用于控制给药量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活塞缸和活塞;所述活塞缸中心设置有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进口与所述储药囊连通,出口与所述给药管连通;所述给药通道与所述活塞缸的侧壁间形成有圆环形的滑动腔;所述活塞在所述滑动腔内滑动以控制进入所述给药通道内的药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滑动部和密封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密封部间设置有两个弧形的槽口;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密封部靠近所述滑动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给药通道进口相适配的密封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持续给药的人工耳蜗植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腔内设置有隔板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相连。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增军许车明王澄刘新东张育恒龙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