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76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包括采用纸质材料制成的壳体折板、内衬板、内盒结构及仿形面纸,壳体折板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面板、脊位板及底板,内衬板粘附在面板的内侧,内盒结构包括粘附在底板的内侧的底盒板、与底盒板的左侧转动连接的左折叠部、与底盒板的右侧转动连接的右折叠部及与底盒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内兜折叠部,左折叠部和右折叠部折起后分别与内兜折叠部胶粘连接,左折叠部、内兜折叠部和右折叠部折起后与底盒板围设成具有开口的储放腔,面板和脊位板用于遮盖储放腔的开口,内兜折叠部与面板经由磁吸结构磁吸。本申请的结构新颖,美观实用,可折叠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储存空间,方便收纳及环保。纳及环保。纳及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


[0001]本技术涉及文具
,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

技术介绍

[0002]文件夹是对文件等资料进行储存、保护和规范管理的常用办公用具。现有技术中的文件夹大多数是采用塑胶材质制成,不利于环保,运输和生产成本高,且结构复杂,使用起来不够便捷。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其包括壳体折板、内衬板、内盒结构及粘附于壳体折板的外侧壁的仿形面纸,所述壳体折板、内衬板、内盒结构和仿形面纸均采用纸质材料制成,所述壳体折板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面板、脊位板及底板,所述内衬板粘附在面板的内侧面,所述内盒结构包括粘附在底板的内侧面的底盒板、与底盒板的左侧边转动连接的左折叠部、与底盒板的右侧边转动连接的右折叠部及与底盒板远离脊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内兜折叠部,所述左折叠部和右折叠部折起后分别与内兜折叠部胶粘连接,所述左折叠部、内兜折叠部和右折叠部折起后与底盒板围设成具有开口的储放腔,所述面板和脊位板折起后用于遮盖储放腔的开口,所述内兜折叠部的顶面与面板经由磁吸结构磁吸。
[0006]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与脊位板的交界处以及脊位板与底板的交界处均设置有折痕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兜折叠部包括与底盒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内兜折板及与内兜折板远离底盒板的一侧转动连接的内兜对折板,所述内兜折板设置有第一内兜折痕,所述第一内兜折痕将内兜折板分隔成内兜端面外板和内兜顶面外板,所述内兜对折板设置有第二内兜折痕,所述第二内兜折痕将内兜对折板分隔成内兜端面内板和内兜顶面内板;所述内兜对折板与内兜折板对折后,所述内兜端面内板粘附在内兜端面外板的内侧面,所述内兜顶面内板粘附在内兜顶面外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内兜折痕与第二内兜折痕重合,以形成内兜成型折板;所述内兜成型折板沿着第一内兜折痕和第二内兜折痕弯折后分别与左折叠部和右折叠部胶粘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磁吸结构包括设置于面板的第一磁吸件及设置于内兜折板或/和内兜对折板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
[0009]进一步地,所述左折叠部或/和右折叠部包括与底盒板的一侧转动连接的侧折板及与侧折板远离底盒板的一侧转动连接的侧对折板,所述侧折板设置有第一侧折痕,所述第一侧折痕将侧折板分隔成侧面外板和侧顶面外板,所述侧对折板设置有第二侧折痕,所述第二侧折痕将侧对折板分隔成侧面内板和侧顶面内板;所述侧折板和侧对折板对折后,所述侧面内板粘附在侧面外板的内侧面,所述侧顶面内板粘附在侧顶面外板的内侧面,所
述第一侧折痕与第二侧折痕重合,以形成侧成型折板;所述侧成型折板沿着第一侧折痕和第二侧折痕弯折后与内兜折叠部胶粘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左折叠部或/和右折叠部还包括转动连接于侧面外板靠近内兜折叠部的一侧的第一内折侧翼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折叠部或/和右折叠部还包括转动连接于侧面外板远离内兜折叠部的一侧的第二内折侧翼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设置有脊位衬板,所述脊位衬板粘附在脊位板的内侧面。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将左折叠部、内兜折叠部和右折叠部弯折成“7”字型,且内兜折叠部的顶面内侧分别与左折叠部的顶面外侧和右折叠部的顶面外侧胶粘连接,使得底盒板、左折叠部、内兜折叠部和右折叠部围设成开口的储放腔,储放腔能够储放文件等物品,当需要关闭储放腔的开口以将物品封装在储放腔内时,将面板和脊位板相对内盒结构折起,直至面板和脊位板将储放腔的开口遮盖,且面板经由磁吸结构与内兜折叠部的顶面磁吸,以形成闭合状态的文件夹。本技术的结构新颖和外形美观,纸板制作,成本低,环保,可折叠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储存空间,收纳便捷,且面板与内兜折叠部磁吸连接,便于打开或关闭储放腔,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处于打开储放腔的开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处于成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处于闭合储放腔的开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处于展平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壳体折板;11、面板;12、脊位板;13、底板;14、折痕槽;2、内衬板;21、脊位衬板;3、内盒结构;31、底盒板;32、左折叠部;321、侧折板;322、侧对折板;323、第一侧折痕;324、侧面外板;325、侧顶面外板;326、第二侧折痕;327、侧面内板;328、侧顶面内板;329、侧成型折板;33、右折叠部;34、内兜折叠部;341、内兜折板;342、内兜对折板;343、第一内兜折痕;344、内兜端面外板;345、内兜顶面外板;346、第二内兜折痕;347、内兜端面内板;348、内兜顶面内板;349、内兜成型折板;35、储放腔;4、仿形面纸;5、第一内折侧翼板;6、第二内折侧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其包括壳体折板1、内衬板2、内盒结构3及粘附于壳体折板1的外侧壁的仿形面纸4,所述壳体折板1、内衬板2、内盒结构3和仿形面纸4均采用纸质材料制成,所述壳体折板1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面板11、脊位板12及底板13,所述内衬板2粘附在面板11的内侧面,所述内盒结构3包括粘附在底板13的内侧面的底盒板31、与底盒板31的左侧边转动连接的左折叠部32、与底盒板31的右侧边转动连接的右折叠部33及与底盒板31远离脊位板12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内兜折叠部34,所述
左折叠部32和右折叠部33折起后分别与内兜折叠部34胶粘连接,所述左折叠部32、内兜折叠部34和右折叠部33折起后与底盒板31围设成具有开口的储放腔35,所述面板11和脊位板12折起后用于遮盖储放腔35的开口,所述内兜折叠部34的顶面与面板11经由磁吸结构磁吸。
[0022]在实际应用中,将左折叠部32、内兜折叠部34和右折叠部33弯折成“7”字型,且内兜折叠部34的顶面内侧分别与左折叠部32的顶面外侧和右折叠部33的顶面外侧胶粘连接,使得底盒板31、左折叠部32、内兜折叠部34和右折叠部33围设成开口的储放腔35,储放腔35能够储放文件等物品,当需要关闭储放腔35的开口以将物品封装在储放腔35内时,将面板11和脊位板12相对内盒结构3折起,直至面板11和脊位板12将储放腔35的开口遮盖,且面板11经由磁吸结构与内兜折叠部34的顶面磁吸,以形成闭合状态的文件夹。本技术的结构新颖和外形美观,纸板制作,成本低,环保,可折叠运输,降低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折板、内衬板、内盒结构及粘附于壳体折板的外侧壁的仿形面纸,所述壳体折板、内衬板、内盒结构和仿形面纸均采用纸质材料制成,所述壳体折板包括依次转动连接的面板、脊位板及底板,所述内衬板粘附在面板的内侧面,所述内盒结构包括粘附在底板的内侧面的底盒板、与底盒板的左侧边转动连接的左折叠部、与底盒板的右侧边转动连接的右折叠部及与底盒板远离脊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内兜折叠部,所述左折叠部和右折叠部折起后分别与内兜折叠部胶粘连接,所述左折叠部、内兜折叠部和右折叠部折起后与底盒板围设成具有开口的储放腔,所述面板和脊位板折起后用于遮盖储放腔的开口,所述内兜折叠部的顶面与面板经由磁吸结构磁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脊位板的交界处以及脊位板与底板的交界处均设置有折痕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文件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兜折叠部包括与底盒板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内兜折板及与内兜折板远离底盒板的一侧转动连接的内兜对折板,所述内兜折板设置有第一内兜折痕,所述第一内兜折痕将内兜折板分隔成内兜端面外板和内兜顶面外板,所述内兜对折板设置有第二内兜折痕,所述第二内兜折痕将内兜对折板分隔成内兜端面内板和内兜顶面内板;所述内兜对折板与内兜折板对折后,所述内兜端面内板粘附在内兜端面外板的内侧面,所述内兜顶面内板粘附在内兜顶面外板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内兜折痕与第二内兜折痕重合,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东赖远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嘉曜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