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2571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枪口连接部和非致命球,其中,所述枪口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手枪并支撑所述非致命球,所述非致命球具有弹头融合孔,所述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用于接收手枪激发时发射的子弹弹头,所述枪口连接部与所述非致命球可移除地连接,以便所述非致命球随着所述弹头的发射而离开所述枪口连接部并一体发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非致命球将弹头泄力并形成非致命效果,并具备卡扣安装和永久固定两种使用非致命球的方式,均可解决套筒不归位无法击发的问题,同时具枪口后坐力的制退器和打击头的功效。和打击头的功效。和打击头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非致命武器
、安防领域,并具体提供了一种配合手枪枪口使用的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执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除了杀伤性武器外,非致命性武器装备也有其应用特点,通常用在现场治安环境状况恶劣或有可能出现危险但又不适合使用致命性武器的时候。在民警和武警战士等团体执法时,致命性武器通常作为最后手段,因为其杀伤力过大的特点虽然可以制止犯罪,但也有可能误伤其他非必要群体。现有的针对手枪或其他枪械的非致命使用手段通常为使用实弹或空包弹先进行鸣枪示警,或者使用橡皮子弹、减装药弹这类特种弹药来对目标进行射击。
[0003]使用实弹鸣枪示警是十分危险的!对天进行实弹鸣枪示警可能会导致子弹误伤高层建筑物的人群或财产,甚至坠落的弹头有几率砸中其他群众导致人员伤亡,这类案例在国际上数不胜数,这也是美国警方禁止鸣枪示警的原因之一;其次对地面或其他表面射击的鸣枪警告则会导致弹头的跳弹现象从而很可能会误伤群众。
[0004]使用空包弹鸣枪示警是更为不可行的做法,因为空包弹的弹药及结构和杀伤弹有着明显区别,没有加装特殊枪口制退器装置的制式枪支使用空包弹则会导致枪膛压强不足以抛壳或枪支无法有效抵入第二发子弹从而导致枪械故障。在危机四伏的执法现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对执法者及其他群众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该做法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空包弹虽然在极近距离内拥有杀伤力,但其震慑力依然十分有限。
[0005]橡皮子弹和减装药弹这类特殊的防暴弹药虽然相比于实弹或空包弹鸣枪示警更为理想,但是橡皮子弹及减装药弹的火药动能依旧远远小于制式杀伤弹,这极为容易导致枪械出现卡弹等枪械故障。同时减装药弹依旧为杀伤弹,依旧拥有极高的杀伤性,并不能算作非致命手段;橡皮子弹由于击发原理和过程和普通杀伤弹一致,其杀伤力依旧十分明显,世界范围内橡胶弹致人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同时采用特殊弹药在实战中并不可取,因为使用者很可能会混淆枪支内的弹药种类,极易出现将“防暴弹”误认为为“杀伤弹”及“杀伤弹”误认为是“防暴弹”的情况,导致危险的发生。其次,防暴弹和减装药弹仍然属于弹药,其购买和运输程序繁琐复杂,因此此类特种弹药在全国的普及率十分低,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紧急调配也并不能十分及时。
[0006]同时,手枪射击时存在有较大后坐力。枪械发射时子弹壳同样受到火药气体的压力,从而推动枪机后坐,后坐的枪机撞击和枪托相连的机框,从而产生后坐力。由于国内制式弹药发射药燃烧较快,因此弹药爆燃时产生的能量相对更大,顾产生更大的后坐力。
[0007]手枪较大后坐力的产生也会导致诸多问题,一是对快速射击精度的影响。由于后坐力的产生,射击后枪口会发生无规则的上跳或向斜上方跳跃(具体跳跃方向因射手握枪方式的不同各不相同);如果射手未经过良好训练,或者射击时紧张、状态不佳等,快速射击时则会导致弹着分布不均匀;在实战中则会导致后续射击的子弹无法有效击中目标,同时
可能会导致误伤群众的问题发生。其次,枪口的后坐力上跳会显著减慢射手的射击速度,这是因为一旦后坐力产生,射手会下意识试图控制并抑制枪口的后坐力,从而产生过多的射击压枪动作。在实战中,尤其是近距离作战下,更慢的射击速度可能会导致火力不足,从而无法有效制止现场危险情况。
[0008]近距离执法交火射击时,由于环境空间限制,枪支使用者通常和障碍物及目标贴合紧密;此时如果将手枪掏出并紧贴障碍物或目标导致套筒移动,由于手枪含有套筒不归位保险,即套筒未完全回位(空隙超过1mm)状态下扳机无法扣动导致枪支击发,枪支使用者则无法击发枪支制止犯罪;这种情况不但会导致枪支使用者的无法有效制止犯罪后的潜在人身伤害,还有很大概率导致手枪“套筒未归位”枪械故障,造成后续使用的不便。该问题也发生于当执法者及枪支使用者依靠枪支枪管部位击打目标物的打击动作战术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技术需求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适用于多数执法过程。例如,该装置在鸣枪示警的同时依然可以安全有效地击发出一发非致命性弹丸至目标以起到震慑的效果;在不改变枪支内部弹药种类的前提下有效减弱首发子弹的动能;确保使用者在第一次非致命击发后依然可以安全稳定地进行第二发、第三发等接下来的致命性击发操作;减小手枪后坐力产生的枪口上跳问题;解决由于套筒不归位保险导致的近距离贴近目标射击时的枪支无法击发及潜在故障问题;彻底避免使用者混淆枪内弹药种类;装置本身不成为火工品,简便采购和运输流程;提供多种安装方案,包括永久安装和临时安装方案;相比于换装购买特种弹药,该装置要更加简单便宜,使其拥有更高的性价比。
[0010]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包括枪口连接部和非致命球,其中,枪口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手枪并支撑非致命球,非致命球具有弹头融合孔,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用于接收手枪激发时发射的子弹弹头,枪口连接部与非致命球可移除地连接/接合,以便非致命球随着弹头的发射而离开枪口连接部并一体发射。
[0011]其中,在非致命球上,围绕弹头融合孔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小孔(优选为4 个)用于与枪口连接部的球接合部配合,以形成固定连接;小孔的深度与球接合部的尺寸配合,弹头融合孔的深度适于该孔与弹头的融合。
[0012]优选的,非致命球顶部(安装后,举枪准备射击时的球顶面)设为削平的平面,方便使用者继续利用照门观察瞄准目标。
[0013]由于弹头出膛后向前移动飞行,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子弹弹头出膛后随即射入融合孔;此时,由于子弹弹头多为铅芯材质较软,弹头射入融合孔中心点后随即变形开花,从而完全嵌入融合孔内;该变化完成后,由于子弹动能仍有向前移动的惯性,融入弹头的非致命球基于子弹所带来的动能,会克服与枪口连接部间的接合阻力,沿子弹发射方向继续向前移动。
[0014]由于非致命球弧度较大(相比于子弹弹头),顾穿透力相比于子弹或橡皮子弹等有所降低;同时,子弹出膛后撞击非致命球内侧大孔(融合孔)时完成了第一次泄力;弹头变形时又进行了第二次泄力;弹头卡入非致命球后由于非致命球的额外重量同时完成了第三次泄力;非致命球为了克服与球接合部间的接合阻力而实现发射,还完成了第四次泄力。此时
该弹头的初速将远低于正常发射的致命弹。因此,非致命球击中目标后的穿透力和动能都远小于实弹或橡皮子弹的威力。
[0015]其中,枪口连接部可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与手枪连接,包括如下部分:滑轨、枪口制退部和球接合部。
[0016]可选的,枪口连接部可设置为临时/一次性连接的方式与手枪套筒连接,包括如下部分:枪口制退部(可选的)、卡扣部分和球接合部。
[0017]进一步的,针对固定安装的方案,利用了手枪枪管底部导轨作为固定源,滑轨与底部导轨配合设置用于枪口连接部的滑入固定连接,滑轨与枪口制退部垂直设置,滑轨和球接合部分别设置于枪口制退部的两侧,滑轨滑入固定后枪口制退部与手枪枪口(手枪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枪口连接部和非致命球,其中,所述枪口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手枪并支撑所述非致命球,所述非致命球具有弹头融合孔,所述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用于接收手枪激发时发射的子弹弹头,所述枪口连接部与所述非致命球可移除地连接,以便所述非致命球随着所述弹头的发射而离开所述枪口连接部并一体发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弹头融合孔,所述非致命球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小孔用于与所述枪口连接部的球接合部配合,以形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接合部为垂直手枪枪口延伸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个数和位置与所述非致命球的小孔对应设置,以实现所述非致命球紧配的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口连接部可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与所述手枪连接,所述枪口连接部包括:滑轨、枪口制退部和所述球接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枪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与手枪枪管底部导轨配合设置,用于所述枪口连接部的滑入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枪口制退部垂直设置,所述滑轨和所述球接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枪口制退部的两侧,所述滑轨滑入固定后所述枪口制退部与手枪枪口的形状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翊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埃尔斯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