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16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筒灯,包括筒灯主体,筒灯主体内部设置有光源板,光源板上设置有与内置于筒灯主体内的光学透镜结构及反光杯对应设置起日常照明用的第一灯珠以及若干呈环形排布于第一灯珠外周处的第二灯珠,筒灯主体上还设置有一具有光学扩散效果的导光件,且导光件的一端形成进光部并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上的各个第二灯珠对应设置,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筒灯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面环,第一发光部位于筒灯主体的面环的正面,第二发光部位于面环的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筒灯即可作用普通筒灯进行日常照明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夜光灯使用,有效扩展了筒灯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筒灯的市场竞争力。一步提高了筒灯的市场竞争力。一步提高了筒灯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灯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筒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筒灯如中国文献CN213299815U(申请日:2020年08月25日)公开的一种灯具,通常只能作为日常照明使用,并无夜光灯使用功能,其使用功能上较为单一,缺乏功能多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筒灯,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筒灯无夜光灯使用功能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筒灯,包括筒灯主体,筒灯主体内部设置有光源板,光源板上设置有与内置于筒灯主体内的光学透镜结构及反光杯对应设置起日常照明用的第一灯珠以及若干呈环形排布于第一灯珠外周处的第二灯珠,筒灯主体上还设置有一具有光学扩散效果的导光件,且导光件的一端形成进光部并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上的各个第二灯珠对应设置,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筒灯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面环,第一发光部位于筒灯主体的面环的正面,第二发光部位于面环的背面。
[0006]进一步,导光件大致呈筒状结构,导光件的顶部形成有环状的进光部,进光部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上的各个第二灯珠上下对应设置,导光件的下部形成有朝下延伸并呈环状的第一发光部,该环状的第一发光部嵌置于面环内周侧面上,导光件的下部还形成有环状的第二发光部,且该环状的第二发光部贴置于面环的背面并朝外延伸至面环背面外周边缘处。
[0007]进一步,第一发光部的底部朝下延伸至与面环的底面齐平的位置处,第二发光部的外周侧折弯延伸至与面环的外周侧边缘齐平的位置处。
[0008]进一步,面环与导光件被配置为能够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导光件上形成有用于与筒灯主体的壳体通过螺丝锁固在一起的锁孔部。
[0010]进一步,导光件为具有光学扩散效果的PC材质导光件或PP材质导光件或PMMA材质导光件。
[001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所述的筒灯中,在筒灯主体上设置有一个具有光扩散效果的导光件,同时,在筒灯主体内部的光源板上设置了两部分的LED灯珠,其中,设置于光源板中间位置处的多个第一灯珠与筒灯主体内部的光学透镜结构及反光杯上下对应设置,当控制各第一灯珠亮起时,可以使得筒灯进行正常照明工作,而由于导光件一端具有与各第二灯珠对应设置的进光部,另一端形成有分别位于面环正面与背面处的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当控制各第二灯珠亮起时,不仅可以通过导光件的第一发光部在筒灯的面环正面产生正面发
光效果,同时,在贴置于墙顶的面环背面也能够产生背光效果,通过合理选用第二灯珠使之与导光件相互配合即可产生光线柔和的夜光灯效果,有效地扩展了筒灯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筒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筒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筒灯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筒灯的正视图。
[0016]图4是图3中的A

A剖视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筒灯主体,2、光源板,3、光学透镜结构,4、反光杯,5、导光件,6、面环,21、第一灯珠,22、第二灯珠,51、进光部,52、第一发光部,53、第二发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筒灯,包括筒灯主体1,筒灯主体1内部设置有光源板2,光源板2上设置有与内置于筒灯主体1内的光学透镜结构3及反光杯4对应设置起日常照明用的第一灯珠21以及若干呈环形排布于第一灯珠21外周处的第二灯珠22,筒灯主体1上还设置有一具有光学扩散效果的导光件5,且导光件5的一端形成进光部51并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2上的各个第二灯珠22对应设置,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发光部52和第二发光部53,筒灯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面环6,第一发光部52位于筒灯主体1的面环6的正面,第二发光部53位于面环6的背面。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筒灯主体1上设置有一个具有光扩散效果的导光件5,同时,在筒灯主体1内部的光源板2上设置了两部分的LED灯珠,其中,设置于光源板2中间位置处的多个第一灯珠21与筒灯主体1内部的光学透镜结构3及反光杯4上下对应设置,当控制各第一灯珠21亮起时,可以使得筒灯进行正常照明工作,而由于导光件5一端具有与各第二灯珠22对应设置的进光部51,另一端形成有分别位于面环6正面与背面处的第一发光部52和第二发光部53,当控制各第二灯珠22亮起时,不仅可以通过导光件5的第一发光部52在筒灯的面环6正面产生正面发光效果,同时,在贴置于墙顶的面环6背面也能够产生背光效果,通过合理选用第二灯珠22使之与导光件5相互配合即可产生光线柔和的夜光灯效果,有效地扩展了筒灯的使用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筒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22]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导光件5大致呈筒状结构,导光件5的顶部形成有环状的进光部51,进光部51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2上的各个第二灯珠22上下对应设置,导光件5的下部形成有朝下延伸并呈环状的第一发光部52,该环状的第一发光部52嵌置于面环6内周侧面上,导光件5的下部还形成有环状的第二发光部53,且该环状的第
二发光部53贴置于面环6的背面并朝外延伸至面环6背面外周边缘处。优选地,第一发光部52的底部朝下延伸至与面环6的底面齐平的位置处,第二发光部53的外周侧折弯延伸至与面环6的外周侧边缘齐平的位置处。如此设计,能够不影响筒灯的美观性,使其与普通的筒灯外形结构基本无异。此外,第一灯珠21与第二灯珠22被配置为单独点亮或一同被点亮,当第一灯珠21单独点亮工作时,形成能够进行日常照明的筒灯,而当第一灯珠21不点亮,第二灯珠22点亮时,可以产生光线柔和的夜光灯效果,而当第一灯珠21和第二灯珠22同时点亮时,在正常照明的效果上还可以产生背光效果,甚至还可以将第二灯珠22配置为能够产生与第一灯珠21不同颜色的光线,进而产生多姿多彩的照明及背投效果,也还可以给导光件5赋予不同的颜色,在提高筒灯的外观美观性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筒灯的使用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更多使用需求。
[0023]请参照附图3、附图4,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面环6与导光件5被配置为能够相互卡扣连接在一起。面环6与导光件5相互配合形成了筒灯的面环支架结构。
[0024]请参照附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灯主体(1),筒灯主体(1)内部设置有光源板(2),光源板(2)上设置有与内置于筒灯主体(1)内的光学透镜结构(3)及反光杯(4)对应设置起日常照明用的第一灯珠(21)以及若干呈环形排布于第一灯珠(21)外周处的第二灯珠(22),筒灯主体(1)上还设置有一具有光学扩散效果的导光件(5),且导光件(5)的一端形成进光部(51)并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2)上的各个第二灯珠(22)对应设置,另一端形成有第一发光部(52)和第二发光部(53),筒灯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面环(6),第一发光部(52)位于筒灯主体(1)的面环(6)的正面,第二发光部(53)位于面环(6)的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灯,其特征在于:导光件(5)大致呈筒状结构,导光件(5)的顶部形成有环状的进光部(51),进光部(51)与环形排布在光源板(2)上的各个第二灯珠(22)上下对应设置,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土生江志贤林明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萌牛智联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