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161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加固方法,属于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柱、支撑梁和楼板,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镀锌钢板,支撑柱中嵌设有加强钢筋,镀锌钢板朝向支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套设有钢套,连接板位于钢套的内侧,连接板的水平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限位柱,位于支撑梁一端的上方的钢套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提拉筋,提拉筋向下穿过楼板从支撑梁的一侧向下跨过支撑梁,并从支撑梁的另一侧向上与支撑梁另一端上方的钢套固定连接,提拉筋位于一组限位柱之间,两个提拉筋在支撑梁的下表面交叉,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对支撑柱和支撑梁加固较为稳定的效果。撑柱和支撑梁加固较为稳定的效果。撑柱和支撑梁加固较为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加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
[0003]由于房屋载荷、滨海腐蚀环境的作用、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时间的增长等原因,使房屋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劣化,使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支撑柱、支撑梁的强度降低,支撑梁的端部易出现裂缝。
[0004]需要对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支撑柱、支撑梁以及支撑柱与支撑梁的连接处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支撑柱和支撑梁加固较为稳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加固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梁和楼板,楼板位于支撑梁的上表面,支撑柱上连接有柱加固组件,支撑梁上连接有加固件和提拉件,柱加固组件包括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加强钢筋和镀锌钢板,用于对支撑柱起到加固作用,加固件包括连接板和加强板,用于对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提拉件包括提拉筋和钢套用于对支撑梁起到提拉作用;
[0008]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镀锌钢板,用于对所述支撑柱起到支撑加强作用,所述镀锌钢板为L形板,镀锌钢板刚好位于支撑柱的棱角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镀锌钢板的边缘抵接,且抵接处固定连接;支撑柱中嵌设有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两端均穿过镀锌钢板,且与镀锌钢板固定连接,镀锌钢板朝向支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用于对所述支撑梁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板沿着镀锌钢板向上延伸,直到接触到支撑梁,再沿着支撑梁的下表面延伸,连接板垂直于支撑梁的水平方向的两端向上延伸,直到与楼板的下表面抵接,且连接板的相邻部位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连接板提供向上的拉力,以保对所述支撑梁的支撑作用,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套设有钢套连接板位于钢套的内侧;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加强板位于支撑梁的竖直侧面,且加强板的顶端与楼板的下表面抵接;连接板的水平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限位柱,一组限位柱包括两个,沿着垂直于支撑梁的水平方向,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柱位于连接板的两端,沿着平行于支撑梁的方向,不同组的限位柱均匀分布,位于支撑梁一端的上方的钢套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提
拉筋,所述钢套用于固定所述提拉筋并使所述镀锌钢板与所述支撑柱之间的一体性加强,一组提拉筋包括两根提拉筋,提拉筋向下穿过楼板从支撑梁的一侧向下跨过支撑梁,并从支撑梁的另一侧向上与支撑梁另一端上方的钢套固定连接,提拉筋位于一组限位柱之间,两个提拉筋在支撑梁的下表面交叉,所述提拉筋对所述支撑梁提供预应力;
[0009]当载荷作用到支撑梁上时,载荷传递到提拉筋,张紧的提拉筋给支撑梁向上的力,同时加强板对支撑梁进行加强,碳纤维混凝土层增加了支撑梁的延性和强度;载荷经过支撑梁传递到支撑柱上,连接板使支撑梁和支撑柱连接处的强度增加,并且连接板沿着垂直于支撑梁水平方向的两端向上延伸,将支撑梁包裹起来,使支撑梁的端部不易变形开裂;当载荷作用到支撑柱上时,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使支撑柱的裂缝得到修补,胶黏层与加强钢筋共同作用将镀锌钢板与支撑柱连接到一起,支撑柱受到的载荷能够及时传递到镀锌钢板上,当胶黏层老化时,加强钢筋保证支撑柱与镀锌钢板之间的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锌钢板对支撑柱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并且镀锌钢板不易锈蚀,使用寿命较长;加强钢筋加强了镀锌钢板与支撑柱的一体性,避免了镀锌钢板与支撑柱剥离而失去加固作用,支撑柱受到的载荷能够及时传递到镀锌钢板上,使镀锌钢板的高强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起到较好的支撑加强作用;连接板对支撑梁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使支撑梁与支撑柱连接的部位的承重能力加强;连接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板能够对连接板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使连接板受到支撑梁向下的压力不易产生向下的形变,保证了连接板对支撑梁的较好的支撑作用;当连接板的水平部分受到支撑梁的向下的压力时,连接板对连接板的水平部分起到提拉作用,使连接板不易下垂,能够对支撑梁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钢套起到固定提拉筋的作用,同时钢套使镀锌钢板与支撑柱之间的一体性进一步加强;限位柱对提拉筋起到限位作用,使提拉筋不会相对干涉,并且能够在支撑梁的底部分布较为分散;拉紧的提拉筋对支撑梁提供一个预应力,提高原结构的承载力,对其起到较好的加固效果,达到了对支撑柱和支撑梁的加固均较为稳定的效果。
[0011]优选地,所述镀锌钢板的顶端朝向支撑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水平的螺柱,螺柱穿过连接板,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通过过个螺柱与镀锌钢板固定连接,使连接点加多且分布较为均匀,从而加强了连接板与镀锌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连接板较好的起到对支撑梁的支撑作用。
[0013]优选地,不同组的所述提拉筋的交叉点不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组的提拉筋在支撑梁底部的分布较为均匀,使不同组的提拉筋对支撑梁底部的支撑力较为均匀,保证了提拉筋对支撑梁的提拉效果较好。
[0015]优选地,所述钢套包括两个C形的半和多个连接螺丝,两个半相对套设于支撑柱的外部,且半的端部向远离自身的外侧延伸,连接螺丝分别穿过两个半的向远离自身的外侧延伸的部分。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半的C形开口端相对,将连接螺丝在两个半之间拧上,钢套即安装完毕,使钢套便于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碳纤维混凝土层,提拉筋嵌设于碳纤维混凝土层的内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高,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韧性,能够对支撑梁起到加固作用;碳纤维混凝土层使提拉筋不直接外露,对其起到了保护效果。
[0019]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位于支撑柱的外壁与镀锌钢板之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有较好的渗透性,在混凝土微孔及毛细管中进行传输、充盈,形成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可以修补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损伤,以及较好的填充加强钢筋所在的孔,同时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且防止水分等进入支撑柱内部,对支撑柱内产生侵蚀,有利于提高支撑柱的使用寿命。
[0021]优选地,所述镀锌钢板与碳纤维混凝土层之间上设置有胶黏层,镀锌钢板上开设有注胶孔,连接板和加强板与支撑梁之间也设置胶黏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黏层的设置加强了镀锌钢板与支撑柱的连接更加紧密,使连接板和加强板与支撑梁的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镀锌钢板与支撑柱的一体性,以及连接板和加强板与支撑梁的一体性;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支撑柱(2)、支撑梁(3)和楼板(1),楼板(1)位于支撑梁(3)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支撑柱(2)上连接有柱加固组件,支撑梁(3)上连接有加固件和提拉件,柱加固组件包括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23)、加强钢筋(22)和镀锌钢板(21),用于对支撑柱(2)起到加固作用,加固件包括连接板(31)和加强板(32),用于对支撑梁(3)起到支撑作用,提拉件包括提拉筋(5)和钢套(4),用于对支撑梁(3)起到提拉作用;所述支撑柱(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镀锌钢板(21),用于对所述支撑柱(2)起到支撑加强作用,所述镀锌钢板(21)为L形板,镀锌钢板(21)刚好位于支撑柱(2)的棱角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镀锌钢板(21)的边缘抵接,且抵接处固定连接;支撑柱(2)中嵌设有加强钢筋(22),加强钢筋(22)的两端均穿过镀锌钢板(21),且与镀锌钢板(21)固定连接,镀锌钢板(21)朝向支撑梁(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1),用于对所述支撑梁(3)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板(31)沿着镀锌钢板(21)向上延伸,直到接触到支撑梁(3),再沿着支撑梁(3)的下表面延伸,连接板(31)垂直于支撑梁(3)的水平方向的两端向上延伸,直到与楼板(1)的下表面抵接,且连接板(31)的相邻部位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连接板(31)提供向上的拉力,以保对所述支撑梁(3)的支撑作用,支撑柱(2)的顶端和底端套设有钢套(4),连接板(31)位于钢套(4)的内侧;所述连接板(3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32),加强板(32)位于支撑梁(3)的竖直侧面,且加强板(32)的顶端与楼板(1)的下表面抵接;连接板(31)的水平部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限位柱(312),一组限位柱(312)包括两个,沿着垂直于支撑梁(3)的水平方向,同一组的两个限位柱(312)位于连接板(31)的两端,沿着平行于支撑梁(3)的方向,不同组的限位柱(312)均匀分布,位于支撑梁(3)一端的上方的钢套(4)固定连接有至少一组提拉筋(5),所述钢套(4)用于固定所述提拉筋(5)并使所述镀锌钢板(21)与所述支撑柱(2)之间的一体性加强,一组提拉筋(5)包括两根提拉筋(5),提拉筋(5)向下穿过楼板(1)从支撑梁(3)的一侧向下跨过支撑梁(3),并从支撑梁(3)的另一侧向上与支撑梁(3)另一端上方的钢套(4)固定连接,提拉筋(5)位于一组限位柱(312)之间,两个提拉筋(5)在支撑梁(3)的下表面交叉,所述提拉筋(5)对所述支撑梁(3)提供预应力;当载荷作用到支撑梁(3)上时,载荷传递到提拉筋(5),张紧的提拉筋(5)给支撑梁(3)向上的力,同时加强板(32)对支撑梁(3)进行加强,碳纤维混凝土层(7)增加了支撑梁(3)的延性和强度;载荷经过支撑梁(3)传递到支撑柱(2)上,连接板(31)使支撑梁(3)和支撑柱(2)连接处的强度增加,并且连接板(31)沿着垂直于支撑梁(3)水平方向的两端向上延伸,将支撑梁(3)包裹起来,使支撑梁3的端部不易变形开裂;当载荷作用到支撑柱(2)上时,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层(23)使支撑柱(2)的裂缝得到修补,胶黏层(6)与加强钢筋(22)共同作用将镀锌钢板(21)与支撑柱(2)连接到一起,支撑柱(2)受到的载荷能够及时传递到镀锌钢板(21)上,当胶黏层(6)老化时,加强钢筋(22)保证支撑柱(2)与镀锌钢板(21)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板(21)的顶端朝向支撑梁(3)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付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