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54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包括第一悬挑吊臂、第二悬挑吊臂和吊篮,所述吊篮整体呈U字形,使建筑外墙的局部外凸结构位于U字形开口内,吊篮靠近墙体的两个端点处设两个吊点,通过钢丝绳与两第一悬挑吊臂连接,吊篮远离墙体的端点处设置一个吊点,通过钢丝绳与第二悬挑吊臂连接,两个第一悬挑吊臂呈X形交叉设置在建筑屋顶,第二悬挑吊臂正对吊篮设置,并通过骑墙装置架设在建筑屋顶的女儿墙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具有局部外凸结构的建筑施工,吊篮尺寸能够调整,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具,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 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
[0003]随着中国城市结构发展日益完善,城市空间扩展也从新区开发增量建设转变为中心城区的旧物改造提升,特别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提出,城市旧建筑物的改造提升在城市建设占据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无论是对原建筑设计外立面有竖向悬挑结构,还是改建后在建筑外立面新增加的竖向悬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均不能影响原建筑的正常使用。
[0004]现有的吊篮系统无法胜任建筑外墙具有局部外凸结构的施工要求,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以满足于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及施工需要,同时也能节省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使其满足具有局部外凸结构的建筑外墙的施工需求,达到节省工期,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包括第一悬挑吊臂、第二悬挑吊臂和吊篮,所述吊篮整体呈U字形,使建筑外墙的局部外凸结构位于U字形开口内,吊篮靠近墙体的两个端点处设两个吊点,通过钢丝绳与两第一悬挑吊臂连接,吊篮远离墙体的端点处设置一个吊点,通过钢丝绳与第二悬挑吊臂连接,两个第一悬挑吊臂呈X形交叉设置在建筑屋顶,第二悬挑吊臂正对吊篮设置,并通过骑墙装置架设在建筑屋顶的女儿墙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吊篮的工作平台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吊篮的四周设置有护栏,工作面的护栏高度不低于0.8m,非工作面护栏高度不低于1.1m,护栏承受载荷不小于1000N。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吊篮的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0.4m,工作平台设置有防滑底板,防滑底板的有效面积不小于0.25

/人,防滑底板的排水孔直径最大为10mm,吊篮的底部四周设有挡板,挡板高度不低于150mm,挡板与防滑底板之间的间隙不大于5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吊篮包括数个结构单元,数个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拼装形成吊篮U字形的整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骑墙装置为方管焊接而成的下端开放的矩形框架结构,用于架设
在女儿墙之上,使女儿墙位于骑墙装置前后面板之间的间隙内,骑墙装置的前面板通过螺栓连接有压板,旋紧螺栓推动压板能够将骑墙装置夹紧固定在女儿墙上,所述骑墙装置的长度大于50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挑吊臂和第二悬挑吊臂均包括前梁、中梁、后梁和后支架,第一悬挑吊臂还包括前支架,所述前梁、中梁和后梁水平同轴架设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上,或前支架和骑墙装置之上,所述第一悬挑吊臂和第二悬挑吊臂的后支架上均设置有配重管,配重管上安装配重块;后支架与楼板通过一道刚性连接和两道钢丝绳软连接固定;一道刚性连接的做法为:后支架的立杆底部在楼板上焊接10mm厚钢埋板,用4个M16机械锚栓固定;两道钢丝绳软连接做法为:后支架尾部设置两道钢丝绳,通过在钢丝绳末端正下方顶板上设置10mm厚的后支架埋板,后支架埋板为10mm的钢埋板,并在钢埋板上焊接竖直的耳板,钢丝绳与耳板通过花篮螺栓穿接,钢埋板通过打穿楼板利用对拉螺栓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梁、中梁和后梁均采用150
×
150
×
6mm的方管,后支架采用80
×
80
×
4mm方管外套93
×
93
×
4mm方管,以增加刚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悬挑吊臂的骑墙装置上方设置前立杆,前梁与前立杆之间焊接斜拉的镀锌方管,并分别在前梁与前立杆之间、后梁与前立杆之间各连接两条斜拉的拉纤。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挑吊臂的前支架与女儿墙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00mm。
[0016]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采用U型吊篮替代传统定型化平台,解决了传统吊篮仅适用于外表面平整的建筑物外装饰,无法适用有外凸结构的建筑物的问题;2、吊篮通过数个结构单元拼装而成,可根据建筑物的外凸结构尺寸进行调整,避免了因外凸结构过长而导致的吊篮工作面不足的问题;3、U形吊篮相较于传统吊篮提供的工作面更多,更便于施工;4、结构简单,且施工工艺与传统吊篮相似,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不额外增加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17]上述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吊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第二悬挑吊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第一悬挑吊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骑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后支架埋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7是后支架埋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外凸结构;2、吊篮;21、安全锁;22、电动提升机;23、护栏;24、防
滑底板;3、第二悬挑吊臂;31、镀锌方管;32、后支架埋板;321、钢板;322、耳板;33、后支架;34、拉纤;4、第一悬挑吊臂;41、前梁;42、中梁;43、后梁;44、前支架;45、配重管;46、配重块;5、骑墙装置;51、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包括第一悬挑吊臂4、第二悬挑吊臂3和吊篮2。
[0027]所述吊篮2整体呈U字形,用于在对外墙具有局部外凸结构的建筑进行施工时,将外凸结构1完全包含在吊篮2的工作面内侧,即将外凸结构1位于U字形的开口内。吊篮2包括数个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的长度有多种尺寸,如1米、1.5米、2米、2.5米、3米,现场施工时可根据外凸结构1的尺寸,将结构单元进行拼装,形成吊篮整体。
[0028]所述吊篮2还包括安全锁21、电动提升机22、护栏23和防滑底板24,在吊篮2靠近墙体的两个端点处设两个吊点,远离墙体的端点处设置一个吊点,三个吊点处均设有安全锁21和电动提升机22,通过安全锁21和电动提升机22与钢丝绳连接,再通过钢丝绳与第一悬挑吊臂4和第二悬挑吊臂3连接。其中,靠近墙体的两个吊点连接至两个成X形交叉设置的第一悬挑吊臂4,远离墙体的吊点连接至正对吊篮2并架设在女儿墙上的第二悬挑吊臂3。三个吊点的设置能够有效地确保吊篮2的稳定,防止施工人员走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悬挑吊臂、第二悬挑吊臂和吊篮,所述吊篮整体呈U字形,使建筑外墙的局部外凸结构位于U字形开口内,吊篮靠近墙体的两个端点处设两个吊点,通过钢丝绳与两第一悬挑吊臂连接,吊篮远离墙体的端点处设置一个吊点,通过钢丝绳与第二悬挑吊臂连接,两个第一悬挑吊臂呈X形交叉设置在建筑屋顶,第二悬挑吊臂正对吊篮设置,并通过骑墙装置架设在建筑屋顶的女儿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的工作平台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的四周设置有护栏,工作面的护栏高度不低于0.8m,非工作面护栏高度不低于1.1m,护栏承受载荷不小于1000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的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0.4m,工作平台设置有防滑底板,防滑底板的有效面积不小于0.25

/人,防滑底板的排水孔直径最大为10mm,吊篮的底部四周设有挡板,挡板高度不低于150mm,挡板与防滑底板之间的间隙不大于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包括数个结构单元,数个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拼装形成吊篮U字形的整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建筑局部外凸结构的吊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骑墙装置为方管焊接而成的下端开放的矩形框架结构,用于架设在女儿墙之上,使女儿墙位于骑墙装置前后面板之间的间隙内,骑墙装置的前面板通过螺栓连接有压板,旋紧螺栓推动压板能够将骑墙装置夹紧固定在女儿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磊周岳衡周军皮佳亮邹恩泽陈浩邬泽英李世红董春娣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