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32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0
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光学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且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通过对光学系统各透镜的面型和屈折力进行合理设计,有利于满足较大视场角、轻薄化和日夜共焦的特点。轻薄化和日夜共焦的特点。轻薄化和日夜共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车载内视摄像模组通过可见光与红外光成像的原理对车内进行监控,并将拍摄的图片信息传递至显示屏幕上,能够有效的监测驾驶员及车辆内部的状态,保护财产安全,并准确的做出预警,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性。
[0003]但是,目前的车载内视摄像模组难以同时适用于光线较好的日间和光线较差的夜间环境,以实现日夜共焦,且具备较大视场角的光学系统体积较大,导致摄像模组的总长较长,难以应用于车载内饰摄像模组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能具有较大视场角的同时,实现轻薄化和日夜共焦。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共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0007]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0.9mm<TTL/tan(FOV/2)<1.5mm;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光学总长,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an(FOV/2)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的正切值。
[0008]通过使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增大光线的入射角度,扩大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通过使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畸变,提高成像质量;通过使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色差,实现日夜共焦的特性;通过使第四透镜具备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屈折力,提升透镜间的紧凑性,实现小型化的特性;通过使第五透镜具备负屈折力,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有利于增强第五透镜的负屈折力,避免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过度
弯曲,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屈折力;通过使第六透镜具备正屈折力,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轴外球差以及色散,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0009]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0.9mm<TTL/tan(FOV/2)<1.5mm,有利于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和最大视场角的比值得到合理配置,使光学系统在具备足够大的视场角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轻薄特性。低于关系式下限,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过小,光学系统中各镜片的形状与匹配关系较难平衡,各透镜之间的间隔空间太小,空间余量太小,导致光学系统敏感度加大,工艺性较差;超过关系式上限,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过大,不利于满足光学系统小型化的需求。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3<SDs3/|SAGs3|<4;其中,SDs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SAGs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平行于光轴的距离。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上述关系式,有利于防止第二透镜物侧面的面型过弯,从而减小第二透镜的加工难度。低于关系式下限,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过小,不利于大角度光线入射至光学系统,降低光学系统的成像范围;超过关系式上限,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过于平整,光学系统产生鬼影的风险大。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39mm<2*f*tan(FOV/2)<55mm;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an(FOV/2)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的正切值。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上述关系式,有利于在保证光学系统具备较大像高的同时,光学系统的焦距得到合理配置,以扩大光学系统的拍摄范围。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3.8<f3/CT3≤4.5;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上述关系式,有利于合理约束第三透镜的焦距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厚度的比值,从而降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厚度的公差敏感度,降低第三透镜的加工工艺难度,有利于提升光学系统的组装良率。低于关系式下限,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过大,第三透镜的重量增加,光学系统的整体厚度和重量增加,不利于实现轻薄化和轻量化的特性;超过关系式上限,第三透镜的厚度过薄,增加第三透镜的加工难度和光学系统的组装敏感度。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4<f45/f<11;其中,f45为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上述关系式,有利于合理约束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系统的焦距的比值,校正光线经过第四透镜之前的透镜所产生的像差,提升光学系统的解像力,同时,还有利于减小光线经光学系统折转后的出射角度,以较小的角度进入位于摄像模组像侧的感光元件,从而提升感光元件的感光性能,并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1.5<Rs11/f<2.7;其中,Rs1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上述关系式,有利于约束第六透镜物侧面的弯曲程度,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同时,还有利于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屈折力,校正光学系统的视场轴外像差。低于关系式下限,光学系统的焦距过大,不利于实现小型化的特性,进而影响整个光学系统的轻薄化;超过关系式上限,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过大,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过于平滑,不利于像差的修
正。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2.5<TTL/CT456<4;其中,CT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通过使光学系统满足上述关系式,有利于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总长与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之和的比值,进而实现光学系统小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共六片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0.9mm<TTL/tan(FOV/2)<1.5mm;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an(FOV/2)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的正切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3<SDs3/|SAGs3|<4;其中,SDs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SAGs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平行于光轴方向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关系式:39mm<2*f*tan(FOV/2)<55mm;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宇明冯科韦瑶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