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254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包括:地热系统,用于提供最原始的地热能;热交换器,将原始的地热能循环输送至各使用端;热交换器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热交换器的主输入端均与地热系统的输出端连接,热交换器分别和各使用端连接,热交换器和使用端形成一个热循环回路。通过热交换器分别与各使用端连接,使热交换器与各使用端形成循环系统,使地热分别应用于地暖供热系统、生活用水系统以及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中;实现通过地热使室内温度调节到适宜居住的范围;无需额外加热实现生活随时可用热水;同时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制冷耗能,只需要少量的电能便可以将地热带到室内进行供暖、制冷。暖、制冷。暖、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属于地热能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建筑能耗主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化石能源。绿色新能源占能源总量相对较少。纵观千古历史,人类总是以一位索取者的身份不断地向自然界索要着物质资源,殊不知这些资源需亿万年方才形成,而人类仅仅几百上千年便将之挥霍将尽。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8%~23%,在建筑能耗中又以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最高,约占60%左右,是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作为倡导的发展方向,
[0003]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具有储量大、无污染、无碳排放等特点,具有巨大的利用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现有的地热利用结构复杂造成使用成本过高、地热利用率低,造成了地热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具体方案为:
[0005]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包括:
[0006]地热系统,用于给地暖系统提供最初始的热能;
[0007]热交换器,将原始的地热能循环输送至各使用端,所述热交换器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热交换器内换热介质与地热系统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热交换器分别和各使用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和使用端形成一个热循环回路,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和蓄水箱;
[0008]所述蓄水箱位于换热管和使用端之间,所述蓄水箱的输入端与使用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水箱的输出端与换热管的输入端连接;
[0009]所述使用端的输入端与换热管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温控调节系统;
[0010]所述换热管位于地热系统中;
[0011]所述温控调节系统包括分流机构、控温箱以及换热器,
[0012]所述分流机构的输入端与换热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机构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管路的输入端和第二管路的输入端;
[0013]第一管路的输出端和第二管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温箱的输入端和换热器的输入端,
[0014]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与蓄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控温箱的输入端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箱体、分流板以及驱动机构,
[0016]所述驱动机构穿过箱体部分位于箱体内,部分位于箱体外;
[0017]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之间,所述第一输出口的尺寸和与第二输出口的尺寸相
同;
[0018]所述分流板设置在箱体内,所述分流板一侧设置有与滑槽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分流板另一侧活动连接在位于箱体内的驱动机构上,所述分流板的尺寸等于第一输出口的尺寸/第二输出口的尺寸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之间尺寸之和。
[001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输丝杠和驱动电机,
[0020]所述传输丝杠一端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所述传输丝杠与分流板平行,且与分流板螺纹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0022]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23]所述控温箱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0024]优选的,还包括PLC机,
[0025]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均电性连接有PLC机。
[0026]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为间隔设置均匀排布的S状管路。
[0027]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采用筏板

下柱墩式布管形式,
[0028]其中,换热管排布在筏板上,位于筏板和基础钢筋之间,换热管与使用端连接的输出管路以及换热管与蓄水箱连接的回水管路均设置在下柱墩上。
[0029]优选的,所述使用端包括生活用水系统、地暖供热系统、地下车库坡道防结冰系统以及室内温度调节系统,
[0030]所述生活用水系统的输入端、地暖供热系统的输入端、地下车库坡道防结冰系统的输入端以及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的输入端分别与换热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生活用水系统的输出端、地暖供热系统的输出端、地下车库坡道防结冰系统的输出端以及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蓄水箱的输入端连接。
[0031]优选的,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还电性连接有智能温控仪。
[0032]优选的,所述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为水冷空调。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4]通过热交换器分别与各使用端连接,使热交换器与各使用端形成循环系统,使地热分别应用于地暖供热系统、生活用水系统以及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中;实现通过地热使室内温度调节到适宜居住的范围;无需额外加热实现生活随时可用热水;同时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制冷耗能,只需要少量的电能便可以将地热带到室内进行供暖、制冷;
[0035]本申请通过设置换热器与分流机构的配合实现控温箱输送给的使用端的温度满足使用端的实际需求;
[0036]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无需复杂的部件与装置。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申请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申请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实施例中的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申请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实施例中的温控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申请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实施例中分流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0041]其中,1

蓄水箱,2

热交换器,3

地热系统,4

室内温度调节系统,5

智能温控仪,6

生活用水系统,1
‑1‑
蓄水箱的输入端,1
‑2‑
蓄水箱的输出端,2
‑1‑
筏板,2
‑2‑
下柱墩,2
‑3‑
换水管,2

4基础钢筋,7

第一温度传感器,8

分流机构,9

换热器,10

第一管路,11

第二管路,12

箱体,13

第二温度传感器,14

丝杠,15

驱动电机,16

分流板,17

滑槽,18

第三温度传感器19

控温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3]根据附图1

4所述的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包括: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热系统(3),用于给地暖系统提供最初始的热能;热交换器(2),将原始的地热能循环输送至各使用端,所述热交换器(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热交换器(2)内换热介质与地热系统(3)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热交换器(2)分别和各使用端连接,所述热交换器(2)和使用端形成一个热循环回路,所述热交换器(2)包括换热管(2

3)和蓄水箱(1);所述蓄水箱(1)位于换热管(2

3)和使用端之间,所述蓄水箱(1)的输入端(1

1)与使用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水箱(1)的输出端(1

2)与换热管(2

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使用端的输入端与换热管(2

3)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温控调节系统;所述换热管(2

3)位于地热系统(3)中;所述温控调节系统包括分流机构(8)、控温箱(19)以及换热器(9),所述分流机构(8)的输入端与换热管(2

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机构(8)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管路(10)的输入端和第二管路(11)的输入端;第一管路(10)的输出端和第二管路(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温箱(19)的输入端和换热器(9)的输入端,所述换热器(9)的输入端与蓄水箱(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9)的输出端与控温箱(19)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8)包括箱体(12)、分流板(16)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穿过箱体(12),部分位于箱体(12)内,部分位于箱体(12)外;所述箱体(12)上设置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箱体(12)内壁设置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位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之间,所述第一输出口的尺寸与第二输出的尺寸相同;所述分流板(16)设置在箱体(12)内,所述分流板(16)一侧设置有与滑槽(17)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17)内,所述分流板(16)另一侧活动连接在位于箱体(12)内的驱动机构上,所述分流板(16)的尺寸等于第一输出口的尺寸/第二输出口的尺寸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之间尺寸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热能的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输丝杠(14)和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甲牛彦平张文明魏金桥李小猛韩志攀王晓超秦建帅刘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