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123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壁上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外部套设有一对支撑块;一对所述支撑块顶部固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侧壁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支撑块侧壁铰接;所述推块一侧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支撑块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滑槽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通过托板将孕妇双腿抬起,并通过挤压组件挤压推块滑动实现对孕妇双腿张开角度的调节。滑动实现对孕妇双腿张开角度的调节。滑动实现对孕妇双腿张开角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孕妇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孕妇双腿抬起露出产道,使医生更加清晰的看见胎儿的位置进行助产,但有些产妇由于虚弱使不上力气,所以需要用到助产装置将孕妇双腿架起,配合医生促使胎儿顺利生产。
[0003]现有技术中的助产装置在使用时只能简单的将孕妇的腿架起,不便于对孕妇双腿的张合角度进行调节,不利于医生观察产道,增加了医生助产时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具有对孕妇双腿的张合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医生观察产道,降低医生助产时的难度。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侧壁上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外部套设有一对支撑块;一对所述支撑块与第一滑槽内侧壁滑动配合,支撑块顶部固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滑板顶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靠近支撑块的侧壁上铰接有一对连接杆;一对所述连接杆远离推块的端部分别与一对所述支撑块靠近推块的侧壁铰接;所述推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推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的挤压组件;一对所述支撑块靠近导杆端部的侧壁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滑槽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板底部设置有驱动第一滑板沿着第一空腔内侧壁滑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空腔顶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块伸至第一空腔外的第一开口。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支撑块和托板处于第一空腔内部,当孕妇躺在床体表面后,通过升降机构推动第一滑板上滑,第一滑板带动支撑块和托板从第一开口处伸出将孕妇的双腿抬起;为便于医生观察产道再通过挤压机构挤压推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推块滑动过程中带动连接杆摆动,使得导杆上套设的一对支撑块沿着导杆向着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一弹簧,促使孕妇的双腿张开,便于医生观察产道,降低医生助产时的难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挤压组件包括直板;所述直板固接在第一滑板顶部,直板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推块的端部与推块远离连接杆的侧壁接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螺纹杆使得第一螺纹杆挤压推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推块在滑动过程中对一对连接杆的张开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孕妇双腿张开角度的调节,待孕妇双腿的张开角度调整至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第一螺纹杆,使支撑块保持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齿条;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第三开口内侧壁上,齿条顶部与第一滑板底部固接;所述第三开口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上固接有与齿条啮合的直齿轮,第一转轴一端贯穿床体侧壁伸至床体外,第一转轴伸至床体外的端部固接有手轮,第一转轴远离手轮的端部设置有可阻止第一转轴旋转的固定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孕妇躺在床体上后,转动手轮带动第一转轴和直齿轮转动,直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和第一滑板上滑,使得支撑块和托板伸出第一空腔抬起孕妇的双腿,便于医生进行助产工作促使胎儿顺利生产;待支撑板和托板上升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固定件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齿条和第一滑板保持稳定。
[0011]优选的,所述床体远离手轮的侧壁上设有卡孔;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手轮的端部贯穿床体侧壁伸至卡孔内,第一转轴远离手轮的端部设有矩形孔;所述固定件包括矩形块;所述矩形块滑动连接在矩形孔内部,矩形块远离手轮的端部可伸至矩形孔外,矩形块伸出矩形孔外的端部固接有可卡设在卡孔内的卡块;所述卡块截面形状为与所述卡孔截面形状配合的正方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卡块卡设在卡孔内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第一转轴不易转动,当需要抬起孕妇的双腿时,将卡块从卡孔中抽出,使得第一转轴能够进行转动;待旋转手轮推动齿条上滑至合适位置后推动卡块卡入卡孔中对第一转轴进行固定,使得齿条保持稳定,通过矩形块和矩形孔的配合使得第一转轴与卡块件不易发生相对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托板外侧壁设有毛面魔术贴,托板远离毛面魔术贴的侧壁上固接有绑带;所述绑带侧壁上设置有勾面魔术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板将孕妇的双腿抬起后,将绑带绕过孕妇双腿外部后使得勾面魔术贴粘贴在毛面魔术贴上进行固定,通过绑带对孕妇的双腿进行固定,使得孕妇的双腿不易从托板上脱落。
[0015]优选的,所述床体底部固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底部设置有滚轮,第二滑板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空腔底端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空腔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部设置有驱使第二滑板下移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空腔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滚轮伸出支撑腿外的第四开口。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进行床体的移动时,通过驱动组件推动第二滑板沿着第二空腔内侧壁下滑,使得滚轮通过第四开口伸出支撑腿外部将床体抬起,便于床体的整体移动,提升床体的灵活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远离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部,滑块靠近第二滑板的侧壁上设有圆角;所述第二滑板靠近滑块的侧壁上设有与圆角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靠近滑块的端部与滑块远离圆角的侧壁接触;所述滑块远离圆角的侧壁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三滑槽内侧壁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得第二螺纹杆推动滑块沿着第三滑槽滑动,在圆角与斜面的配合工作下,滑块推动滑板下滑,使得滚轮伸出支撑腿外部,便于进
行床体的移动,待床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反向转动第二螺纹杆,滑块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滑,第二滑板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滚轮进入第二空腔内,使得支撑腿对床体进行支撑。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底部固接有防滑垫。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底部设置的防滑垫增大了支撑腿与接触地面间的摩擦力,使得床体的置的平稳不易滑动,提升床体的稳定性。
[0021]优选的,所述床体顶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海绵垫。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槽中设置的海绵垫提升了孕妇躺在床体上的舒适度,当孕妇躺在海绵垫上时,海绵垫受压变形,使得孕妇在海绵垫上不易滑动。
[0023]优选的,所述床体顶部固接有扶手。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床体顶部设置的扶手用于孕妇双手进行持握住,用于孕妇进行借力支撑。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托板将孕妇的双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1);所述第一空腔(11)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2);所述第一滑板(2)顶部设有第一滑槽(21);所述第一滑槽(21)内侧壁上固接有导杆(22);所述导杆(22)外部套设有一对支撑块(23);一对所述支撑块(23)与第一滑槽(21)内侧壁滑动配合,支撑块(23)顶部固接有托板(24);所述第一滑板(2)顶部设有第二滑槽(25);所述第二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推块(251);所述推块(251)靠近支撑块(23)的侧壁上铰接有一对连接杆(252);一对所述连接杆(252)远离推块(251)的端部分别与一对所述支撑块(23)靠近推块(251)的侧壁铰接;所述推块(251)远离连接杆(25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推块(251)沿着第二滑槽(25)滑动的挤压组件(3);一对所述支撑块(23)靠近导杆(22)端部的侧壁通过第一弹簧(26)与第一滑槽(21)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板(2)底部设置有驱动第一滑板(2)沿着第一空腔(11)内侧壁滑动的升降机构(4);所述第一空腔(11)顶端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块(23)伸至第一空腔(11)外的第一开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13);所述挤压组件(3)包括直板(31);所述直板(31)固接在第一滑板(2)顶部,直板(31)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32);所述第一螺纹通孔(32)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3);所述第一螺纹杆(33)靠近推块(251)的端部与推块(251)远离连接杆(252)的侧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底端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1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齿条(41);所述齿条(41)滑动连接在第三开口(14)内侧壁上,齿条(41)顶部与第一滑板(2)底部固接;所述第三开口(14)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2)外侧壁上固接有与齿条(41)啮合的直齿轮(43),第一转轴(42)一端贯穿床体(1)侧壁伸至床体(1)外,第一转轴(42)伸至床体(1)外的端部固接有手轮(44),第一转轴(42)远离手轮(44)的端部设置有可阻止第一转轴(42)旋转的固定件(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医疗用可调节助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远离手轮(44)的侧壁上设有卡孔(15);所述第一转轴(42)远离手轮(44)的端部贯穿床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燕张晓倩石舟红侯顺玉杨建霍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