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痧灸装置及其药物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116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痧灸装置,包括刮板、带孔纱网和保温盖,带孔纱网位于刮板底侧且与刮板呈一体化结构,带孔纱网上设有无烟艾条,保温盖嵌合于刮板的顶部,刮板的侧端设有把手,把手通过螺丝固定于刮板的外壁上。以刮痧手法为动力,刮痧装置为媒介,结合艾灸作用,既融合刮痧、艾灸的优点又达到了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防病治病的目的。防病治病的目的。防病治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痧灸装置及其药物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刮痧治疗
,具体为一种痧灸装置及其药物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0003]传统的刮痧,治疗的形式较为单一,方式较为局限,治疗效果明显度不佳,因此,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痧灸装置及其药物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痧灸装置及其药物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刮痧,治疗的形式较为单一,方式较为局限,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痧灸装置,包括刮板、带孔纱网和保温盖,带孔纱网位于刮板底侧且与刮板呈一体化结构,带孔纱网上设有无烟艾条,保温盖嵌合于刮板的顶部,刮板的侧端设有把手,把手通过螺丝固定于刮板的外壁上,无烟艾条由紫草、紫苏叶、白芥子、红花、川芎、鸡血藤、乳香、元胡、丹皮、桂枝、葛根、连翘、艾碳和榆树皮粉制成;
[0007]优选的,无烟艾条呈方形叶片状,无烟艾条的外壁上设有方形叶片,无烟艾条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中空管;
[0008]优选的,无烟艾条外壁上分布的方形叶片大小相同且呈间隔式分布,方形叶片呈中厚外薄结构;
[0009]优选的,保温盖由保温盖盖沿、保温盖提钮和保温盖隔热块组成,保温盖提钮位于保温盖盖沿的顶部且与保温盖盖沿呈一体化结构;
[0010]优选的,保温盖隔热块位于保温盖盖沿的底部且与保温盖盖沿呈一体化结构,保温盖隔热块上嵌套有石棉网布;
[0011]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2]S1.摄取原料:依次摄取紫草15~25份、紫苏叶10~18份、白芥子8~15份、红花8~15份、川芎8~15份、鸡血藤8~16份、乳香6~12份、元胡7~16份、丹皮6~12份、桂枝10~16份、葛根10~18份、连翘6~12份、艾碳150~300份和榆树皮粉12~20份;
[0013]S2.粉碎过筛:将原料紫草、紫苏叶、白芥子、红花、川芎、鸡血藤、乳香、元胡、丹皮、桂枝、葛根、连翘和艾碳依次倒入打磨机内进行粉碎,得到上述混合料的粉末,将混合粉末进行过筛;
[0014]S3.粘合剂制备:将榆树皮粉加入水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配制成粘合剂;
[0015]S4.加料混合:混合料的粉末加入榆树皮粉粘合剂搅拌得到糊状混合料;
[0016]S5.模具塑型:将糊状混合料采用模具装填,干燥后取下模具即得无烟艾条。
[0017]其中,S3步骤中,榆树皮粉与水的混合比例为1:(3~3.5),榆树皮粉与水混合过程中,需要添加0.4%~0.7的粘稠剂和消泡剂,榆树皮粉与水的混合通过搅拌器搅拌,搅拌器在搅拌速率为260r/min~320r/min的条件下,搅拌2min~3min;
[0018]其中,S4步骤中,混合料的粉末与榆树皮粉粘合剂搅拌,通过搅拌器搅拌,搅拌器在搅拌速率为220r/min~280r/min的条件下,搅拌3min~4min;
[0019]其中,S2步骤中,混合粉末过筛的筛网采用不锈钢80目筛网。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痧灸疗法的装置集合了传统刮痧和艾灸两种中医外治法的优点,温灸与刮痧同时作用于治疗部位,操作时集二者之所长,无烟艾条呈空心长管状,外形设计为方形叶片中间厚、边缘薄有利于点燃无烟艾条,间断式叶片分布有利于均匀释放艾热,无烟艾条的原料全部采用纯中药材料,发挥了传统中药药物的外治作用,既保持了传统艾条的疗效,又消除了烟尘,减少了治疗室环境的污染,通过纯中药材料制得的无烟艾条燃烧充分、均匀,不污染环境,不易脱灰,体积小,携带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痧灸装置整体侧视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痧灸装置整体正视结构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无烟艾条制备流程图。
[0025]图中:1

刮板,2

无烟艾条,3

保温盖盖沿,4

保温盖提钮,5

保温盖隔热块,6

把手,7

带孔纱网,8

方形叶片,9

中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痧灸装置,包括刮板1、带孔纱网7和保温盖,带孔纱网7位于刮板1底侧且与刮板1呈一体化结构,带孔纱网7上设有无烟艾条2,保温盖嵌合于刮板1的顶部,刮板1的侧端设有把手6,把手6通过螺丝固定于刮板1的外壁上,无烟艾条2由紫草、紫苏叶、白芥子、红花、川芎、鸡血藤、乳香、元胡、丹皮、桂枝、葛根、连翘、艾碳和榆树皮粉制成;
[0030]进一步说明的,无烟艾条2呈方形叶片状,无烟艾条2的外壁上设有方形叶片8,无烟艾条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中空管9,无烟艾条2外壁上分布的方形叶片8大小相同且呈间隔式分布,方形叶片8呈中厚外薄结构;
[0031]进一步阐述,方形结构无烟艾条2可以稳定放置于带孔纱网,痧灸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因外力的作用出现翻滚的现象,保证了无烟艾条的正常燃烧,无烟艾条2外壁上分布的方形叶片8以及中空管9,主要增强美观度的同时,起到有助于无烟艾条2的燃烧;
[0032]进一步说明的,保温盖由保温盖盖沿3、保温盖提钮4和保温盖隔热块5组成,保温盖提钮4位于保温盖盖沿3的顶部且与保温盖盖沿3呈一体化结构,保温盖隔热块5位于保温盖盖沿3的底部且与保温盖盖沿3呈一体化结构,保温盖隔热块5上嵌套有石棉网布;
[0033]进一步阐述,保温盖主要起到阻止燃烧的无烟艾条2燃烧时,热量流失的问题,保温盖提钮4便于对盖体的拆装,保温盖隔热块5上的石棉网布起到阻止热量流失以及隔热的效果,避免了热传递现象,导致盖体烫手的情况;
[0034]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5]S1.摄取原料:依次摄取紫草22份、紫苏叶16份、白芥子13份、红花13份、川芎8份、鸡血藤8份、乳香6份、元胡7份、丹皮6份、桂枝10份、葛根10份、连翘6份、艾碳150份和榆树皮粉12份;
[0036]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刮板(1)、带孔纱网(7)和保温盖,所述带孔纱网(7)位于刮板(1)底侧且与刮板(1)呈一体化结构,所述带孔纱网(7)上设有无烟艾条(2),所述保温盖嵌合于刮板(1)的顶部,所述刮板(1)的侧端设有把手(6),所述把手(6)通过螺丝固定于刮板(1)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艾条(2)呈方形叶片状,所述无烟艾条(2)的外壁上设有方形叶片(8),所述无烟艾条(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中空管(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艾条(2)外壁上分布的方形叶片(8)大小相同且呈间隔式分布,所述方形叶片(8)呈中厚外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由保温盖盖沿(3)、保温盖提钮(4)和保温盖隔热块(5)组成,所述保温盖提钮(4)位于保温盖盖沿(3)的顶部且与保温盖盖沿(3)呈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温盖隔热块(5)位于保温盖盖沿(3)的底部且与保温盖盖沿(3)呈一体化结构,所述保温盖隔热块(5)上嵌套有石棉网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艾条(2)采用的原料包括紫草、紫苏叶、白芥子、红花、川芎、鸡血藤、乳香、元胡、丹皮、桂枝、葛根、连翘、艾碳和榆树皮粉。6.一种痧灸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摄取原料: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唐巍吴子建李飞费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