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078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针对垂直地震远偏移距数据频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直线型观测系统进行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采集,然后对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全部点井中地震处理后数据;通过提取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中的一道数据,去除道头仅保留数据部分内容,得到单道纯数据,从而根据单道纯数据对全部点井中地震处理后数据进行声波反演处理,得到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最后通过对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进行带通滤波、边界切除处理,得到保频成像结果。频成像结果。频成像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中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井中地震技术的兴起,在国内外的很多地区设计并采集了多激发点井中地震项目,其中的一些项目位于复杂构造地区。随着光纤下井工艺和井中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的进步,井中地震技术在参数估计和储层表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环渤海湾地区南堡凹陷、饶阳凹陷等。众所周知,井中地震观测方式对于了解井旁复杂构造情况具有一定优势,然而一直以来,复杂构造地区成像技术又是井中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在复杂结构领域,成像方法不够可靠,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在井中地震成像计算过程中的数据保真度问题,也就是远偏移距数据被严重拉伸而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及系统,得到保频成像结果。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包括:
[0005]S1、采用直线型观测系统进行井中地震数据采集;
[0006]S2、对步骤S1采集的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全部点井中地震处理后数据,分别记作第一处理数据、第二处理数据;
[0007]S3、提取第一处理数据其中某道数据,去除道头保留数据部分,从而得到单纯道数据;
[0008]S4、将单道纯数据当作声波数据,对第二处理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br/>[0009]S5、对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进行带通滤波、边界切除处理,得到保频成像结果。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垂直地震远偏移距数据频率降低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解决远偏移距成像频率降低的问题。广泛适用于各种井中地震成像处理领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施例观测系统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施例中方法实现流程与系统。
[0013]图3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反演数据曲线。
[0014]图4为本实施例中反演处理前成像剖面。
[0015]图5为本实施例中反演处理后成像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针对垂直地震远偏移距数据频率降低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具体包括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采集、井中地震数据处理、拟声波反演处理、保频成像处理等几个步骤,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0017]1)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采集:
[0018]设计经过观测井的直线型观测系统,在观测井中置入分布式光纤、地表利用人工震源进行激发,采集得到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
[0019]所述的直线型观测系统,是指震源激发点直线分布在观测井的两侧、井中布设观测点的一种观测方式,也称作Walkaway

VSP观测系统。
[0020]所述的分布式光纤,是指用于地震数据采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装备,在井中该装备记录数据密度较大、数据记录一致性较好,较适宜本专利技术的实现。
[0021]可选择的,人工震源可以选用炸药震源、可控震源、气枪震源、重锤震源等,所提供的激发能量可以被井中光纤有效记录即可。
[0022]2)井中地震数据处理:
[0023]对步骤1)中得到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筛选整理、数据预处理、走廊叠加和成像处理、成像一致性处理等,得到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包括近井口点在内的全部点井中地震处理后数据,分别记作第一处理数据、第二处理数据。
[0024](1)数据筛选整理:对步骤1)中得到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进行筛选,对照数据采集班报将不正常数据进行去掉,包括坏道剔除、同深度数据优选等,得到筛选处理后数据。
[0025](2)数据预处理:对上步骤中得到的筛选处理后数据,依照振幅补偿、波场旋转、反褶积、波场分离等几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得到有效信号得到加强的预处理后数据。
[0026](3)走廊叠加处理:在上步骤得到的预处理后数据中,抽取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经过动校正、近井口切除和叠加处理,得到走廊叠加处理数据,记作第一处理数据。
[0027]所述近井口地震处理后数据,是指满足行业标准SYT 7450—2019零偏移距范围内的全部地震数据,其具体数量受作业井深度和激发点间距共同影响。
[0028]所述走廊叠加处理数据,与常规意义的走廊叠加剖面不同,采用近井口多激发点数据叠加得到,具一定的统计平均效果,有较强的抗异常能力。
[0029](4)成像处理:对步骤(2)中得到的预处理后数据,应用全部激发点地震数据,经过井中地震静校正、动校正、成像处理,得到成像处理数据。
[0030]所述井中地震静校正是指消除起伏地表及由近地表低降速地层变化引起的数据误差,所述井中地震动校正是指依据井中地震速度将全部数据统一校正到双程时间数据。
[0031]可选择的,目前井中地震成像方法较多,为保证本实施例的可靠性,可选择方法较成熟、保频效果较好的VSP

CDP、柯希霍夫偏移或逆时偏成像方法等。
[0032](5)一致性校正处理,对步骤(4)中得到的成像处理数据,依照步骤(3)中得到的走廊叠加处理数据为准进行一致性校正处理,具体是检查两者的极性、深度、时差和振幅一致性,对于存在的少量差异进行一致性校正处理,得到校正处理后成像处理数据,记作第二处理数据。
[0033]3)拟声波反演处理
[0034](1)单道纯数据提取:对步骤2)中得到第一处理数据,提取其中一道数据,去除道
头仅保留数据部分内容,得到单道纯数据,如图3所示。图3中横坐标为道数,无量纲,纵坐标为时间,单为ms。
[0035](2)拟声波反演处理:将上步骤中得到的单道纯数据当作声波数据,对步骤2)中得到的第二处理数据进行声波反演处理,得到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
[0036]4)保频成像处理
[0037]对步骤3)中得到的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进行带通滤波、边界切除处理,得到保频成像结果,即为本专利技术最终结果,对比效果如图4、图5所示。图4中横坐标为道数,无量纲,纵坐标为时间,单为ms;图5中横坐标为道数,无量纲,纵坐标为时间,单为ms。对比可知,依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得成像结果频率保护更好,特别是两端远离井口的地震数据品质得到了良好的保持,十分有利于井旁地质构造研究或地层岩性分析。
[0038]所述边界切除处理,是指依据SYT 7450—2019质量控制标准,将信噪比低或波形拉伸严重的异常数据切除的操作,一般需人机交互完成。
[0039]所述带通滤波,是指利用带通滤波的方法消除反演处理过程中带来的地震数据零点漂移等问题,因此其带通时窗不宜过窄,推荐使用[1 1.2 100 120]。
[0040]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采用直线型观测系统进行井中地震数据采集;S2、对步骤S1采集的井中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全部点井中地震处理后数据,分别记作第一处理数据、第二处理数据;S3、提取第一处理数据其中某道数据,去除道头保留数据部分,从而得到单纯道数据;S4、将单道纯数据当作声波数据,对第二处理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S5、对拟声波反演处理后数据进行带通滤波、边界切除处理,得到保频成像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观测系统为震源激发点直线分布在观测井的两侧、井中布设观测点的一种观测方式,通过在观测井中置入分布式光纤、地表利用人工震源进行激发,采集得到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震源为炸药震源、可控震源、气枪震源、重锤震源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井中地震数据频率保护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对步骤S1得到的多激发点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筛选整理、数据预处理、走廊叠加和成像处理、成像一致性处理,从而得到近井口点地震处理后数据、包括近井口点在内的全部点井中地震处理后数据,分别记作第一处理数据、第二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为:S21、数据筛选整理:对步骤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东王熙明余刚杨飚文一华宋鹏鹏付检刚张晓丹刘本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