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066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现有文献计量方法存在学术影响力相关因素融合少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从作者贡献度和论文质量两方面进行作者单篇论文的影响力定量分析,其中,作者的贡献度是根据作者论文中的署名顺序进行计算的,论文质量则考虑了随时间变化的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两个核心因素;其次,将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作为作者的文献代表作,通过代表作影响力指标HAIF评估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该方法在区分性、波动性和相关性方面优于其他对比指标,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响力。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具体为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是衡量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的重要指标,强调从影响力的角度评估科研产出的学术价值、科研主体的研究贡献以及学术地位等。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有助于评价学者的学术成就,改善学者的不足,提高学者的学术热情,也为学者自身的获奖申请、学术表现、项目资助等提供依据。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可以通过诸如发表学术文献、专利价值、学术研究项目成果质量以及学术兼职贡献等方面体现。然而一些内容难以科学有效、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学者影响力仍主要通过基于学术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进行评估。
[0003]目前,学术界已提出很多经典的文献计量方法来开展学术影响力评价分析。2005年,Hirsch提出评价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的h指数,将论文数量与反应论文质量指标的被引量结合在一起,但对于评价青年学者有不利影响;2010年,Prathap提出p指数,在绩效评价中体现了数量(被引频次)与质量(平均被引率)的平衡,虽弥补了h指数的不足,但忽略了期刊影响因子对科研成果的影响;2015年,肖学斌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研究人员论文的文献计量新指数,称为x指数。x指数充分考虑了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每篇文献的被引次数,以及平均被引次数,但不能反映署名位次对作者学术水平的影响。同年,李海英等学者提出的v指数将作者的署名位次和作者数量纳入指标,但不能反映单篇论文的最高被引次数。
[0004]现有文献计量方法存在学术影响力相关因素融合少的问题,并且较多关注于论文的数量,而不是论文的质量。本专利技术HAIF综合考虑了作者署名顺序、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等因素,该指标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文献计量方法存在学术影响力相关因素融合少,并且较多关注于论文的数量,而不是论文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作者署名顺序、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等因素,从文献代表作角度提出由作者贡献度和论文质量两个方面构成的新指标——HAIF(High Author Impact Factor),来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该方法在灵活性、区分性、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方面优于其他评价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作者贡献度的计算;
[0009]步骤2,期刊论文质量的计算;
[0010]步骤3,融合步骤1的作者贡献度和步骤2的期刊论文质量获得学者单篇论文的影响力;
[0011]步骤4,将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作为学者的文献代表作,通过代表作影响力指标HAIF评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0012]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作者贡献度的计算过程为:
[0013]设A={a1,a2,

,a
m
}是一组作者,P={P1,P2,

,P
m
}为作者发表的论文,其中,P
i
是作者a
i
(1≤i≤m)发表的一组论文;对于一篇有n位共同作者的论文p
j
∈P
i
(1≤j≤|P
i
|),如果作者a
i
是第k位作者,那么作者a
i
在论文p
j
中的贡献度被定义为:
[0014][0015]该公式不仅考虑了文章中作者署名位次的不同和该篇文章的作者总数,而且能够凸显署名靠前的作者有较大的贡献,以贡献率为导向,具有较高的合理性。通过考虑作者排序和合作作者数目的荣誉分配系数进行作者贡献度计算,可以减少将荣誉归于全部作者或者平分到每一个作者带来的一种通胀式或平均式的偏倚。
[0016]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期刊论文质量的计算过程为:
[0017]不同年份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不同的,用F
J
(y)表示期刊J第y年的影响因子;设T=(S,Z)为数据统计的时间窗口,其中S是论文发表的年份,Z是数据统计的截止年份;为了更加客观地反应期刊影响力变化,考虑随时间变化下的期刊影响因子属性,基于期刊影响因子提出从S到Z时间窗口下的期刊影响力IF
J
的计算公式为:
[0018][0019]作者a
i
发表的论文p
j
的论文质量用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0020][0021]其中,为在期刊J上的论文p
j
的被引频次。
[0022]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学者单篇论文的影响力为:
[0023][0024]进一步,所述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
[0025]由于学者的代表作品既要代表学者的学术水平,又要有创新性及贡献价值,然而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很少从学者的代表作来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因此在学者单篇论文影响力价值最大的文献代表作品基础上建立HAIF指标,即HAIF指标得值越大,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就越大;
[0026]高影响力论文最能体现出作者的风格水平,对学者本身也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将高影响力论文视为学者的代表作,那么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可被定义为:
[0027][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本专利技术方法综合考虑了作者署名顺序、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数量等因素,在文献代表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作者贡献度和期刊论文质量的HAIF指标来评价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该方法在区分性、波动性和相关性方面优于其他对比指标,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基于HAIF指数的50位作者的h指数、p指数、x指数、v指数排名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
[0034]1、作者贡献度:
[0035]设A={a1,a2,

,a
m
}是一组作者,P={P1,P2,

,P
m
}为作者发表的论文,其中,P
i
是作者a
i
(1≤i≤m)发表的一组论文;对于一篇有n位共同作者的论文p
j
∈P
i
(1≤j≤|P
i
|),如果作者a
i
是第k位作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作者贡献度的计算;步骤2,期刊论文质量的计算;步骤3,融合步骤1的作者贡献度和步骤2的期刊论文质量获得学者单篇论文的影响力;步骤4,将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作为学者的文献代表作,通过代表作影响力指标HAIF评估学者的学术影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作者贡献度的计算过程为:设A={a1,a2,

,a
m
}是一组作者,P={P1,P2,

,P
m
}为作者发表的论文,其中,P
i
是作者a
i
(1≤i≤m)发表的一组论文;对于一篇有n位共同作者的论文p
j
∈P
i
(1≤j≤|P
i
|),如果作者a
i
是第k位作者,那么作者a
i
在论文p
j
中的贡献度被定义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文献代表作的学者学术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李雅婕贾颖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财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